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自然千奇百怪, 大自然用其"无形之手"造就了奇妙无比的分形世界, 在自然形胜之处, 形成了无数的自然- 人工分形复合体, 它们逐渐吸引人们的关注, 渐进由旅游景物- 景点- 景群- 景区—风景区以及风景区域等而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旅游网络系统。旅游网络系统的最基 本要素之一是景区(点), 不同等级、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景区(点) 由各种旅游线路和廊道( 交通 线路) 相串通、连接, 从而形成旅游系统的网络空间结构。文中首先明确指出了将分形理论应用于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意义, 系统提出了旅游系统网络空间结构在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与旅游交 通三方面的分形科学问题; 并进而以北京市旅游景点为例, 定量给出了旅游网络系统空间结构的 分形证据; 最后, 还指出了积极支持开展分形旅游研究对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 升和在国际旅游学领域尽快占据分形旅游研究前沿之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形维数的湖州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崔大树  孙杨 《地理科学》2011,31(3):337-343
中小城市旅游业空间结构的优化及其与更大空间范围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衔接,是目前非中心旅游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空间结构优化的难点。运用分形理论对湖州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优化进行研究,聚集维数的测算显示湖州景区系统的空间分布聚集性较强,关联维数的测算结果显示其具有多分形特征。据此,湖州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主要为两个方面,即完善"两核心三组团"的旅游空间结构;加强"点—轴—面"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湖州接轨长三角地区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3.
运用分形理论,对2002-2011年河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演变趋势和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且D值逐年增大,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分布经历了"分散→较佳分布→集中"3个阶段;目前,河北省尚未凸显其首位旅游中心地地位,垄断性不强,也未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体系,应实施旅游中心地梯度化、差异化、内外协调联动、重视散客旅游等发展策略,优化旅游中心地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市茶馆游憩场点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全市尺度和著名旅游地标、著名茶馆为中心的0.5 km、1.0 km等多级尺度下,对各茶馆子系统随机聚集维数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成都市茶馆系统具有空间随机聚集分形结构特征,而且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全市尺度下,以天府广场(城市空间分布中心和市行政中心)为中心,成都茶馆呈离心状态分布,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较弱。在0.5 km尺度下,以杜甫草堂等5 个著名旅游地标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以10 个著名茶馆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空间分布呈向心状态分布,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较强。在1.0 km尺度下,以著名旅游地标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多呈现双分形结构,随着尺度范围增大茶馆子系统分形结构特征发育趋于明显;以著名茶馆为系统中心的茶馆子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很强,因此著名茶馆是1.0 km尺度下的茶馆系统自我演化的聚集中心。案例证明分形理论可以在多种空间尺度下指示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5.
丘陵山区城镇体系的分形特征——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正永  白永平 《山地学报》2007,25(2):142-147
运用分形理论,对赣州市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和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城镇规模分布方面,中等位序的城市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均衡,认为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均衡;(2)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城镇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性特征,城镇的空间关联程度不够紧密,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不大。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赣州市城镇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区空间结构演化关系到旅游地的产业效应发挥,分形理论可以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为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策略。以云南丽江古城区为实证,应用随机聚集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点)系统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以鱼米河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丽江古城区9 km2范围内旅游产业聚集效应呈现递减状况,9 km2以外的景区(点)呈现出离散状况;(2)丽江古城区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区域二元分异结构;(3)丽江古城区景区(点)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区域"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聚集分形理论,以皖南旅游区景点系统为例,对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并测算出聚集维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优化皖南旅游区子系统的划分,最终确定大皖南旅游区系统,即以黄山风景区作为中心景点,九华山风景区作为次级中心景点。结果显示:皖南旅游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分形结构,且黄山风景区作为中心景点,其吸引力范围足以涵盖到九华山风景区。最后,根据聚集维数测算结果,结合皖南旅游区的实际,对进一步优化皖南旅游区的空间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维数的特殊地理意义挖掘不足、分维测算方法的合理改进缺乏、分形方法与其他方法的互补融合不够等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三种基本分维和拓扑图论、社会网络分析、GIS方法,以安康市为例,刻画山地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统筹考虑地理中心性和网络中心性选定的中心景区吸引作用强,但吸附半径有限,景区空间结构因而表现出多分形特征,子系统的分形特征与市域地貌格局有关;(2)安康市景区系统分形结构较复杂,其自组织演化是以中心城区等局部集聚中心为节点,沿汉江干支流及主要交通干道等线状要素展开的过程;(3)受山地地形地质条件及其形塑的道路特点影响,安康市景区间的通达性和关联性总体较好,但旅游交通网络的回路性较差;(4)安康市景区分布的空间集聚和轴线依托特征突出、多中心结构形态初显,景区系统演化的有序性较强且有自组织优化趋势,总体上有利于景区合理布局的形成。研究可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山地城市分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解释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区域内部核心-边缘区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等, 而对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鲜有涉及。以旅游资源大省-四川为例, 研究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动态过程、阶段与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首位分布和规模-位序分布理论能够很好地揭示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目前四川省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 核心城市-成都首位分布显著, 空间格局的演变以聚集形、非均衡的极化作用为主, 但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 核心与边缘城市发展差距悬殊, 次级核心城市尚处于成长过程中; 经相关分析, 交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城市规模、职能与城市化水平、区位因素是形成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 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不仅拓展了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 也丰富了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回顾了旅游业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我国旅游业空间结构研究集中在旅游资源分布描述及区划、旅游空间结构演替和区域关系研究、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等领域。并从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旅游空间合作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分形理论的提出,为研究复杂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演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以分形理论为基础,以典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东段——关中经济带为例,运用分形研究量化模型对其空间结构形态的分维值研究表明:该经济带空间结构形态也具有分形现象,而且交通网络分布的空间形态的稳定性远比城镇分布的空间形态的稳定性差;交通网络的复杂性和通达能力比较强;城镇节点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从点一轴到网络是关中经济带空间系统分维演化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12.
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该文回顾了旅游业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我国旅游业空间结构研究集中在旅游资源分布描述及区划,旅游空间结构演替和区域关系研究。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等领域。并从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旅游空间合作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刘继生  陈彦光 《地理科学》2003,23(6):713-720
基于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性质及其与水系的分维关系的实证探讨发现如下地理规律:①在较大标度范围内,河南省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为简单分形,但在较小标度范围内,系统已经具有明确的多重分形特征;②多分维谱在参数q≈-4处出现标度间断,从而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发生对称破缺。③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维小于水系空间结构的分维。由此证明:第一,多分形是由单分形演化而来,城镇体系的多分形结构是基于地球表面的分形支体由测度集中区向测度疏散区渐近发育的。第二,城市体系的分形发育与水系的分维结构具有一定的数理关系,城市体系的分维理当小于水系维数。  相似文献   

14.
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付彪  陆林  於冉  鲍捷 《地理科学》2012,(5):570-576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对优化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促进都市圈整体旅游地形成和发挥都市圈旅游空间效应与功能有重要意义。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位序—规模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考察其旅游空间结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者和旅游收入空间分布趋向分散,各城市旅游发展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旅游发展趋向均衡化。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也显示,其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多中心、网络化和一体化特点。从长期来看,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向高水平均衡。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以可达性、互补性和替代性为必要条件,以集聚和扩散作用为主要形式,以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流动为主要内容,各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推动了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不断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变。旅游企业扩张和旅游客流流动带动了旅游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集聚和扩散,推动了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的有序度高,空间结构紧致,具有景点体系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南京市景区景点的空间分布集聚性很强,且是沿着某些方向上的集聚,自组织优化趋势受到无序因素的干扰而打断,空间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多中心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孙斌栋  丁嵩 《地理科学》2017,37(1):64-71
通过回顾国外多中心经济绩效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特别是单中心与多中心绩效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由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互借规模”、发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比较优势,加之较小的城市规模可以相对避免集聚不经济的产生,多中心空间结构理论上可以获得同等规模单一城市享有的集聚经济;受城市规模、发展阶段、地理空间尺度、功能联系、行业构成的异质性等因素影响,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表现不一。最后提出了深化国内研究的方向以及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运用分形理论对石家庄市北国超市分店系统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北国超市分店系统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其空间乌鸦距离关联维数表明北国超市各分店主要集中在主干线中山路两侧,牛鸦维数比表明北国超市各分店之间的交通网络通达性比较好;同时,以北国店为测算中心,聚集维数表明北国超市各分店以北国店为中心进行自组织演化优化,从中心向四周密度逐渐衰减。  相似文献   

18.
苏州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象,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本文选取随机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网格维数三项指标.以苏州市区为例,对新时期我国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形及优化进行了系统论证与解析.研究发现:①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分形特性的;②各分维指标能够准确地刻画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异,也为环城游憩带理论及城乡二元游憩结构分异现象等提供了分形解释依据;③苏州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白组织能力离心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结构递变趋势,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吻合,它准确反映了成熟型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加强对游憩场点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④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游憩场点系统与旅游景区(点)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合理的分形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塔里木河干流1990年、2000和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应用分形理论来分析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动态变化性,通过建立距离河道不同的缓冲区范围来变化空间尺度,研究分形的空间尺度变化效应。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都具有空间分形特征,1990年土地利用分形维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其它用地>牧草地>耕地>林地>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地,2000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分形维值大小顺序为其它用地>牧草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通过空间结构稳定性指数分析得到天然植被(林地、牧草地等)的空间结构稳定性比较小。随着空间尺度的逐级扩大,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特征依然存在,但分形维数减少,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总体趋于简单状态下稳定。  相似文献   

20.
沈阳-大连区域旅游"双核"结构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双核"结构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由某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及旅游城市间相互作用机理的解释模型。沈阳和大连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双核"结构。文章着重分析了两市形成旅游"双核"结构的基础及耦合机理,以期使"双核"理论在旅游发展中起到抛砖引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