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在ArcGIS和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7—2009年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时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波动性扩大。(2)从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历了阶段性演化,分别呈现出"条带状"、"串珠状"以及"⊥"字型和"U"字型交织的空间格局。(3)从空间关联性来看,经济发展的整体关联性较弱,表明区域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不显著,近年来,部分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空间关联性有所增强。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除了与自身发展条件、历史基础以及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有关外,还受到区域发展政策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海  孙建平  余菲菲 《地理研究》2015,34(9):1795-1806
分析了安徽省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各市2001-2013年的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果表明:① 安徽省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状模式、双核联动发展模式演化阶段;②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市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际旅游空间差异更是大于国内旅游,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南强北弱”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③ 安徽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首位分布特征,特别是入境旅游呈现出典型的首位分布,其总收入、国内旅游首位度大致经历了先降后升的演变,入境旅游首位度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首位城市主要在黄山市和合肥市之间展开竞争;④ 旅游产业要素从时间角度看,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增长迅速,从空间角度来看,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黄山、安庆、六安等地,旅行社和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合肥、黄山等地;⑤ 影响安徽省区域旅游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政策、交通网络、旅游市场需求、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主线,以江西省9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GRA),选取人口系统6个指标和经济系统5个指标,构建江西省人口与经济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程度,并将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与耦合度相联系,分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县(市、区)可以划分为低水平耦合区、拮抗型耦合区、磨合型耦合区和协调型耦合区等4种类型。全省人口与经济耦合度空间分布以低水平耦合类型为主,拮抗类型为辅。耦合度分布基本上符合南、北空间分异的规律,空间分布呈现“+”字型,以浙赣线为横轴,昌九线为纵轴,交汇于南昌市。在时间序列上,江西省人口与经济耦合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逐渐由低水平时期向拮抗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相互赋能、协调共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解构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二次指派程序(QAP)等方法剖析了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差异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上,2010—2019年间中国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协调度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演变历程,但高质量协调发展还远未实现,多数省份处于以数字经济滞后型为特征的初级协调阶段;(2)空间格局上,中国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协调度的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出“多核心”辐射的整体空间格局、“东部领先、中部塌陷、西部追赶”的“凹”型区际格局,以及“东部高协调转型、中西部失调脱离”的协调等级演变格局;(3)空间关联上,中国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协调度的区域空间联系逐渐由“极化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空间特征从集聚走向均衡;(4)空间差异及分解上,区域间差异是协调度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5)驱动机制分析显示,缩小地区数字经济差异是推进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根本动力,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外部差异的缩小...  相似文献   

5.
运用熵值法对长江流域2008年、2013年及2018年3个时期105个地级市的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进行多维评测;依托ArcGIS平台分析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性的时空集聚模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挖掘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显著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格局。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中等协调及以上水平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合肥与皖江沿线、武汉城市圈、长沙城市圈、成渝城市群、南昌、贵阳、昆明等地。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水平的地级市主要位于长江源头地区、藏东—川西—滇北横断山区、甘肃陇南、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南岭地区等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模式可划分为热点聚集型、中部发展型、冷点聚集型、边缘游离型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出4种空间集聚类型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00。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长江流域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能会利用环境条件改善土壤的不良特性;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剖面分析表明,环境只是古聚落分布和数量变化的基础因素,生产力的因素也在起作用,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夏商周时期全省聚落总数增加,但淮北平原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聚落大规模缩减。皖中和皖南的丘陵山地地貌使那里所受洪灾较轻,灾后这些地区因热量条件好使聚落迅速发展起来。新聚落大多建在利于农业生产、能躲避洪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运用熵值法、EDA模型分别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城市紧凑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根据城市紧凑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算结果计算安徽省城市紧凑度-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方法对区域间的耦合协调性的空间分布差异和集聚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近10年整体的城市紧凑度有小幅上升,且区域间的差异呈下降的趋势;在研究期间内,全省城市紧凑度-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性整体呈上升的态势,但南、北区域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此外,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江地带,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北部。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2015年和2019年各州市的经济转型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指标,运用熵权法、耦合度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与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各州市经济转型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变。结果显示:(1)2011-2019年全省的经济转型能力指数和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总体呈“U”型模式增长,其中各州市经济转型能力指数呈现出空间波动变化。(2)2015-2019年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增长明显,各州市指数均达到3.0以上,形成滇中城市群发展增长极。(3)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Moran’s I指数由0.24升至0.37,空间差异连年增大,2019年出现低值聚集区,空间分布异质性增强,但各州市耦合协调度均摆脱濒临失调等级。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低碳、高效集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压力的时空耦合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7年辽宁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压力呈下降趋势;两者的耦合作用一直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了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再向高度协调转变的过程;建成区面积是最典型的城市化限制因素,土地资源占用是最典型的资源环境限制因素。辽宁省14地市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较大,沈阳、大连始终居于省内城市化发展前列,而朝阳和铁岭较为落后;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这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与区域城市间的作用关系,根据高速铁路通达度与城市驱动力系统耦合作用的原理,以2008-2017年中国7个区域28个城市的高速铁路与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耦合度计算模型分析了7个区域高铁通达度系统与城市驱动力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ArcGIS、GeoDa软件分析了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尺度看,中国7个区域高铁通达度系统与城市驱动力系统的综合指数值逐年增长,但发展不均衡,城市驱动力系统在多因子作用下,综合指数值高于高铁通达度系统的综合指数值;2)从空间上看,中国7个区域的高铁通达度系统与城市驱动力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空间极化现象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3)华东地区为城市驱动力系统和高铁通达度系统协调发展的增长极,是高铁发展超前型地区,西北地区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低值区,华北地区两系统发展不均衡,华中地区为两系统发展同步型地区,西南地区为城市发展先导型地区,东北地区为两系统增长缓慢型地区,华南地区为高铁发展与城市发展协调互补型地区。基于此,提出了促进7个区域高铁通达度系统与城市驱动力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经济与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地理学应由重视经济过程的产生和消费,转向重视整个经济过程的研究,尤其要注重过去一直在我国被忽视的流通领域的研究。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是流通领域的一次革命。经济地理学应积极参与现代物流经济研究,主要包括:创建物流地理学;从全球供应链的理论出发,深化生产区位理论;加强物流产业及地域系统的规划研究;充分考虑物流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更新区域发展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区域和城市的相互联系.研究区域与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有利于了解区域和城市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区域和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通过节点分析、线路分析以及联系作用量分析,对安徽省区域经济联系进行测度,然后对测算结果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其实施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永胜  佟连军 《地理科学》2021,41(4):684-694
通过构建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2005-2016年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土地开发强度增加和经济总量扩张的交互关系是造成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综合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状态增长的持久性不强,生态环境响应正逐渐成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综...  相似文献   

14.
非洲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3―2012 年非洲52 个国家(地区)的人口、GDP 和国土面积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耦合指数与区域重心等方法分析了近十年非洲地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人口地理集中度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格局;经济地理集中度总体呈现出四周高、中部低的“盆地状”格局,整体上两者呈现出中度的正向相关性。根据耦合指数,非洲地区可划分为5 个类型: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人口发展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人口发展型与经济严重滞后人口发展型。非洲地区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东南方,2003―2009 年,两者耦合关系明显;2010―2012 年,两者延伸轨迹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是造成两者偏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夏玉米气候适宜性及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绍学  张建军  王晓东 《地理研究》2014,33(8):1467-1476
利用安徽省6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利用加权平均法构建了夏玉米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及其适宜指数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表征各要素综合影响的气候适宜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温度适宜指数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日照适宜指数显著下降,降水适宜指数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不同发育阶段,气温、降水及其适宜指数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不尽一致,日照及其适宜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自然状况下降水是制约夏玉米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夏玉米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指数下降趋势显著。近50年来安徽省夏玉米气候适宜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北部尤其是西北部夏玉米气候适宜性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收集2019年安徽省居民对省内64家典型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需求偏好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安徽省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全省居民省内旅游需求呈多岭型,形成4月、7―8月和10月3个需求高峰;单岭型景区各月的旅游需求有较明显差别,双岭型和多岭型的景区无明显旅游需求季节性差别;全省居民旅游需求时间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和独特性、景区开发程度、气候舒适度、节假日的影响;安徽省居民形成3个旅游需求偏好区,分别是皖中皖东南休闲娱乐偏好区、皖南自然观光偏好区和皖西南山岳景观偏好区;全省居民旅游需求空间分布主要受景区密集程度、级别、资源开发程度和空间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取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传统村落演化差异性并探究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村落差异明显。淮河流域经历“萌芽期—雏形期—形成期—饱和期—平缓期”,传统村落以农耕生活方式平稳发展。长江流域经历“萌芽期—雏形期—发展期—转变期—鼎盛期”,传统村落以经商生活方式迅速发展;(2)在空间维度,传统村落重心迁移路径均为由北向南,但空间格局特征差异性显著。淮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聚集在耕地密集的淮河北岸但聚集度较低,分布聚集度先减小后增加。长江流域传统村落显著聚集在长江南岸,分布聚集度持续增加;(3)两流域内传统村落均主要分布在低海拔、低坡度、邻水系及气候适宜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长江流域传统村落受高程影响程度高于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内现存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地均GDP和人口密度影响程度高于淮河流域内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多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SPSS 19.0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空间错位指数模型计算出各地市的空间错位指数,对安徽16个地市空间错位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安徽16个地市旅游经济与旅游资源的空间错位可分为4种类型,即低度正向偏离型城市、低度反向偏离型城市、高度正向偏离型城市和高度反向偏离型城市。安徽省整体上以旅游经济反向偏离旅游资源为主,且偏离程度多为轻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取的2008―2022年跨国拐入安徽省的拐卖妇女犯罪案例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安徽省跨国拐卖妇女犯罪的群体特征、时空分异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群体特征差异显著,其中作案人以31~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文化水平较低,且以汉族、苗族居多;被害人主要来自越南,且以介绍工作赚钱为由被拐骗为主,案发后多被遣返原籍或自愿留下;收买人主要为适婚年龄的单身男性及其父母,文化水平多为初中及以下。2)时间演变上,安徽省跨国拐卖妇女犯罪整体呈“峰”型变化趋势,经历波动低发—起伏增长—急速回落3个阶段,发生态势主要受人口政策、打拐力度、网站平台发展等因素的影响。3)空间分布上,拐出地主要为越、缅、柬、老4国和云南、广东、安徽等省份;中转省呈弧状分布,中转市“邻界”特征显著;拐入地集中在皖北和皖中,其中拐入市呈“南北平行双弧”向东辐射扩散,拐入县则呈皖北散状点型与皖南“抱团式”的差异空间格局,地理邻近选择倾向明显,且拐入县呈“单片―扩散―汇聚”的热点变化趋势;拐卖路径上,形成“越南―云南省文山州―马鞍山市含山县”和“柬埔寨―江西省景德镇市―合肥市庐江县”等主要路径,呈现...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以甘肃全省及其各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和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开展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时空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及各市州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甘肃省及各市州5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重心总体上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重心,大致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5大系统耦合协调度重心大致向东偏移,但偏移幅度不大,其演变相对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