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北方沙漠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6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沙漠化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深刻,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作为沙漠化问题极其严重的国家,我国在对沙漠化的认识及治理上,经过多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国北方沙漠化的成因、发展过程、灾害评价及防治机理等方面做一简单探讨,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沙漠化研究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沙漠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是沙漠化概念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时期,通过回顾国内外沙漠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历程,阐述了其研究现状,介绍了对沙漠化的定义、成因、时空尺度、过程与指征等有关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分析了目前沙漠化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应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1,21(4):377-378
在第四纪研究方面,2001年上半年有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召开。一次是5月9~11日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季风研讨会”(Symposium on Asaia Monsoon),由汪品先院士主持;另一次是5月15~17日在西安召开的“环境变迁中的人类尺度和自然过程”(Conference of Human Dimensions and Natural Processes in Environmental Change),由安芷生院士主持。会议的论文和总结将正式出版。十分感谢主持人的邀请,我参加了这两次盛会,学习到很多新知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感想,提出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统一的时间轴为标尺,本文对我国奥陶纪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进行精确对比,同时对全球海平面、磁极性反转、古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长周期全球变化,以及奥陶纪重大生物和地质事件进行简要总结、讨论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应重点关注和聚焦以下若干科学问题:1)奥陶系底界问题;2)奥陶系阶的时限长短不均衡,有必要进行再...  相似文献   

6.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震达  王涛 《第四纪研究》1992,12(2):97-106
中国的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取得了一些成果。据此,本文对沙漠化的概念、成因、过程、指征、后果、发展趋势及其治理等方面进行扼要的介绍。研究表明,沙漠化是一种人为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蔓延速率从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的年均1560km2发展到近十多年来的年均2100km2;实践证明,沙漠化土地作为一种土地资源可以通过合理的整治过程而恢复其原有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为解决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缝合线问题,对我国榴辉岩做了大量工作,使榴辉岩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区域地质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为解决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间的复杂动力学演化提供了丰富资料,但在我国榴辉岩的分布、来源、成因、运移、时代及高压矿物形成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该项研究工作是在1981—1985年进行的,在1981年以前就已结合京通铁路通过奈曼旗流沙地段进行了严重沙漠化土地的治理试验。1981年以后继铁路两侧的流沙固定,逐渐扩大到区域性的综合研究,以求达到点  相似文献   

9.
李长安 《地层学杂志》1999,23(4):287-290
当前我国第四纪地层研究中存在的不规范和地层混乱现象,主要表现是:长期忽视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和研究,将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混用,过分强调多重地层单位界线的一致性等等。当前的第四纪(系)划分方案存在不妥之处,建议:1)将第四纪(系)四分; 2)尽快制定《中国第四系地层规范》,以适应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李兆鼐 《地质论评》1999,45(7):16-20
本文着重分析了多块体拼合大陆火山作用特点和深部过程、火山-热流体系统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火山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事件沉积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杜远生 《古地理学报》2011,13(6):581-590
地震事件沉积已经成为当今沉积地质学的一个热点领域.文中通过回顾国内震积岩的研究历史,总结了中国震积岩研究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地震事件沉积的时序、地震事件沉积的空间分布和地震事件沉积序列等.按照地震对沉积物改造的时间,将软沉积物变形划分为同生、准同生、后生变形3类,并对地震同生断裂、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冻土研究的若干进展及其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区域冻土研究的深入发展,反映冻土历史的资料不断积累。60年代初期就有人根据青藏高原上存在冰期及古冰川作用,其次数两次以上。认为高原第一次冰期时,气候转冷,地表发生强烈冻结而形成冻土层。间冰期时冻土层全部或局部融化。第二次冰期时,冻土层又增厚或重新生成,并认为冻土形成时间不会少于末次冰期存在时间,即距今6.5—1.5万年(周幼吾,1965)。 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这十多年来结合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天山及北方地区的大量工程实践,以及多次多学科的高原科学考察,积累了大量第四纪地质、古气候与古环境(郭旭东、1976)。冻土等资料,特别是古冻土遗迹的逐渐发现(郭东信,1979;张维信,1983;梁凤仙等,1984;杨景春等,1983;董光荣等,1985),以及高原隆升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二叠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立培  李莉 《地球学报》1984,6(2):169-184
<正> 中国是世界上二叠系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华南地区二叠系层序清楚,沉积类型多样,古生物丰富,更是研究二叠系最理想的地区。早在三十年代,黄汲清教授就为我国南方二叠系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奠定了基础,对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五十多年来,经我国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的努力,二叠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可能根据沉积类型、生物群性质、地质构造和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将中国的二叠系划分为准噶尔—兴安、塔里木—华北、昆仑—巴颜喀拉—金沙、秦岭—扬子、江南、东南、西藏—滇西、喜马拉雅—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等地层区(见插图)。现仅就近年来二叠系研究中的一些新认识分区论述如后。  相似文献   

14.
以landsand-TM遥感影像资料提取为基础,详细解译了宁夏红寺堡盆地近30年来地表沙漠化的进程。进一步结合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成果,系统建立了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区域地层对比格架,恢复了重要演化阶段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确立了区域沙漠化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认为:1999年国家实施的西部生态移民战略使红寺堡盆地生态环境恶化得到了有效修复,区域沙漠化整体呈现出了稳中有降的变化趋势,但并未得到彻底的有效根治;地表沙丘沙脊的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与大罗山-牛首山构造带、烟筒山构造的主体走向基本一致,具有带状分布的格局;沙漠化物质来源主要受控于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三段湖退序列的疏松湖相砂,具有原地沙漠化的特征;地表风成沙与萨拉乌苏三段湖相砂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比较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说明了二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亲源性。该研究成果对区域土地沙漠化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成矿研究的若干问题及其与陆-陆碰撞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02,9(4):319-328
在中国区域成矿作用研究中 ,遇到诸多重大问题 ,如 :(1)中国东部属于环太平洋地区之一 ,但为什么热液矿床大规模成矿时代不同于环太平洋的新生代 ,而爆发于中生代的燕山期 ?(2 )中国陆区经历了 >3.0Ga的演化 ,为什么大规模成矿作用在东部地区爆发于燕山期 ,西南特提斯成矿域爆发于新生代 ,而西北中亚成矿域爆发于海西期晚期 ?(3)国外不少著名成矿省位于太古宙克拉通内部 ,为什么中国的有色贵金属等热液矿床却集中分布于显生宙造山带内部或其边缘 ?(4)按照绿岩带金矿成矿理论 ,绿岩带型金矿化伴随或尾随于克拉通化 ,形成在太古宙 ,为什么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却形成在克拉通化后的 2 0多亿年以后的中生代 ?(5 )世界范围内 ,海相油田的重要性远大于陆相 ,为什么中国情况恰相反 ,陆相油田远比海相油藏重要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彼此相关 ,代表了中国区域成矿的特色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陆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晚古生代以来的强烈碰撞事件 ,因此加强研究碰撞造山体制的成岩、成矿、成藏和流体作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土地沙漠化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宁北部处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百里翰海”的南缘.受其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风频繁、植被稀疏、土地沙化、赤丘荒坨,错落起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多年来人口剧增、盲目垦植、超载放牧、樵木为薪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不仅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迅速,而且受风沙威胁的区域越来越广,危害越来越重.主要表现在1.风剥沙丘,耕地草场沙化、退化.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以93.65万亩的速度扩展;2.淤塞河道、水库和渠系;3.风旱及沙尘暴灾害逐年加剧.本文结合"辽宁省土地沙漠化发育程度分区图”阐述了沙漠化土地的分布规律和危害特征,探讨了其形成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土地沙漠化将继续扩大,但速度将会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7.
电渗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若干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电渗现象及其在软土排水,加固,边坡稳定及岩土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煤成气是指地层中煤和含煤岩系沉积以来,在地质历史中有机物质受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产生的大量可燃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被圈闭在各类储层中的天然气。简言之,是由煤或含煤岩系产生出来的天然气,而不是由一般湖相、海相泥岩或碳酸岩生油岩生成的天然气。国外很多大的天然气田,如荷兰的格罗宁根气田、苏联西西伯利亚气田、英国北海气田都被认为是煤成气或与煤成气有关的气。估计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有70—80%来自含煤地层。世界煤成气远景储量预计在1500万亿立米以上。因此,70年代以来,煤成气已成为天然气勘探和储量  相似文献   

19.
浅析坝上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坝上典型调查区沙漠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发现虽然坝上地区生态环境局部好转,但是总体恶化的局面仍然没有彻底改变.探讨了沙漠化成因以及发生发展过程,认为,气候、地貌、沉积物以及水文条件是坝上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基础,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沙漠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总结了沙漠化对农牧业、交通、水利、通信以及人类健康等的危害,提出防治坝上地区沙漠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华中榴辉岩及其成因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