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收集观测连续、动态稳定的井(泉)的水位、水氡观测资料,选择适合中期和中短期的异常提取方法,对大同6.1和张北6.2级地震前的水位、水氡异常进行分析,依据统计资料给出了山西及其邻区强震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发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甘东南地区的前兆资料,认为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震中距300 km内甘肃部分前兆资料有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及典型的短临异常。用从属函数法定量提取了水氡和水位资料中短期异常,分析了异常特征,并对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水氡、水位、水温、地电阻率及形变资料的异常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地震前甘东南地区的几项地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中短期异常,部分水氡、水位、水温和地电阻率资料存在明显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震动态》2012,(8):46-47
本专题为专家及相关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旨在提高地震流体观测技术,增强地震短期预测效能. 会议收到27篇论文摘要.内容涵盖了地震过程中流体的作用、孔隙压波的数值分析、地电场与流体主体渗流方向计算、井水位远场短临异常分析、WFSD(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钻孔气体氢浓度动态与断裂构造及地震关系、地震前后水氡异常、井水温度动态的复杂性及其机制研究、水位动态周期性干扰的小波方法分析和地下水强震映震效应等.参会人数之多,内容覆盖领域之广,堪称国内地震地下流体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4.
汶川8.0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产生了地震能否预测的疑问以及汶川地震前是否出现了异常的讨论,震后一些学者对前兆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仅对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前存在着一些地下流体异常,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及震后调整这几个方面对水氡、水位、水温、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中期异常的识别及提取,认为采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异常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汶川8.0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产生了地震能否预测的疑问以及汶川地震前是否出现了异常的讨论,震后一些学者对前兆资料进行了研究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仅对地下流体异常进行了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前存在着一些地下流体异常,本文从中期异常、短临异常、同震及震后调整这几个方面对水氡、水位、水温、流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中期异常的识别及提取,认为采用从属函数方法定量提取异常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地倾斜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明  李志海  孙甲宁  高歌 《地震》2016,36(1):38-48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特性, 选取db4小波基、 细节6阶为各台站地倾斜整点值数据的研究对象, 建立了小波分析异常提取方法。 利用该方法提取了2011年以来新疆天山中段地区2次6级地震前地倾斜形变异常。 结果表明, 在MS≥6.0地震前, 震中附近(<300 km)不同台站记录到了相同频段、 周期的异常信号; 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150~300 km范围内, 震中附近观测资料异常并不明显; 不同方位台站对地震异常信号的接收时间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采  王永安  付虹 《地震研究》2004,27(Z1):18-22
用斜率k和相关系数r值提取川滇地区水氡和水汞的单项短期异常,用群体非均匀度计算方法对选取的多点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提取综合指标.结果表明M≥6级地震前水氡、水汞的群体异常较为显著,水汞对M≥5.5级地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能,而水氡的群体异常的预测能力对M≥6.0级地震才能通过检验,水汞异常的灵敏度比水氡高.  相似文献   

8.
昌黎井水氡、水位、降雨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素欣  郑云贞 《地震》1999,19(3):309-312
对1982年至1997年昌黎井的水氡、水位月均值和昌黎气象站的降雨资料,以不同的时间尺度进行了相关计算。结果表明, 水氡与水位资料的趋势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833, n=168)和同步性。较小时间尺度的相关计算结果显示,水位、水氡与降雨不仅具有相关性、同步性,而且也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特征可作为地震前兆异常,并与唐山地区的地震对应较好,据此可作为短期地震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
郑文俊  邵永新  田山  董晓阳 《地震》2006,26(4):29-36
开展了水氡前兆异常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 并以其提取的结果为输入, 对1985~2002年华北水氡异常参数分布做了全时空扫描, 继而将全部图像与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评估的数字化图像进行了叠加, 实现了水氡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性背景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 1985年以来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的水氡短期图像演化情况做了全面分析, 提取出判别异常区的指标以及地震短期异常演化特征, 并提出了华北地区强震前水氡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种方式对1990年以来滇西地区前兆台网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分类、分级判别.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各测项资料数据波动变化的程度,按A、B、C三类定性地划分资料的优劣程度,然后对各类资料的质量及地震预报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多种前兆异常提取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异常指标,根据各资料异常指标的映震效能,按A、B、C三个档次判定其优劣.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式得到的结果大致相同:(1)地形变和水位的观测资料质量最好,多为A类,具有较强的6级以上地震前兆信息;(2)水氡和水温观测资料质量一般,为B类,其异常信息主要对应5级地震,对6级以上地震的反应较迟钝;(3)水质、地磁、地电观测资料质量最差,为C类,但主要显示6级以上地震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1.
小波极大值方法及其在电磁异常信号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波极大值法作为一种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受到关注,并在地震科学研究领域开始进行应用研究。它能在长时间的观测数据中快速提取出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有关异常信息。文中介绍了如何应用小波极大值法提取电磁场异常信息,即利用连续小波变换计算小波系数,计算各尺度小波系数的极大值,结合表征信号奇异性的Lipschitz指数分析异常的真实性,进而研究极大值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或规律,捕捉有关的电磁异常现象。利用该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后35d的连续观测的电磁场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3次电磁场异常,探讨了这些异常可能与地震活动性之间存在的关系。尽管用这种方法尚不能确定发现的电磁场异常现象与地震有某种特定的关系,但是证明了小波极大值方法在连续观测数据中提取电磁异常现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8—2016年苏06井400 m和800 m深度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不同深度的水温年变速率及日变曲线形态,并运用差值、水温梯度的小波变换方法,对2个不同深度的水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苏06井不同深度水温的长期变化与水位变化具有一定同步性,事实上水位变化起主导作用,构造引起水位变化使不同深度水温的表现不同,对周围近距离显著地震发生有一定意义;从短期变化看,不同深度水温之间很少出现同步变化;400 m深度水温异常信号频度及强度高于800 m深度水温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3.
石绍先  程万正 《中国地震》2004,20(2):170-178
本文给出了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3种方法,即前兆综合信息量S、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以及近源异常凸现值NS的数学分析。利用这些方法,对川滇地区地形变、地下流体、水化学组分等多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统一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川滇地区,单个6级地震与成组强震的前兆群体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成组强震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更为丰富。所给出的多种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和计算结果,可在川滇成组强震预报实践中应用,其中前非群体韭均匀度是以群体前兆异常分布特征是否被突破作为异常标准的,能够自动识别异常。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动态受水文因素影响较大,对地震和构造活动具有较灵敏的响应。判别并排除各种水文干扰,确认地下水在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对提高地震分析预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马家沟矿井水位动态观测层与地下水开采层为同一含水层,井水位于2010年出现破年变异常,加速持续上升,截至2015年,最大上升幅度约30 m。依据该井水文地质环境特征,根据唐山市区2001-2015年地下水位、降雨量、地下水开采量实测资料,建立合理多元回归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型,发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应为影响马家沟矿井水位动态的可能因素。文中采取的异常识别与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井孔的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及判定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Investigationontherelationbetweenthegravityanomaly,crustaldeformationandundergroundwaterXue-FangWU(吴雪芳),Shi-HuaTIAN(田世华)andGu...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永安台水位观测资料进行处理,提取测点周边5次中强震前水位观测资料中存在的短临异常信息,通过分析,永安台水位资料对150 km范围内中强震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反应。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一些高频信息从原数据中分离出去,并且能够得到清晰的前兆数据原始变化趋势,可以使今后各种长短期震前异常的识别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7.
松潘拱背水氡值自1977年11月投入观测以来,其年变化规律呈现的是冬低夏高的形态。通过分析发现,汶川8.0级地震以前,水氡观测值既存在1~3年的中长期趋势变化又表现出3个月左右的短期变化,但临震突跳变化并不突出;而气氡观测值在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存在以短临突跳的方式相对应,变化幅度在50%以上。但由于观测时间短,这个认识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2007年底该台增上了数字化气氡观测仪器。通过总结反思,发现松潘台拱背观测水点氡观测值的变化与龙门山断裂带破坏性地震的孕育、发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些变化为今后研究地下水氡含量变化与附近地震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应例子。松潘地震台的水氡和气氡观测值变化能较好地反映龙门山构造带应力积累和地震孕育信息。  相似文献   

18.
格尔木井水温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格尔木井水温动态观测的环境与条件,在研究正常动态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水温异常的映震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短临地震趋势预测。探讨了水温异常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应用小波变换法可对不同频率成分进行分解的特性,选取d b4小波基函数,尺度为1~8阶,对海拉尔地震台前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可较容易地识别和剔除气压、场地环境干扰等影响海拉尔地震台伸缩仪观测资料精度的诸多因素,气压和场地环境干扰在小波细节分解d3~d6部分异常显著;小波变换法对同震效应的识别、提...  相似文献   

20.
太湖蓝藻水样中藻蓝蛋白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11年8月20日采集的太湖梅梁湾的夏季蓝藻水华为研究对象,通过12个样点平行样的藻蓝蛋白实验提取,基于光谱吸收特征和浓度值,对反复冻融法、超声波法、溶胀法、丙酮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4种方法获取的藻蓝蛋白提取液在620 nm附近出现吸收峰,其中,反复冻融法的峰高最强,超声波法最弱,说明反复冻融法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法、溶胀法获取的部分蓝蛋白提取液在670 nm附近具有次吸收峰,与藻蓝蛋白标样的吸收曲线存在差异;反复冻融法、超声波法提取的藻蓝蛋白浓度值变异系数小于0.6,表明这两种方法较其他方法稳定;反复冻融法提取的藻蓝蛋白浓度值高于其他3种方法,可推荐作为太湖蓝藻水样中藻蓝蛋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