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导出了二维对称刚性块体在水平地面加速度的全正弦波作用下的振动和倾覆呼应的解析解。我们用此解估算了致使开往旧金山的列车颠覆的1906年旧金山地震期间加利福尼亚州雷斯角火车站的峰值地面加速度的下限。对单个正弦波在3%阻尼比的条件下,我们得到1,1.5和2Hz的最小颠覆加速度分别为0.35g,0.5g和1.05g。对较真实的加速度图,颠覆加速度约为1.1g(综合数据)和0.76g(1992年兰德斯地震  相似文献   

2.
震级(MW)6.9的洛马普列塔地震发生在加利福尼亚中部的旧金山湾地区,发震时间是1989年10月17日当地时间下午5:04,死亡62人,造成财产损失数十亿美元。但科学家对该地区这次破坏性地震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几十年来,他们一直试图对旧金山湾地区下一次大地震的地点进行预测。这篇文章概述了其中的20多次有科学基础的预测。这篇文章概述了其中的20多次有科学基础的预报,都是在1989年洛马普列塔地震之前  相似文献   

3.
S.  Hainzl  G.  Zoer  I.  Main  吴琼 《世界地震译丛》2006,(6):74-76
由于地震对人类生活、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地震危险性的计算和评估十分重要。即使在1906年灾难性的旧金山大地震发生1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对地震破裂及其时空成核过程的认识仍然极其有限。原因之一是对于地下地震过程中重要状态变量(如地表下部压力及物性)的认识不足,这与天气预报等相关领域是不同的。对地下进行直接观测,仅在少数几个进行了昂贵的地壳深井钻探的地方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小震的震源机制解是否能为区域构造形变提供有用的信息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利用旧金山湾地区28年来的地震活动资料来对比这个地区小震释放的应变和由地质形变测量、大地形变测量、板块构造形变测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AGU)于2009年12月14-15日在旧金山举行会议,根据会上提交的研究成果,未来几年内将建成加州地震预警系统。目前正在实施的该研究项目证实了建立加州地震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并展示了该系统建成后的布局。  相似文献   

6.
晚期强余震往往会对曾经历过主震破坏后重建的地区再次遭受预想不到的损失,许多研究者对此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在较系统地整理了1800年以来中国大陆(除深震以外)7.0级以上的主震及其6.0级以上的强余震资料,同时补充了东部(105°E以东)地区6.0级以上的主震及其5.0级以上的强余震资料,共获得93次主震及其有序列的完整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获得了中国大陆主震后10年内强余震活动的部分统计特征:(1)主震后10年内有强余震的占总数。(2)主余震型地震超过总数。(3)8级主震没有震群型地震。(4)在主震后1月内发生的强余震超过强余震总数。(5)强余震累计频数随时间衰减很快。鉴于目前尚无较好地判定一次强震或大地震后,震源区是否有可能发生晚期或特晚期强余震的方法。本文初步尝试利用主震后1个月内的资料作为指标,运用推广的贝叶斯公式,使用了该公式推导出的概率法和概率计数法,对主震后2月—10年期间(同时提出三个时间段:2—12月,2月—4年,2月—10年)是否会发生强余震的类型作出判断。然而对Bayes方法的效果又将建立模型用的93次完整的主震及序列资料,作为内符检验的样本,内符检验的正确率为80%以上。同时内符检验的  相似文献   

7.
澜沧—天祝地震系列迁移的有序性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序列地震迁移有序度根据有关资料,将澜沧—天祝地震序列的震中位置(纬度x,经度y)、震源深度(z)、震级(MS,简用M)及发震日期(T)摘录于表1。对该系列的迁移关系,可用...  相似文献   

8.
GPS用于区域地壳运动及地夺危险区判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华 《中国地震》1998,14(1):40-46
利用现有的GPS复测资料(1992 ̄1995),分析了华北部分区域当前地壳水平运动状态,得到了如下结果:(1)监测区在整体上表现为张性运动,主张应变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2)监测区存在两个较大剪应变区-北京地区和临沂附近的郯庐断裂两则;(3)存在一个北北西-南南东条带状的压性区,最大面压缩们于北京地区.(4)位移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  相似文献   

9.
1337年河北怀来61/2级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1337年杯来(旧)6级地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1992-1993年震区调查考察获得的新资料,对该地震的有关参数进行了讨论:新划分出Ⅵ度区,修定了Ⅶ度等震线,重新定位了震中位置(40°30’N,115°30’E)。此地震的研究对首都因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中长期地震趋势分析和该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加州的兰德斯7.5级地震发生6年之后,最近,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对大震后兰德斯断层重新愈合问题的研究及下次地震的准备过程进行了总结。南加州大学研究员李永刚、教授安艺敬—(KeitiAki)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维达勒(JohnVidale)领导了一个他们称之为断层恢复速度的初步研究计划,所利用的资料为野外收集到的实际数据。他们推断,1992年地震时形成的裂缝目前已在愈合。这些研究人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地震裂缝的愈合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兰德斯断层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包头6.4级地震前较大范围前兆资料的研究,认为一个强烈地震在发生之前,围绕震中区不同区域内,将出现具有不同特点的前兆场异常群。其近场(Δ≤100km)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长时间尺度的趋势性异常;中场(100km〈Δ≤200km)的主要特征是趋势和突发性异常并重;而远场(Δ〉200km)则一般无趋势性异常,只有急剧变化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2.
1318年懿州5级地震质疑谷炳麟(辽宁省地震局沈阳110031)元代(公元1318年)懿州地震,由于地方志《奉天通志》的辑录错误,以致误定为5级地震。本文以历史资料为依据,进行鉴别分析,提出商榷。1懿州地震的资料记载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正月...  相似文献   

13.
Khan  SA 《地震研究》1999,22(3):316-324
本对1997年2月27日巴基斯坦地震(Ms=7.3)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地震发生在巴鲁奇斯坦(Baluchistan)省的剪切带内。1997年2月27日至3月22日记录的余震分布图,提出了破裂长度及破裂取向及破裂取向的第一手资料。破裂区范围为22km×110km,在剪切带西部呈北西走向,与区域构造趋势一致。采用Kikuchi Kanamori(1991)公式计算震源机制解,表明西北-南东向冲断层为  相似文献   

14.
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主震Ms≥6.0级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识别,主要对第一个强震后2天内地震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3次大震(Ms≥7.0)后1天和2天震型在关联识别正确率均为0.77(表1)36次强震(6.0≤Ms〈7.0)的均为0.83(表2,表3)。由此表明,灰关联分析方法是早期识别地震序列类型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收集了总数达13800个由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以研究全球地震活动性的地理和深度分布。根据这些地震,形成了4个完整的资料样本(M≥7.0,1894 ̄1992;M≥6.5,1930 ̄1992;M≥6.0,1953 ̄1992;M≥5.5,1966 ̄1992),其中有11151个浅源地震(h≤60km),2085个中深源地震(61k≤h≤300km),564个深源地震(301km≤h≤720km)。计算了频  相似文献   

16.
四维地震资料处理及其关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四维地震利用时延三维地震资料的差异来解释地下储层流体的变化,时延地震资料的差异除了受地下储层流体因素的影响外,还受采集和处理因素的影响。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或消除由非储层因素所引起的差异,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总的要求是相对振幅保持处理,高信噪比处理和一致性处理,一致性处理是四维地震资料特有的处理,其一般处理原则是:(1)调查影响四维地震资料非穗生的原因;(2)保持处理流程的一致性;(3)尽量保持相同的偏移  相似文献   

17.
泾阳ML5.2级地震的地形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褶积、广义回归及差分方法对泾阳地震前后关中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泾阳地震是大面积应力积累和调整的结果;(2)所监光明日报 各断裂活动丰中短期形变异常;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活动特征;(3)进入短期的异常标志是中短期的或反向;(4)各断层活动速率呈准同步变化,曲线形态大都呈现典型的α、β、γ相变化。  相似文献   

18.
(1)本文在对未来500年内由地震引发的可能是最坏情况的海啸进行研究后指出,惠灵顿港周围地区及其南部沿有发生海啸以至洪水泛滥的危险性。(2)参考历史海啸资料对惠灵顿地区几个主要断层运动情况进行研究指出,就惠灵顿发生海啸而言,在西Wairarapa断层发生震级为8的地震(类似于1855年的地震)会造成最坏的情况,地震学家估计,未来100年内出现这种事件的概率为30%。(3)对海底运动导致的海啸波浪进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力场实测资料及最新的高分辨率超高阶重力位模型IGG97LB(720阶)计算了三江地区不同场源的重力场。在分析研究了不同场源重力场特征之后,结合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得出了初步结论:(1)三江地区的康滇菱形块体内部的物质是由青藏高原下面物质向南东方向延伸来的,可见康滇菱形块体与青藏高原的关系密切;(2)康滇菱形块体的低速度层厚度大于周边地区;(3)从三江地区重力场特征及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情况看,地震容易发生在重力异常等值线拐弯处,特别是复杂的等值线拐弯处,更是地震的多发区。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近代微震资料研究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陈Yong 《中国地震》1997,13(1):10-17
利用1970~1993年华北地区ML≥2.0的微震资料,根据其地震活动特点,从中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做其G-R关系曲线,由该曲线可得到每个震级的年频次,同时,由该区域的历史地震(1300-1993年)可得到较大震级的实际年频次,两者对比,发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当选取合适的区域时,利用近代微资料可以推测出该区域较大地震的活动情况,但同时有两点注意:(1)利用微震资料进行统计时,得到的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