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散射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探讨李巧萍,闫冠华(忻州地区气象局034000)1前言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和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散射辐射是太阳总辐射中的一个重要分量,据祝昌汉 ̄(1)统计我国全区散射辐射年总量占总辐射总量的比率全年平均为46%,部分地区则高达...  相似文献   

5.
庞嘉棠 《气象》1979,5(2):20-21
太阳总辐射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是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许多作者对我国的总辐射进行过研究,但是限于当时日射记录较短,其精度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又多是以年、季、月总辐射进行计算,难以满足服务需要。在农业科学实验中,要讨论农作物主要生长发育期的光能利用,在工业产品的光化试验中,需要旬(甚至日)辐射资料。为此,本文尝试作旬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前,测定蒸发力还存在许多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现在多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彭曼综合法是其中最好的方法之一。但因彭曼公式中系数的确定是经验性的,具有局地性,直接应用于我国蒸发力的计算误差较大。本文利用我国10个蒸发实验站水面蒸发实测资料作为检验标准,逐项修正彭曼公式中各物理力量的系数,建立了适合我国实  相似文献   

7.
试论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翁笃鸣 《气象学报》1964,34(3):304-315
本文通过对现有各种总辐射计算公式的讨论,证实了Q=Q_0f(S_1,n)及Q=S_0φ(S_1,n)的一致性;讨论了常见的沙文诺夫-易斯川姆式中系数K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在我国具体条件下,日照百分比和平均总云量之和不等于1的原因及其年变程。最后,根据我国日射资料(1958—1960年)各自分别地得出计算月平均总辐射日总量Q,直接辐射量S’和散射辐射量D的经验式,然后使之满足Q=S’+D,并以此相互验证各自的计算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蒸发力计算的气候学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利用10个大型蒸发池自由水面蒸发的实测资料,对计算水面蒸发力的彭曼公式作了修订。修正后的彭曼公式可用于我国水面蒸发力的计算;乘以合适的折算系数和作物系数,还可用来估算我国的自然蒸发力和农田可能蒸散。  相似文献   

9.
对《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近几年气象学和气候学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新的经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洞穴气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政旦 《气象》1984,10(9):21-25
在山地通常有各种各样的或大或小的洞穴。尤其是在容易被水溶解的喀斯特岩石地区,岩洞更加普遍。洞穴气候学研究洞穴中的温度、湿度和风等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洞穴气候条件对于洞内景观的形成,特别是对洞穴化学沉积,起着重要作用。弄清不同的洞穴以及同一洞穴不同部位化学沉积物与洞穴气候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根据化学沉积物在分布上的差异,以及沉积物类似于树木车轮似的年生长线的变化,推断洞穴的发育和古气候情况,是洞穴气候学引起洞穴学者极大兴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热量平衡基础上,综合彭曼公式和布德科公式的计算理论,推导出一个计算可能蒸发的气候学实用方法。在郑州地区的试验计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满意。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炳忠  税亚欣 《气象》1987,13(8):20-22
通过北京、烟台、郑州、济南等地生长李内对总日射(Q)和光合有效辐射(Q_(PAR))的连续自动记录,发现Q_(PAR)/Q值是比较稳定的,季节和云量对其影响不大。而太阳高度角较低时此值的变化,主要由仪器的余弦响应所引起。以目前总日射表的制造水准尚无法解决余弦响应的干扰问题。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适合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的计算公式为Q_(PAR)=0.42Q。过去国外的计算结果系统偏高,本结果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目前急需进一步了解最近一次冰期以来发生的气候波动现象与原因。世界面临着人口增长以及能源、水、粮食等资源越来越快的消耗,对未来几十年的气候波动进行预测的要求十分迫切。由于我们对过去的气候过程和起因的知识十分有限,上述要求无法满足。二十世纪初期以前,像温度、气压、雨量这类气候仪器记录,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是稀少的。用仪器观测的历史还可上推二、三百年,但仅限于个别地点。为了对时间尺度为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做些了解,需要几个世纪之久的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记录。因此,只有用历史气候记录或其它的代  相似文献   

14.
水面蒸发量的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邓根云 《气象学报》1979,37(3):87-96
用北京日射站和官厅蒸发站的辐射和蒸发资料对彭曼公式进行订正,得出修正公式,其中H0是表示为蒸发量单位的辐射平衡,Ea是由风速和饱和差决定的“干燥力”。  相似文献   

15.
生态气候学将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进行交叉集成研究,有望弥合气候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之间的鸿沟,特别有助于气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理解如何在气候模式中利用植被过程数据。北京师范大学延晓冬教授等翻译的《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17年出版),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原著Ecological Climat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于2 0 0 8年由C a m b r i d g e University Press出版。该书的作者Gordon B.Bonan是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的交互。该书作为Bonan的代表作,把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合并成生态气候学交叉集成研究,涵盖了生态学、气候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内容,如生态特征、植被与气候的交互作用、水与能量平衡、植物过程(如光合作用和植被冠层过程)。本书引入了一个跨学科的框架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回顾了基本的气象、水文和生态概念,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特别地,这本书的关键主题是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对气候产生影响。这一主题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气候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第一版相比,在第二版中,作者采用的写作风格更加通俗易懂。在每一章的结尾都提供了习题,答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这些习题可以很好地测试读者对每一章的理解程度。本书包括七个部分,一共30章。第一部分(第2~3章)介绍了地球系统及其组成(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全球循环。第二部分(第4~8章)深入研究了全球物理气候学,包括对地球气候、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机制的研究。第三部分(第9~10章)是关于土壤过程的,包括土壤物理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第四部分(第11~15章)介绍了水文气象学,从基础知识(比如陆地水循环和流域水文)开始,然后引出主题(地表能量通量和湍流通量)。  相似文献   

16.
朱瑞兆  王效瑞 《气象》1993,19(4):57-57
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水资源部卡尔玛博士(J·D·Kalma)及其合作者编著的《霜冻生物气候学》(The Bioclima-to-logy of Frost)一书,是以色列斯当希尔博士(G·Stanhill)任主编的《生物气侯学进展》(Advances in Bioclimatology)这一丛书的第二卷。  相似文献   

17.
日本近代气候学在气象科学领域内,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上世纪中叶,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纵观日本近代气候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初期阶段初期阶段指上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上世纪中叶(1851年),日本出版了川本幸民的15卷《气海观澜广义》,书中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大气圈的  相似文献   

18.
吴敬  洪伟 《气象科技》1984,(1):74-75
前言杉木是我国湿润亚热带的乡土树种,也是福建主要的用材树种。福建杉木栽培区分属于东部中亚热带(杉木中带)和南亚热带(杉木南带)两个地带范围(其分界线基本上与戴云山脉走向一致)。在一个地带内又根据大地貌不同,而形成气候、土壤差别和杉木生长的不同适宜程度及经营的传统进行地区划分。通常分为中心产杉地区、一般产杉地区和边缘产杉地区。气候是影响杉木直径生长的环境因子之一。探讨杉木生长与气温、降雨等不同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是属于杉木气候学的研究。在年周期生长的杉木气候学研究中,年轮宽度可用来测定全面的年度生长。虽然各个气候因子对杉木生长都起作用,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其中有一些是主导因子,它  相似文献   

19.
气候学的发展在70年代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从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开始的一连串世界性重要科学政策会议上,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肯定了气候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因素.正是在各界迫切的要求下,世界气象组织于1979年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制订了世界气候计划从此以后,气候不但成为世界气象组织的中心科学研究项目之一,而且超过了气象学或地理学的领域,成为许多学科共同开发的一块新的学科汇集园地.  相似文献   

20.
么枕生教授是我国老一辈气象学家,著名气候学家及统计气候学的奠基人。在他近7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曾涉足气候学的各个领域,他很早就力主气候学要以动力学和统计学为工具沿着数值化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其论断的正确性。他尤其辛勤致力于统计气候学研究,并将统计学理论与气候学相结合,为我国的统计气候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么枕生教授是我国气候学本科专业的首创者,自1952年任教于南京大学气象系以来,一直主持气候学原理和统计气候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