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日本沼虾生理生态学研究

Ⅱ.温度和体重对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1993年3-5月对采自上海市的日本沼虾的能量收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日摄入能量主要受水温和体重影响,它们的关系式为:C=26.7W^0.389e^0.16T;在蜕壳间期,其摄食遥蚊幼虫时摄入能量有6.2%以粪便排掉,37.0%被用于生长,1.4%作为氨和尿素被排泄,其余55.4%被呼吸代谢;随水温提高其摄入能量中用于生长的比例减小,用于呼吸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2.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1):8-10
1亲虾的选购和接运选购体壮、附肢完整、无损伤、无病害、不带菌,并已交配过的、性腺在Ⅲ期以内(包括无性腺的),且体长为22~25cm左右的中型个体的雌虾。雌雄亲虾的搭配比例大多是10:1。采用塑料袋充氧装入泡沫箱空运到机场。塑料袋底部呈方形(45cm×30cm×15cm),上部为圆形(高60cm)。每只塑料袋装水5kg,放入4~5尾亲虾后充氧;塑料袋外另放上一小包冰块(以免途中温度升高);最后泡沫箱加盖封口。2亲虾的催熟与管理2.1斑节对虾的催熟(l)眼柄切除法;(2)光照处理法;(3)营养强化法…  相似文献   

3.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4.
日本沼虾染色体及其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于1992年3月在上海青县采集日本沼虾,以改进的空气干燥法研究精巢细胞染色体及核型,特别较详细地研究了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的行为。结果表明,日本沼虾染色体数n=53,2n=104,共分为A,B,C,D4个染色体组;核型组成是N=37M+4ST+11T;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时期,双线期的二价体存在弥散阶段,减数分裂的同步率高,大多处于双线期,且双  相似文献   

5.
黑Jun生态生长效率周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杨纪明 《海洋与湖沼》1995,26(6):586-590
于1983年12月-1984年5月和1990年6月-1991年1月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物培育楼养殖黑Jun为材料,进行黑Jun周年的摄食-生长实验,以探讨其生态生长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冷温性鱼,黑Jun在4.0-27.3℃水温条件下都有摄食;平均日摄食量为2.4-10.0g,相对体重的百分比为1.1%-4.4%,这二者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体重日增长量以4,6,7月和10-12月  相似文献   

6.
1993年,唐山市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暴发性流行病的袭击,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l993年对虾流行病调查概况1.l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乐亭、滦南、唐海、丰南四县13个集中养殖区,总面积34510亩,占全市对虾养殖面积的17·25%。1.2调查初步结果1.2.1虾病基本情况从调查中发现,一池虾发病到全部死亡仅2~3d;其体征:虾肝胰腺白浊,肿大,尾扇红、游泳足微黄,进一步可发展成虾体微粉红,肌肉白浊,前足变白;死虾规格4~8cm,平均6.4cm,7月l~15日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期104d。单方水体超…  相似文献   

7.
氨对长毛对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栋梁  高淑英 《台湾海峡》1994,13(2):133-137
氨对长对虾各期幼体的毒性试验表明:蚤状幼体对氨最每天敏感,而仔虾幼体对氨的耐受性最强,在盐度32,PH8.20,水温29.0℃时,无节幼体Ⅱ期,蚤状幼体Ⅰ期,仔虾第五天24h的LC50值分别为13.20(1.15)、9.97(0.87)、26.99(2.35)和60.81mg/dm^3ΣNH^+4(NH3)-N^1(5.30gm/dm^3NH3-N).Z1,M1,P5的48h的LC50值分别为5.  相似文献   

8.
不同孔距固定气泡幕对黑鲷的阻拦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7年3月-1988年1月,在室内水池中观测孔径为0.5mm,孔距分别为2.5,5.0,7.5,10.0,20.0cm5中固定气泡幕的视觉特征和声学特征;对孔距分别为5.0,10.0和20.0cm3种气泡幕对黑鲷的阻拦作用予以重点分析研究,以期探讨适合阻拦黑鲷的最适孔距。结果表明,这3种气泡幕对黑鲷都具有明显的阻拦作用,平均阻拦率分别为75.1%,55.5和54.5%;其中,以5.0cm孔距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营养盐的现状和变化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沈志良 《海洋科学》1997,21(1):60-64
报道了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12个航次胶州湾NO3-N,NO2-N,NH4-N,PO4-P和SiO3-Si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60年代于至90年代的变化表明,胶州湾营养盐的浓度和分布已发生显变化。尤其从60年代至80年代,30年来,胶州湾中东部水城PO4-P,NO3-N和NH4-N浓度分别增加2.2,7.3和7.1倍,TON浓度也增加了3.5倍,TIN/PO4-P从10增加至24.2;T  相似文献   

10.
魁蚶育苗在我国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1,2],育苗水体较小,再加上幼虫培育时间长,幼虫成活率、变态率不及扇贝高,造成了出苗量不高。为此作者探索了一套魁蚶大水体升温育苗稳产技术措施,1993年在312m3水体中育出0.5cm苗种9.36×107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300000个/m3以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贝分别于5月12,15,16,17日人工潜水捕自荣成近海,壳长为5~10cm的2~4龄贝,共5400个。1.1.2饵料主要是等鞭金藻3011,塔胞藻,小球藻等高温种类。亲贝蓄养以…  相似文献   

11.
日粮水平对黑鲷幼鱼氮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1994年8-11月进行4次黑鲷幼鱼摄食-生长实验,平均水温26.8,24.4,20.1和14.8℃,生次实验分4个日粮水平,分别对单位体重日摄取、粪便氮、氮排泄和氮生长进行测定和估计。  相似文献   

12.
提要在淡水、1.00、2.00、3.00、4.00盐度等条件下,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方法,测定了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NH3-N排泄率,并对不同盐度下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流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时期,盐度对耗氧率和NH3-N排泄率都有显著影响,以1.00盐度条件下的耗氧率为最低,而NH3-N排泄率则在淡水条件下为最低并随着盐度的升高逐渐增高;盐度对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收支有显著影响,以1.00盐度条件下的能量分配模式为最佳模式,代谢耗能占食物能的比例(R/C)最低,为35.06%,而生长能占食物能的比例(G/C)最高,达到58.55%,能量收支方程为:100C=6.40U 35.06R 58.55G。  相似文献   

13.
合浦珠母贝代谢产物对异枝麒麟菜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1995年4月间在海南省三亚市、陵水县分别采集合浦珠母贝和异枝麒麟菜并进行混养实验,测定贝释放的三氮(NH4-N,NO3-N,NO2-N)以及藻类对贝释放的三氮的吸收及其生长,在期探讨合浦珠母贝代谢产物促进异枝麒麟菜生长的原因。结果表明,贝释放物中以NH4-N为主,NO3-N次之,NO2-N含量较少;藻对三氮的吸收 依此顺序递减。实验组藻体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在模拟实验组中,通过加入无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0、15、20、25、30和35)和规格体重[S组(1.55±0.37) g, M组(3.92±0.74) g, L组(9.08±1.38) g]对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幼鱼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的影响,以及氧氮比(O:N)对横带髭鲷幼鱼能源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当盐度恒定时,横带髭鲷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体重与单位体重的耗氧率之间呈一元三次函数关系,体重与单位体重的排氨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盐度和体重对横带髭鲷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盐度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对耗氧率、排氨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盐度的升高,三种规格横带髭鲷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耗氧率在盐度20时出现相对最大值,而排氨率则在盐度25时出现相对最大值。三种规格横带髭鲷幼鱼O︰N值均随盐度的上升呈波动趋势, O:N值波动范围在5.035~7.533之间,其总平均值为5.916;同一规格不同盐度间O︰N值差异不...  相似文献   

15.
从虾壳中分离到一株乳杆菌BR-3,研究发现其最佳发酵起始pH为6.50,最佳培养温度为35℃,在此培养温度下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为42h。采用乳杆菌发酵方法,进行了虾壳制备甲壳素的研究,比较了接种量、葡萄糖加入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0%、葡萄糖浓度为4.5%、固液比为1︰3、发酵温度为(35±2)℃、发酵时间为3—4d时,平均灰分去除率达95.67%,甲壳素产品灰分含量均小于6%,最低可达1%,产品质量等于或优于传统的酸碱生产方法。发酵液可部分或全部回收,洗涤废水可作下一轮发酵用水,生产废水接近零排放。虾壳乳酸发酵法生产甲壳素是一种清洁生产方法。BR-3培养时间短,培养条件粗放,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产酸效率高,残糖少,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室生态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藻体部位、藻质量、碳源质量浓度及水流流速对铁钉菜(Ishige foliaceaokamurai)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氮磷营养盐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大型海藻不同部位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不同,铁钉菜下部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固着器;羊栖菜顶部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中部。铁钉菜藻质量1.0g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1.5g;羊栖菜藻质量0.5 g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1.0g;2种藻类2.0g和2.5g的吸收速率相差不多。碳源质量浓度为1200mg/L时,铁钉菜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碳源800mg/L;碳源质量浓度为800mg/L时,羊栖菜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碳源400mg/L;2种海藻对照组的吸收速率均相对较低。相同流速下,2种海藻均以PO4-P对照组的吸收速率最大;NO3-N、NH4-N吸收速率在流速为50cm/s时最大。  相似文献   

17.
光周期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5年2-5月,在L:D为4:20,8:16,12:12和24:0四种光周期条件下,用卤虫无节幼体作饵料增减罗氏沼虾幼体,测定其生长能量收支。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幼体生长率增大,两者关系为:g=6.5245+3.6045lnT,但周期对幼体C,N含量和C:N值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5种不同饵料投喂斑节对虾幼虾,研究各饵料对幼虾的体长、体重及成活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0天;然后用投喂攻毒的方法分别感染WSSV,观察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实验周期为12天。结果表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的幼虾,其体长、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1),随后依次为贝肉组、鱼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虾片组。不同饵料对幼虾WSSV敏感性的影响也有差异:投喂感染WSSV后,卤虫组和鱼肉组成活率最高,明显高于贝肉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和虾片组(P〈0.01)。PCR检测表明,感染后全部幼虾个体为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20.
在对照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酸铜、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使硫酸铜组铜离子含量为32mg/kg,富马酸铜和蛋氨酸铜组铜离子含量分别为16mg/kg、32mg/kg和48mg/kg,共组成8种饲料(饲料编号为对照、Sul-32、Fum-16、Fum-32、Fum48、Met-16、Met-32和Met-48),饲喂凡纳滨对虾(初重0.74±0.01g)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三种铜源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urvival)和蛋白质效率(PER),降低饲料系数(FCE)。其中,Met-16和Fum-32组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t-16、Met-32和Fum-32组的PER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不同铜源对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Met-32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血清铜蓝蛋白(CER)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et-16和Fum-32组的生长激素(GH)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三种铜源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但相同浓度有机铜离子的生物利用率优于无机铜,其顺序为:蛋氨酸铜富马酸铜硫酸铜。饲料铜对凡纳滨对虾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