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第29届大会于1997年8月18~28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举行。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1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国家地震局有近20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本届大会共安排了46个学术专题报告会和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716篇,张贴展示论文695篇。本届IASPEI大会的学术报告涉及广泛的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测;地球内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不同构造区的强地面运动;地震孕育过程:定量模型和假设检验;岩石圈结构、动力学过程和各向异性;火山地震学;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害;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评估中的新的地学信息技术;触发/诱发地震;与构造过程有关的电磁信号;岩石圈结构的长周期研究和工程地震学;估计地震大小的新方法;地球的结构和演化:地球物理观测、实验约束和模似;地震成核、动力破裂及其终止:观测和物理模拟;今后的地震仪器的发展;地震灾害与危害的公众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2.
四、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害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在全球蓬勃开展,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性研究也愈来愈受到地球科学家们的关注和重视。本届IASPEI大会共交流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和论文68篇,在所有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中数量列居第二。这些文章分别来自28个不同的国...  相似文献   

3.
三、地震危害研究本届IASPEI大会对地震造成的危害研究十分重视:(1)大会通过的决议第四条的标题是“地震危害”(EarthquakeRisk),这是自IASPEI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其决议中使用“危害”一词。(2)将原来的“地震危险性分委员会”(Su...  相似文献   

4.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球内部相关论题讨论会于1998年12月1~3日在海得拉巴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发起的,得到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印度国家科学院、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来自亚洲、南太平洋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约2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6名,IASPEI主席和秘书长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论文摘要189篇。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广泛涉及地震学、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地球内部相关论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岩石层结构与过程、板内和板间区域构造与地震、地震过程的物理学、近期破坏性地震、诱发地震、热流与地壳热结构、地震学与其他地球物理学信息的传播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公众教育的当前趋势等。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之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的赞助下,于1998年11月15~30日负责举办了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于1996年8月1~3日在中国唐山市举行。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摘要284篇,其中大会宣读的为159篇,展示的76篇。论文的内容涉及当今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震源物理、强地面运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波传播与层析成像、地热和火山,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近期灾害性地震、地震构造与空间大地测量、板块俯冲过程、诱发地震以及地震的社会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LASPEI)第27届大会于1994年元月10-21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举行。来自42个国家的483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国家地震局派出了以副局长陈为团长的13人代表团出席会议。本届大会共安排了27个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和报告399篇,张贴展示论文约160篇。本届IASPEI大会的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涉及广泛的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内容包括: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害;亚太地区的沉积盆地及其构造背景;地球深部间断面的构造形态和动力学;地震预测;地震层析成像和地幔动力学;俯冲带和弧后盆地;地热在下地壳、岩石学与流变学等方面之作用;区域地震的定位和定量化;毫赫与毫微赫地震学;脊区的地震学详细研究;太平洋的地震和海啸危险性;大小尺度的各向异性;全球地震观测技术的改进;地震的震源模拟和断层力学;诱发地震;非线性地震学;地震运动的地面地质效应;空间大地测量学和实时构造地质学;热流和热液循环;宽频带地震学和震源,等等。  相似文献   

7.
地震危害研究12.1地震危害评估的方法本专题属于IASPEI“地震危害损失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展报告会,在本届IUGG大会上,共交流了8篇研究报告。以色列的A.ShaPira报告了在研究小组选定的研究试点地区之一──以色列的Eilat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划分了该区的震源区,并得到了各潜在震源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不同区划方法编图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AI)的地震危险性智能辅助评估系统(SHES)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STIS)联合应用于太原-临汾地区地震区划的结果。为了对比分析衰减关系的影响,编图中也采用了借助误差向后传播算法建立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亚洲地震委员会(ASC)第四次学术大会暨地震学、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震风险管理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11月24-26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来自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的22个国家的近200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约110篇研究报告。文章介绍了大会、学术交流和ASC工作会议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第29届IASPEI大会看国际地震预测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29届IASPEI大会于1997年8月18~28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召开,来自世界62个国家的1050人出席了这次大会。提交大会的论文共1411篇,其中口头报告716篇,张贴报告695篇。该文根据提交大会的有关论文,介绍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情况与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灾分析,提出了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应汲取的一些经验教训。作者建议加强地震前兆观测和群测群防工作,重视地震区的地质调查和工程抗震工作,研究开拓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预报,是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3.
减轻地震灾害://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颙  陈棋福  黄静  徐文立 《地震学报》2003,25(6):621-629
回顾了过去4年来中国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地震灾害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加快,地震造成的灾害将越来越严重.减轻地震灾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研究地震危险性向研究地震危害性的过渡;从研究工程灾害向研究社会灾害的过渡;以及发展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4.
Reduc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on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of the past four years in China. The studyof earthquake disasters′ quantification shows that the losses increase remarkably when population concentrates inurban area and social wealth increase. The article also summarizes some new trends of study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mitigation, which are from seismic hazard to seismic risk, from engineering disaster to social disaster andintroduces the community-center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专家系统,对山东潍坊地区182栋多层砖房逐栋进行了单体房屋的震害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特征,并进行了初步震害预测研究,给出了该类房屋的易损性矩阵,各破坏等级的损失参数矩阵和对应不同地震烈度的相对损失预测,为进一步开展震害预测和采取地对性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models currently used in the seismic evaluation of important projects, microzoning and seismic zonation are all for site. Although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have been done for many sites in seismic zonation and microzoning, relationship among sites is not considered in the final results. Studies show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get total hazard for specific area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hazard analysis of sites. So, when we consider the total seismic hazard of a specific spatial distributed system, methods for site are not enough. Author discussed the rel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ystem hazard and segments hazard which form the system and proposed a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model taking spatial linear distributed series and parallel system as an example. In aseismic design and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decision, not only the seismic hazard of segments of the system but also the total seismic hazard of the system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347–352, 1993.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IASPEI的“地震波的散射与衰减”专题报告会为主,评述了近几年在地震波散射方面的研究进展.述评所涉及的方面有:1.关于地震尾波的起源;2.大震前尾波包络的前兆性变化;3.地震尾波包络衰降的机理;4.区分散射和吸收的新方法;5.新领域的开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参数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本刚 《地震地质》2004,26(4):750-760
发震构造特性是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年发生率确定的重要依据。潜在震源区除了反映“未来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的内涵外,还应反映高震级档地震具有相似复发特征的涵义。由于在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单元内,有一些具有不同本底地震的活动构造块体,为更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空间不均匀性,考虑潜在震源区的三级划分是有必要的。通过分析潜在震源区内高震级档地震的复发特征,计算预测时段内潜在震源区的高震级档地震的发震概率,采用预测时段内概率等效转换获得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方法,有助于在中国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内考虑潜在震源区的强震复发特性。另外,文中还对潜在震源区内特征地震次级震级档频度不足的特性和发震构造上强震非均匀性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肃省农村地震灾害严重。基于对甘肃省农村民房的调查和数次农村民房震害资料分析,概括论述了甘肃省农村民房的主要类型及其抗震性能,研究分析了甘肃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农村民房的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结构布局、施工技术、选材用料以及维护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地震危险性分析为基础,结合因地震造成的各类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对在我国如何实行地震保险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