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姜烨 《地理教学》2012,(6):20-21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各个河段的概括特征、开发利用和保护。其中,特征受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特征又决定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是我们的“水能宝库,鱼米之乡”和“黄金水道”。特别是中游的“九曲回肠”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出了很多新知识,也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在此我们以一首“长诗”来结束我们的“母亲河之行”(学生齐声朗读):  相似文献   

2.
张华 《地理教学》2000,(11):39-40
要使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这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我听了多节由不同教师讲授的“长江”这节课,有一种导入形式我至今记忆犹新。教师在学生入座后不动声色地打开录音机播放“长江之歌”。美妙动听的音乐刚响起时,只有个别人小声哼唱,其他人或整理文具或小声交谈。  相似文献   

3.
“长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河流与湖泊”专题中的一节。教材在介绍长江概况之后,重点介绍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本课设计力求将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掌握本课主要内容,并通过视频和音乐等展示的长江之美油然而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朱燕 《地理教学》2011,(9):17-18
教学设计思路“长江”一节教材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两大部分内容。“我国的第一大河”介绍了长江源远流长、水系庞大、流域广阔、水量丰富的自然特点。描述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治理。“黄金水道”介绍了长江具有优越的天然航道和巨大的航运价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黄雷 《地理教学》2015,(7):34-36,43
笔者有幸作为嘉宾参加了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的直播活动,活动中我们观看了一位教师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示范课,观后有很多的感想、感悟和感动。总体而言,这节课体现了四大优点:一是较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二是展示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三是凸显了“以学定教”的角色观;四是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本节课又彰显了四大亮点,即实现了“四化”教学,“学讲”化、生活化、活动化、情境化。  相似文献   

6.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长江”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学生:“同学们,大家会唱《长江之歌》吗?回答是:“会”。于是由我指挥全班唱了起来:“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点毋庸置疑。它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告别填鸭式教学,必须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平时我们总提到活动,单看这两个字我们就明白,要“活”,就离不开“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游戏辅助小学英语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因而课堂“活”得很,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效率都变高了。将游戏作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笔者主要着眼于“三动”——动脑、动手、动口。一、动脑——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中,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如何确定方向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上“极地地区”这节内容时,我与众不同,准备了一张南极洲地图,并将它倒挂在黑板上,哪知学生们一片惊讶声:“老师,地图挂倒了!”而我全然不顾,让学生先看,然后提问:“你们怎么知道挂倒了?”  相似文献   

9.
上海版初中地理教材“地图的语言”一节包括四个部分“地图的用途、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及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而与教材配套的地图册中只有第四部分有相应的配图,这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抽象,新课程改革中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象从原来的七年级学生下降到现在的六年级学生,这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沈萍 《地理教学》1999,(2):32-33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运用一条纬线来引导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这条线就是北纬60°纬线。它几乎横贯整个亚欧大陆,从俄罗斯东部的堪寨加半岛北端,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西部的圣彼得堡附近。如何将这条纬线的地理意义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并做到“一线”多用呢?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第十一章“人类和环境”第二节“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中.涉及到”搞好国土整治工作”这一内容。在教学中.我除了讲清“国土”、“国土整治工作”、“国土规划”等概念以外,着重围绕“国土立法工作”“依法治理环境”等问题,发动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展开讨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与爱护国土与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这一节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该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呢?首先,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在形式、内容上,有相应的不同的安排,体现层次性、递进性;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本课探究的重点内容,既具有探究性又不偏不怪,既要少而精又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教师设计的问题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联系乡土地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师提问,学生探究”向“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转变。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一节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学地理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笔者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一课为例,通过设置“母亲河”这条主线,并加入诗歌、文化遗产等元素,实现地理课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在“澳大利亚”一节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运用一条特殊的纬线来引导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这条特殊的纬线就是南回归线。如何将这条特殊的纬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并做到“一线”多用呢?  相似文献   

16.
新地理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闪光点”。把“过程”也列为学习目标是前所未有,它的价值在于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足,倡导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在“过程”中内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型目标承担着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重任。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怎样围绕“过程”细化出易操作落实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多困惑,本文以沪版高中教材“台风、寒潮、梅雨”一节(第一课时)为例,就围绕“过程”细化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一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教学重点.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为了便于地理教师讲授和组织学生复习,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特将“美国”一节知识要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相似文献   

18.
王红霞 《地理教学》2010,(13):57-58
我一打开这张家乡地图投影,同学们立刻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哇,我找到我们乡镇了!”“我找到我们学校了!”“我还找到我们村庄了,哈哈”……我在旁边听着他们的话,突然想到这节课可以换种方式学习,于是我对学生们说:“我们这节课和以往不同,同学们可以先看图,然后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最后老师来总结。”  相似文献   

19.
“河水”这节教材中,概念较多,理论性极强,部分内容还比较抽象。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是:  相似文献   

20.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都使用了“软流层”这一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果教师不讲深讲透.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学生对岩石圉、板块等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