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豫南大别——桐柏山区蕴藏着比较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尤以化工原料矿产和建材原料矿产在河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开发利用本区这两大类支柱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对振兴大别——桐柏山区经济,使老苏区尽快脱贫致富,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豫南大别——桐柏山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分析 本区目前已发现的非金属矿产,经地质部门作过地质工作的矿床(点)有40余个,矿种有20  相似文献   

2.
一、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巴彦淖尔市境内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广、矿种多、储量可观、质量较好。特别是化工原料、建材原料非金属资源有明显的优势,是自治区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地富集区之一。现在我市境内共发现的非金属矿产有44种,其中硫、沸石、伴生磷、珍珠岩、红柱石、长石、云母等非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矿山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和矿产综合利用率低,无序开采,导致资源浪费。为此,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4,(6):76-76
<正>矿产资源是自然形成的、赋存在地下一定深度、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原料、能源的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产资源(如铁、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如金刚石、石墨等);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历史。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种类不同,利用矿产资源的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郝俊峰  高征西  闵慧 《西部资源》2015,(2):86-88,91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以石墨、电气石、萤石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且矿石品级好、质量高,潜在开发利用价值极高。但是国内长期以来在非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与经营管理方面相对粗放,产品低端,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低,开采消耗量大,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经济转化效益不高,优势无法较好的释放。特别是对非金属矿的潜在优势估计不足,节约利用与有效保护方面重视不够,一直存在"低出高进、外国以购代采"的现象。笔者试图通过乌兰察布市较具代表性的几类非金属矿产的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当地的潜在资源优势等分析,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对策:一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清醒地认识到非金属矿的潜在优势,有必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进行限制性开采和必要的储备与保护;二是针对非金属矿山的资源整合,应以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兴矿物利用技术为准入门槛和发展方向,促进矿山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三是发挥政府的职能,借鉴我国近年在稀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有必要成立潜在优势非金属矿物开发利用的专门技术研究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水平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里  谌莹  刘文娟 《地理科学》2012,(8):965-970
选取2000~2009年中国矿产资源产业五大分行业数据,采用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和五省市行业集中度指数对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水平(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矿产资源产业整体集聚水平较高,但发展速度较慢;从行业层面来看,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的测算结果显示矿产资源产业各行业之间集聚程度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且五大行业集聚水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五省市行业集中度的测算结果却表明五大行业之间的集聚水平差异较小,这可能是由于非金属采选企业在五省市中分布比较集中所致。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本文综述了我国33种主要矿产的供需现状,通过对主要矿产90年代初静态保证年限与2010年预测需求保证年限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认为未来30—50年内我国矿产资源中对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的部分大宗矿产面临的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必须尽快寻找和采取有效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并分类提出和论述了我国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非金属矿产实现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市及毗邻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之称的呼伦贝尔,不仅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科研单位及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呼伦贝尔市已发现矿产9类65种,占自治区已发现矿产总数的49%,探明或初步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产49种,矿产地300余处,累计探明总资源量317亿吨。按照资源赋存状况,我市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一盆两带”上,即:海拉尔盆地、得尔布干成矿带、大兴安岭成矿带。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海拉尔盆地;有色金属、贵金属则主要分布在得尔布干成矿带和大兴安岭成矿带上。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2,(5):5
内蒙古全区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突破,资源储量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投入地勘资金近80亿元,拉动社会商业性投资258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区查明矿产地达1915处(能源矿产地584处、金属矿产地959处、非金属矿产地372处),其中大中型及重要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全区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突破,资源储量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投入地勘资金近80亿元,拉动社会商业性投资258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区查明矿产地达1915处(能源矿产地584处、金属矿产地959处、非金属矿产地372处),其中大中型及重要小型矿产地1245处:  相似文献   

11.
孟召宜  渠爱雪  李红瑞 《地理研究》2011,30(12):2186-2198
在构建文化经济共同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丰县、昆山的共同演化类型进行判定,进而从共同演化路径、共同演化亚型、共同演化大类、共同演化亚类、共同演化过程等方面对丰县模式、昆山模式解读和比较,研究发现:(1)区域发展模式是文化经济共同演化的结果,而区域文化是文化经济共同演化和区域发展模式形成创新的能动因素;(2)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review aims to distill and synthesize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on the use of models to describe and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of metals in lacustrine sediments. As such it examines the causes of metal diagenesis, the origin and form of the equations that govern these phenomena, and the predictability or measurability of the parameters that appear in the model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some seminal results from modelling studies,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surficial Mn-Fe-enriched zone or layers, th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possible from metal reduction to organic matter regeneration, the calculation of mixing-corrected metal input histories to lakes, and the prediction of growth rates and morphologies for both deep-sea and lacustrine ferromanganese nodules.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媞  刘艳芳  孔雪松 《热带地理》2014,34(2):266-274
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过程与自然过程综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系统耦合理论,文章将具有城市化特征的各类城市人文要素的集合与组成生态环境的各类自然要素的集合视为2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的系统,分别从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梳理并总结了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国学者不仅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和演化规律认识上取得了成果,而且在定量评价与测度两大系统各要素及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方面积累了经验,也提出了实现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维护相互协调的对策。综合而言,目前国内研究在内容上的多维性特征、方法上的多元化特征和研究对象上的区域性特征明显,但同时还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以及研究的滞后性和被动性等问题,今后应围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系统作用观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预警机制、城市生态空间扩展与优化的模式与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亚五国是我国西出的首站,是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国家,中国与中亚的贸易投资合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地缘经济空间的拓展,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地缘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了中亚五国经济总量的发展变化,中亚五国的贸易环境及其与中国贸易的成效,以及中亚五国的营商环境和中国对中亚各国投资的成效。主要结论如下:中亚国家的贸易投资环境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仍需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国对中亚不同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呈同向发展的趋势;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形成能源资源进口与民用品出口的格局;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贸易投资不平衡,呈现出国别差异较大、个别行业分布过于集中的特点,可能会加大中国对中亚国家贸易投资的风险。为进一步提升双方合作,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因国施策,进一步发挥各方潜力,扩大贸易投资规模;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鼓励双向投资,提高贸易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与中亚共同构建更加合理的区域贸易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本体论:内涵、性质与理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对于具体学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地理学本体论的内涵,讨论了地理学方法论、本体论和地理学哲学的关系,比较和分析了哲学本体论与地理学本体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性质,概括了地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价值。地理学本体论包括两个层面: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流派的哲学本体论观念、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地理学家的本体论影响和决定着地理学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选择,而某个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则是该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区域农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国内开展区域农业研究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坚持遵循“面向国家需求,以任务带学科”的宗旨,基于农业生产及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充分发挥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优势,完成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区域农业研究成果,包括全国农业区划初步意见、新疆地区农业区划等,不仅成为区域农业研究的经典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及地方层面农业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支持。承载80年的理论探索与经验总结,新时期地理资源所将在现有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农业生态水文与气候、典型区粮食生产与安全、耕地利用保护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创新、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基础上,不断拓宽与丰富区域农业研究的内涵与价值,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制定实施、引领基础学科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7.
宋伟轩  袁亚琦  谷跃  徐旳  刘春卉  汪毅 《地理研究》2021,40(4):1008-1024
中国2008年开始推进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运动,是一项针对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有利于拉动投资与消费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工程,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空间的转型升级与分异重构.根据2008-2020年南京主城区434个棚户区改造前后的社会空间属性差异,在整体掌握南京棚户区改造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棚户...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极其迅速,海洋经济发展同样迅速,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海洋经济介入沿海地区的社会生活领域,导致社会结构的重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建构。从动态系统的视角看,海洋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耦合维持着两个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制衡机制。本文通过对海洋经济与不同社会变迁因素的复杂关联和互动机制的研究,运用数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了辽宁省2000-2010年间的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关联情况,并对其的关联度进行科学度量。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社会变迁因素之中,海洋科学技术对海洋经济贡献较大,是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社会结构和生活质量对海洋经济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9.
魏湖滨  戚伟  刘盛和  刘振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1):2152-2164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城市郊区成为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必要在此新形势下系统梳理中国城市郊区化脉络和研究展望。论文通过CiteSpace 5.8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中北大核心与CSSCI来源期刊以及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郊区化主题文献为对象,对郊区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和突现词探测进行分析,在探究郊区化研究总体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1983年至今郊区化研究热点与前沿及其演变。结果表明,中国城市郊区化研究在1996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1997—2015年中国城市郊区化研究进入关注活跃阶段,但是2016年以来相关研究逐步淡化。中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郊区化与城市化、郊区化的人口分布与流动、郊区化的动力机制以及案例区的具体研究等,基本符合“借鉴学习—摸清现象—探究本质—实际应用”的研究脉络。面向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阶段,有必要重新审视城市郊区化的内涵,同时关注不同群体、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郊区化过程,重视郊区化与城市空间重构的关系探究,并突出城市郊区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软层面保障措施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10 a青藏高原干湿状况及其与植被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组分,而高原植被系统行为往往比其他地区能更早、更明显地预兆全球变化。探讨青藏高原区域干湿状况及其与植被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理,对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计划的实施以及全球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地面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和MODIS EVI数据集,2001-2010年生长季干湿状况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格局,对青藏高原干湿状况与植被覆盖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高原整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渐干的趋势,干旱及半干旱区占高原总面积的67%。10 a间高原有25%的区域在逐渐变干,且南北差异明显;(2)高原生长季EVI的空间格局与干湿格局相近,且东西部界线分明。10 a间高原植被活动由东南向西北整体上呈现“退化-增强-变化不大”的规律;(3)区域干湿程度对EVI空间格局差异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占高原面积44%的半干旱区,两者相关性最大。人为干扰对高原EVI变化的作用不明显,但EVI与干湿程度相关性相对偏小的区域人为干扰程度往往较大;(4)从高原96个气象站点生长季[EVI]对干燥度指数变化的敏感性来看,敏感程度较大的气象站点主要集中在高原东北部、高原中部及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区域,60%以上的气象站点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植被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