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16  
对黑河流域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发现, 由于有冰川补给流域水资源比较稳定, 最枯年和最丰年水资源量之比仅为1:2, 这在北方河流中是非常罕见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2.31亿m3·a-1, 人均水资源量为1689m3·a-1, 略低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安全警戒线1000~1700m3·a-1的上限。根据黑河流域水资源反复转化多次重复利用的特点, 扣除7.5亿m3·a-1的生态用水量, 结合流域正在执行的综合整治和节水措施的推广, 目前水资源状况是安全的, 下游生态环境的危机可以通过水资源统一调配来解决。依据天然出山水资源变化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及额济纳旗生态环境状况, 在不增加土地灌溉规模并适当采取节水措施的前提下, 可以确定32.31亿m3·a-1的天然来水量为流域水资源安全临界线, 28亿m3·a-1的天然来水量为流域水资源安全警戒线。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9、2001、2013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生态政策实施前(1989—2001年)及实施后(2001—2013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政策实施后杭锦旗林地面积变化量为12.84×104 hm2,高于实施前的0.24×104 hm2;沙地面积变化量为-7.20×104 hm2,高于实施前的-0.27×104 hm2。生态政策实施后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4.22亿元,高于实施前的0.20亿元;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43亿元,高于实施前的2.19亿元;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3.82亿元,高于实施前的5.61亿元。通过实施生态政策,杭锦旗土地利用结构得以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得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得以增强。但水域退化、耕地转换合理度较低等问题仍有待解决,论文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稻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重视不足是稻田保护工作的最大缺陷,导致了稻田资源流失严重。本文以苏州市水稻田为例,运用造林成本法、瑞典碳税法、制氧工业成本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苏州市域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净总价值量为60785.18×105元,单位面积净价值量为73111.84 元/hm2。其中,正面总价值量为68485.93×105元,环境效应负总价值量为7700.75×105元,前者为后者的8.89 倍。从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各部分的比例看,其实物生产价值远远低于其生态经济价值,表明了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稻田生态服务价值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确定稻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为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38582-2020),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和水土保持原理,采用现行市场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瑞典碳税法等方法,对平凉市境内葫芦河流域果树经济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进行量化分析,结合国内有关生态站现有实测数据,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核算果树经济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营养积累、净化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并系统分析与其价值相对应的生态功能量动态变化特征。(1)平凉市境内葫芦河流域果树经济林4个发展阶段中,生态功能服务价值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其中:第一阶段(2005–2009年)总价值贡献1298873.74×104元,第二阶段(2010–2013年)总价值贡献2497418.09×104元,第三阶段(2014–2017年)总价值贡献2661986.48×104元,第四阶段(2018–2020年)总价值贡献2774123.44×104元。(2)果树经济林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是维系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但这些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亟待开展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本文在分析格尔木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方法,界定了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及阈值,即维系植被生态地下水埋深为0.5~10 m、减轻盐渍化程度的地下水埋深应大于3 m、减轻城市内涝的地下库容应大于3.42×108 m3、维系达布逊湖面积的入湖流量应大于2.82×108 m3·a-1。基于格尔木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得到减轻城市内涝及减缓盐渍化程度的环境正效益值分别为8 000×104元·km-2和163×104 元·km-2;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植被退化、河湖面积萎缩的环境负效益值分别为191元·km-2和1 032元·km-2。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西北其他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借鉴。  相似文献   

6.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风沙环境特征   总被引:51,自引:18,他引:33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野外实地风沙观测和理论计算,对其风沙环境特征作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沙漠边缘地区年起沙风时间数在2.70×104 min左右,输沙总量为3800kg·m-1·a-1,年输沙总量与合成输沙总量的比值在1.83~2.39之间变化。而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年起沙风时间数在4.61×104 min以上,输沙总量为6100kg·m-1·a-1,最大输沙量为8000kg·m-1·a-1。年总输沙量与合成输沙量的比值在1.38~2.12之间变化。此外,其沙丘形态与Tomas(1991)所阐述的沙丘发育格局与模式并不完全吻合,亦与CoralSBreed等所认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风沙活动集中在春季的论断有很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基于源流下泄水量及生态输水变化、台特玛湖面积变化、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评价指标,对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工程生态成效及成因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塔里木河阿拉尔水文站年均径流量达45.76×108 m3,台特玛湖水域面积2014年增加至415.67 km2,源流输水量及水流基本到达台特玛湖基本达到综合治理规划要求;整个流域耕地的增加对自然植被的影响较大,毁林开荒现象需要关注;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和叶尔羌河流域生态系统状况稳定性较好,和田河流域次之,开-孔河流域稳定性较差,开-孔河山区急需拟定应对生态状况变差的措施;塔里木河干流耕地增加较快,上游和中游生态系统结构在维持民生发展的前提下急需调整,下游生态系统结构好转。  相似文献   

8.
青藏线伏沙梁段风沙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志勇 《中国沙漠》1997,17(2):180-184
伏沙梁地段的主要风向为WNW、W、NW和NE,8~15m/s的起沙风在3~8月盛行,风沙流运动呈摆动式,4月份风沙活动最强烈,合成风向为WNW,其合成输沙量为9.970 m3·a-1·m-1。当地以12 m/s、13 m/s两风速的输沙量最大,分别为2.556 m3·a-1·m-1和2.538 m3·a-1·m-1。纵向沙垄年前移量为2~5 m,沙垄脊线向南偏移,年偏移量为0.2~0.5 m。阻固结合的工程措施是当前采用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中亚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其飞  陆研  李超凡 《干旱区地理》2018,41(6):1351-1357
准确评估草地生产力、碳源/碳汇功能,分析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对于草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至关重要。选取对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干扰高度敏感的中亚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Biome-BGC模型,模拟分析其NPP、NEP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1979-2011年中亚地区草地生态系统NPP年平均值为135.6 gC·m-2·a-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下降速率为0.34 gC·m-2·a-1。(2)NEP的年平均值为-8.3 gC·m-2·a-1,表现为碳源,且该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上升速率为0.58 gC·m-2·a-1。(3)NPP高值区域在降水较为丰富的天山山脉附近以及哈萨克斯坦北部。(4)NPP的年际变化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52;NPP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28,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本研究实现了Biome-BGC模型在中亚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应用,对评价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功能及其在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实现中亚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完善区域和全球碳循环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0-2012年1 km MOD17A3 NPP遥感数据和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在GIS支撑下,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对西藏NPP时空格局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西藏陆地植被的NPP为119.3~148.4 g·m-2·a-1,平均为135.2 g·m-2·a-1;近年来西藏NPP呈不显著上升趋势,NPP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小。13年来西藏NPP在总体不变(面积占61.11%)的基础上略有增加(面积占10.7%);不同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的NPP最大,为1 185.2~1 430.2 g·m-2·a-1,其次是混交林,为535.1~741.2 g·m-2·a-1,其后依次是稀树草原、针叶林、农用地、草地和灌丛;西藏NPP与气温、降水因子分别有较好的正、负相关性。所有植被类型都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草地的NPP与年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达0.88,其次是针叶林为0.76,相关性最差为热带稀树草原0.13;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除了热带稀树草原正相关(0.26),其余都负相关,草地、针叶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73。  相似文献   

11.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西藏地区脆弱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本文以工布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西藏森林清查数据、工布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权威部门公布的生态服务参考价格,参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了工布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结果表明,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778.56亿元。其中经济价值为694.41亿元,主要是由林木价值和林副产品价值组成;生态价值主要包括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游憩,计算得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为1083.77亿元;工布自然保护区的社会价值中主要是增加就业与维持社会稳定的总价值3815.41万元。根据得到的评价结果,分析了西藏自然保护区在管理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马国军  林栋 《中国沙漠》2009,29(6):1173-1177
分析和评估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培育和提升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石羊河流域1999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情况,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评估。1999年和2006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分别为1.1531×1010元和1.5650×1010元。2006年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对总价值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9.82%和25.96%;各项服务功能中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经济价值最高。流域上游山区的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翟浩明  石晶 《干旱区地理》2017,40(2):462-468
21 世纪以来,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对沙尘暴频繁、沙进人退现象严重、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深远。为此,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麦盖提县为例,通过对麦盖提县概况与生态林业建设现状进行概述,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方法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麦盖提县生态林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价值为5.43×108元,经济效益价值为25.84×108元,提供就业岗位6 300 个,解决5 243 人就业问题。生态林业发展效益明显,对于促进新疆政治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繁荣可持续、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积累营养物质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林木生长情况和生产投入情况。基于2014年新疆七种主要经济林木积累营养物质调查数据,核算了2014年全疆经济林木氮、磷和钾的物质积累总量,折合当年化肥价值3.14×108元。并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加权模型(GWR)对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疆不同经济林品种积累营养物质价值量的空间分布符合空间集聚理论,呈现某种经济林木在某个地区具有高度集中的种植现象;(2)GW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林在南疆林业中占有重要地位;(3)南疆各地州经济林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处在经济林发展期;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则处在经济林衰产期。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深入挖掘新疆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信息,能够提取对新疆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研究所使用的思路和方法对其他类似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5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的卫星遥感资料,应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研究区的城市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2005年研究区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15.59亿元·a-1;各项服务价值的顺序依次为:森林游憩>维持大气平衡>涵养水源>林副产品>固土保肥>保护生物多样性>木材>薪炭材;②城市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组成上表现为经济效益(直接价值)与生态效益(间接价值)的比例相差不大,明显有异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主要是由人工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和明确的目的性造成的。研究表明,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对CO2减排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安全具有现实意义。对积极探索西部地区的生物减排及水土资源及生态安全问题,对进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ecosystem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life sustaining system for human survival.Three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are:regional particularities,ecosystem complexity and conventional cultural particularities.This paper develops a remote sensing based dynamic model to assess grassl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involving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The ecological value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is focused on using a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n the model,and setting up the framework for a dynamic assessing model.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services condition and value in 1985 is used as the benchmark.The dynamic model has two adjusting indicators:biomass and price index.The biomass is simulated using the 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model.The price index was obtained from statistics data published by the statistical bureau.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value in Gansu Province was 28.36 billion Chinese Yuan in 1985,140.37 billion in 1999 and 130.86 billion in 2002.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宁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宁市2003~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Costanza等专家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安宁市2003~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2009年安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少了0.24亿元,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的林地和耕地等生态用地,因此在安宁市的新一轮规划中应注重对生态用地的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研究已成为生态学以及生态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祁连山被称为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景电灌区兴建以来从祁连山移出了大量农牧民。那么,景电灌区移民对祁连山植被恢复的生态价值如何呢?以景电灌区移民涉及到的祁连山东端景泰、古浪、天祝3县山区为研究区,用价值工程方法对从祁连山区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的生态价值做了分析,并与模型因子当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价值为37.458 1×108元。其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价值为37.438 6×08元,退牧后草场植被盖度增加的生态价值为194.79×104元。计算结果为用COSTANZA和谢高地模型因子当量法计算得的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服务价值40.054 0×08元的93.52%。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祁连山向景电灌区移民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总的生态价值为景电工程年总成本1.45×08元的25.8~27.6倍。两种计算结果一致表明,景电灌区生态移民对祁连山植被恢复的生态价值十分突出。由此也可以看出,COSTANZA和谢高地模型因子当量法适用于祁连山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2000、2010年3个时期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对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的生物量修订,研究了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987-2010年青海湖高寒湿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到了232.34亿元,年均增加0.18亿元,其中,湖泊、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和温性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人类活动行为和气候变化驱动着其生态服务价值动态。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以水文调节、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为主,此4种功能的价值占到了总价值的70%以上。近24年里除原材料生产功能外,其他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在不同程度地增加,生态服务价值波动最大的是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和气候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渐飞  熊康宁 《热带地理》2015,35(1):111-119
采用频度法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及指标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南方喀斯特环境特征、生态功能区位等因素,构建了石漠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贵州花江示范区为例,基于实测和调查数据,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示范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9 604.71万元。其中,固碳制氧价值11 181.25万元、土壤肥力价值3 051.56万元、产品供给价值为2 850.40万元、涵养水源价值2 521.13万元、土壤保持价值为0.37万元。示范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间接价值为主,占85.5%,直接价值仅占14.5%;生态功能价值主要依靠灌丛、经济林、耕地和疏林生态系统提供,裸岩荒坡尽管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但提供服务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