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我国工业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工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工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着重从区域与综合角度,研究各种工业布局的因素与特点和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组合(地域工业综合体)的形成、发展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美国墨西哥湾岸地区石油生产综合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宗兴 《地理研究》1985,4(3):47-53
墨西哥湾岸是美国石油工业的核心地区。本文分析了本地区在有利的区域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要求的共同作用下,石油生产地域综合体的形成过程。分析中强调了主导部门在区域经济开发和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炳飞 《地理教学》2006,(11):21-22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地理2”特别强调人地理要素和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以人教版为例,在全书六章中,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标题中都直接含有“发展”或“变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标题中的“城市化”也隐含着发展变化之意,正部分更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人口过程、城市化过程、农业和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等人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区煤炭与水资源、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资源组合与调配等条件的系统分析和综合平衡,确定煤、电、冶、建和化等部门为长治-焦作地域工业综合体的主导工业方向;利用重点企业项目、专业化工业部门及综合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投入产出控制模型,构造综合体的结构,继尔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地域单元进行时序安排和空间部署。  相似文献   

5.
冯建美 《地理教学》2011,(7):18-19,50
一、教材分析 在分析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的形成之后,教材从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入手,以传统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使学生通过从“个”推知“类”,通过典型事例理解普遍规律与原理。通过完成“比较德国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区位形成条件的异同”这个活动,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区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地域范围上具有专业化生产的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它具有客观性、区域性、全面性、层次性、阶段性等特性。经济区划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客观存在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划分经济区。经济区划的原则可概括为以下三条:1、有统一的经济中心;2、区际专业化分工与区内综合发展相结合;3、适当照顾行政界线。中心城市与交通线路是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经济区网络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港-城界面的演变及其空间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庄佩君  汪宇明 《地理研究》2010,29(6):1105-1116
港—城界面是水路运输相关活动地域与城市地域交互作用的区域,是港口与城市相互关系的一个特定滨水空间。作为各种社会力量和技术发展在特定空间地域的投影,港—城界面经历了一系列的空间迁移和形态演变。其空间迁移轨迹是由内城中心至内城边缘,再到远离内城的位置。在其生命周期的形成生长、成熟扩张、衰退废弃和再生复活各阶段体现了港城关系由共生一体、共同扩张、分离、最后再度整合的演变过程。以宁波为案例,分析了港—城界面的演变和空间机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江厦港区、江北港区、镇海和北仑港区所呈现的是商贸综合体和港城聚落、西式中心商务区和近代城市社区、临港工业综合体和物流园区等港-城界面空间景观形态的变化,再生后的江北港区则成为城市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在港—城界面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运输技术与组织以及通讯技术变革是港—城界面迁移的主要引擎,劳动地域分工确定了港—城界面的产业和形态,再生动机更多地来自城市更新和政治经济需求,环保意识和立法促进了港城分离,制度变革是基础。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活动是高中必修教材中最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该内容广泛,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③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条件要素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探讨经济地域条件与要素的概念、形成过程、分类、组合以及各自功能,明确了两者的理论区别与联系,进而对世界经济地域条件与要素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经济地域要素的提出以及条件要素关系的阐明,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科“条件──结构──类型──系统”理论框架的重要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工业结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工业行业、规模、所有制、地域分布等方面对比分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其9省市工业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多角度研究三大区域九省市的工业结构特点,运用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探索了上述区域分工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能源基地进行了初步的类型划分,概述了各类能源基地的基本特点,探讨了综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新时期国土(区域)规划及其理论基础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土(区域)规划是经济地理重要的实践领域。本文从国土(区域)规划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入手,解剖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经济地理学目前的主要缺陷;并针对我国市场体制建设、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等大背景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国土(区域)规划性质与内容调整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布局问题仍然是近期国土(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而非均衡区域增长、城镇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区域战略影响着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态势,因此,应当针对这些内容重点完善国土(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推动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分析了对中国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开发的重大问题,就国家-地方-个人利益的协调、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了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富民”优先、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建设特色经济、非均衡开发、东西合作等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土规划的理论开拓:关于地域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心镇  林亚真 《地理学报》1989,44(3):262-271
地域结构是指某一区域范围之内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结构的空间总合。地域结构可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国土规划都是以一定的区域单元进行的,所以要注意研究地域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地域结构的开放性及其形成发展的阶段性与合理性。通过地域内各种结构的对应变换关系及其基本特点的研究,可以为国土规划的宏观布局调整、确定规划区域经济规模与发展方向、拟定符合经济运行机制的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文指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应以协同学原理为基本理论依据,遵循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原则、科学性与超前性原则、主导内容优先整合下的比较优势全面整合原则、组织实施的可操作性与可调控性原则、协同发展下的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建立跨行政区组织协调机构及其运行机制,加强在宏观发展框架下的区域规划工作和规划实施体系建设,有效激活与加快构建行业与企业的自组织协调机制;建立跨行政区点轴开发的经济地域系统;建立衡量地方经济发展与考核政府政绩的区际协调与保障机制,并提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施与监督调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根据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在本世纪内及下世纪初年应当实行重点开发战略,按“点-轴渐进扩散”模式实行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区域发展。实施这一战略,要求确定重点开发轴线,沿轴线建设密集产业带和建立横向联系的经济区。其中,沿海与沿长江两个一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r”字形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时期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综合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大量出现,为了对这些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问题进行研究,经济地理学应以区域总体决策研究为主要目标,以结构研究为主要内容,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与发展区域分析方法,研制区域开发模型,经济地理各分支学科应加强联合,共同展开区域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禹贡》——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著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本文从九州边界的确定、九州的区域研究模式、治山和治水的辩证关系与圈层地带结构模式的朦胧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认为《禹贡》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国土综合整治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内分分区国土整治开发,分系统国土整治开发和国土整治开发战略。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五服说在理论、内容、方法上,都显示了超前水平,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著作。  相似文献   

19.
梁锦梅 《热带地理》2001,21(3):257-260
分析了梅州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认为长期以来,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及由此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应尽快调整与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发挥山区优势,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平星  陈诚  陈江龙 《地理科学》2015,35(7):845-851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采用价值评价方法核算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乡村地域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及其综合价值,分析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异规律,解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价值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发展功能增速最快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生态保育功能相对集中于苏北和苏南,农业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集中于苏北,工业发展功能则集中于苏南;综合功能重心位于地理中心南偏东方向,呈钟摆式移动态势,各类地域功能重心位置和移动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政策导向及经济社会发展是影响综合功能及各类功能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