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地震局拟定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并授权国家地震局发布施行。1988年8月9日,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发布国家地震局1号令,颁布了《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规定: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临震四种;发布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要明确提出时间、地点、震级及地震损害估计。《规定》还对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有关地震预报的新闻及其他与地震预报有关的抗震、防震措施的宣传报道,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各级地震部门、地震台站及地震工作者、群测点及测报员以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地震预报意见未经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前均不得向外泄露,更无权对外发布。下面本刊全文转载《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关于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各类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如制定计划、组织机构作用、经济效果、预报与警报的发布等,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以供讨论研究。紧接着是一篇“编后记”,主要说明了本刊对地震和地震预报当前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今后拟主要采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社会经济反应”这一提法以取代过去沿用的“地震社会学”一词。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某同志,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暂行规定》于不顾,向山西省政府和山西省地震局“发出”的关于山西省兴县一带,于1980年3月2日或30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震预报经过,以及山西省临县、兴县等当地政府部门,在接到地震预报后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讲述了由于虚报地震引起的社会动荡、人员外流、谣言、次生灾害和生产损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某同志,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暂行规定》于不顾,向山西省政府和山西省地震局“发生”的关于山西省兴县一带,于1980年3月2日或30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震预报经过,以及山西省临县、兴县等当地政府部门,在接到地震预报后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讲述了由于虚报地震引起的社会动荡、人员外流、谣言、次生灾害和生产损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美国《地质时代》1980年4月号刊登美国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成立的消息称:为了协助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正式发布地震预报,美国成立了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8名地学专家组成,他们将审阅其他人员收集的数据资料,并向局长建议是否有必要发布正式地震预报。美地质调查局地震研究办公室主任韦森1979年1月在洛杉矶的一次会议上说,地震预报评定委员会是使地震预报走向现实的重要一环,但他认为“要准确地作出科学的预报,指  相似文献   

6.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防止由于不负责任的地震预报而造成的无谓混乱,制定了“地震预报实施法规”,并决定将此法规传达到各国政府,建议他们进行广泛宣传,让一般市民都知道除按此法规所作的地震预报外,其他预报均不能当作地震预报看待。法规包括下述四项:1.地震预报必须有科学的根据,并定量地报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震级三个要素;2.发布预报应先获得学术界的支持,在预报消息公布之前,科学家有必要在地震学界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7.
地震学者的社会贡献──对日本地震预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盖勒作为9月1日防灾训练的一环,日本在1993年也召开了以东海地震为对象的“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判定会”,并就是否有必要发布警戒宣言的模式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想借此机会再次指出现行地震预报计划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由来和国家对地震预报管理的政策现状,并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发布地震预报的管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有着不同的涵义,但我们在此探讨的1966年以来四十余年的中国地震预报历程时,因我国早期混用地震预报或地震预测的说法,直至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才明确区分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故为论述简便而统一使用地震预报一词,并不严格区分地震预报或地震预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一项法令促进和加快了个人和公共部门对灾害性地震的准备,南加州地震准备计划于1980年底开始实施。通过与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及邻近团体等组织共同制定的方案简称为“南加州地震准备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完善原来的计划和各种政策与目前紧急准备及灾害反应活动协调一致。此外,该计划将有助于发展和协调地震预报及警报系统,促进对地震预报的了解以及支持制定有关地震预报的启发性政策。特别小组与金融机构和宣传机构制定地震预报发布后的适用政策。这项工作很早就托交给加利福尼亚州,南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报决策与风险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其嘉 《地震学报》1993,15(2):232-238
地震预报的发布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反应,本文提出和讨论了考虑到社会经济代价等因素时,地震预报的综合决策问题.本文以风险矩阵为基础,提出了地震预报的矩阵决策方法 MDEP,决策的目标是寻求地震预报的最佳发布方式,以使社会经济的总损失最小.文中具体讨论了风险矩阵的建立和计算,通过一些实例,对于考虑与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决策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表达地震趋势和地震预报的术语有两大类:“长期地震趋势预报”和“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又分为三类:“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短期预报”。长期预报这一类尚未再细分,但可把“监测”(watch)和“预测”(forcast)这两个术语看成与“长期预报”有相似的含义。“短期预报”分成“警戒”(alart)和“临震警戒”(imminent alart)两类。地震预报的分门别类的依据是各自的时间尺度。地震趋势或发震概率的表述,由于方法多样,故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则用文字叙述。  相似文献   

13.
陈章立  李志雄 《地震》2008,28(1):1-18
地震预报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 科学性和社会性。 该文着重对地震预报科学性的问题做了评述, 强调地震预报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科学的观测资料为基础, 以预报经验为借鉴。 文中对当前中国地震“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以及根据地震前兆持续时间将地震孕育过程划分“长、 中、 短、 临”四个阶段和相应的地震“渐近式”预报程式, 和“以场求源”的预报思路做了简要的评论。 此外, 强调论及地震预报必须以浅源地震发生的物理实质及对孕震物理过程的基本认识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地震预报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技水平,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今后开展地震预报研究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击破地震预报“瓶颈”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渭宾 《地震学报》1998,20(4):437-440
1问题与思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号召大家在“新”和“实”字上下功夫,尤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逢地震界兴起非线性热,于是,引进、开发了许多地震学地震预报新指标和新方法,促进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可是,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并未因此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报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地震预报水平远远未达到实用化的阶段。无庸置疑的是,作出发布短临预报的决策,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难度最大的工作。它长期困扰着各国地震工作部门和政府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地震预报,主要考虑因素有:短临地震预报能力,作短临预报需付出的代价,以及地震预报公开发布后将会取得的实际收益。对以上三个因素权衡得失,趋利避害,注重实际效果。如果我们将这三个因素用预防效益来联系,那么,预防效益则等于预报实际取得的收益与发布地震预报必须付出的代价之比。若比值大于1,则可公开发布;如比值小于1,则不宜公开发布;当比值接近1时,需同时考虑预报意见的信度这个因素。我国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国土财富率相关甚大,因此在用上述三个因素作是否公开发布地震预报的抉择上显然其结构是不同的。本文认为:1.5.5级以下地震,东部和西部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约为8亿元和2亿元,经济上公开发布代价远大于当地所取得的实际收益,人员伤亡不超过10人。因此无论东、西部均不宜公开发布地震预报,我们将5.5级地震定为公开发布预报的震级下限。2.对于5.5级至6.5级地震,我国东部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十多亿元,西部地区3亿元左右。东部地区公开预报的代价也大于地震公开预报的收益,人员伤亡可最大限度减少,原则上宜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公开预报,但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则宜公开预报。3.对于6.5级以上地震,它将会带来严重人员伤亡,因此在考虑公开发布问题上,预报后所引起的经济代价不宜作为主要 考虑因素。无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或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都应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2月召开的地震预报策略与公共管理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这次研讨会的情况,包括:(1)关于有关地震若干社会事件的回顾;(2)对地震预报的看法;(3)关于地震的短临预报发布的决策、策略;(4)如何改善现有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等。  相似文献   

18.
1980年5月在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象台召开的“地震预报讨论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讲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战略”,引起了与会科学家的重视。这篇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在文中首先评述了两种对待地震预报不同的指导思想:一种观点认为,地震预报的实践必须经过基本研究并在实现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得到突破之后才能进行预报;另  相似文献   

19.
预警等级预报--一种新的地震预报发布形式和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发布形式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目前发布地震预报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了其他一些灾害的预警等级预报发布形式后,对地震预警等级预报发布的可行性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讨论,认为地震预警等级预报的发布,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地震减灾的一种可行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些实施地震预警等级预报前仍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