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 近几年来,我部在该区进行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对多年冻土的一般特征,分布规律及多年冻土对地下水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研究的矿区是湖南几个已知的大铁矿之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九七七年正规地进行了1:2.5万区域水文地质测绘,面积349平方公里,包括了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广泛搜集了野外地质、地貌、第四系,水文地质等各项资料,对于区域地下水的评价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初步成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叶善士 《广西地质》1994,7(2):93-93
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承担的局列重点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志》,于1994年1月通过了评审鉴定。该成果主要记载了广西解放以来水、工、环地质工作及研究程度;以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1:5万~1:10万城市及西江水系流域水工环地质成果资料为基础,全面系统地收集区内水、工、环资料,是建国以来首次对广西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全面系统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北部成矿带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北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金属矿产资源成群成带分布特征明显,研究程度相对较低。通过对1999年以来,在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相继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一批1∶50万、1∶20万区域化探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根据青藏高原北部金属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区域物、化探资料和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初步划分为3个级成矿带(域),5个级成矿带,9个级成矿带,对以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质矿产勘查评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永念  季克其 《地质通报》2001,20(4):422-426
以1∶5万常州市幅、漕桥镇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的物探工作为例,在充分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物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断裂构造格架、岩浆岩分布和承压水、咸水等地质、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推断解译,为深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资料的开发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安国英 《现代地质》2013,27(6):1445
以ETM+遥感数据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应用遥感技术对喀喇昆仑山温泉地区进行1∶25万图幅的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与前人地质填图结果对比,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重点对新生代地层及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要素等进行解译,编制1∶25万新生代遥感解译图。根据遥感图像对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河流、湖泊、泉群、地下水溢出带、湿地等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区内地下水形成环境的差异,地下水资源体系可以分为南部河谷冲积层地下水系统和北部内流湖盆地下水系统。总结地下水的分布特征认为,南部冲积层储水条件较为优越,且补给充分,其地下水与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北部内流湖盆地区多为湖相沉积,受气象因素制约,山前巨大的冲洪积扇存在丰富的地下水外,地下水资源总体贫乏。遥感水文地质调查表明,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填图与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可以在青藏高原水文地质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质调查中物探资料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永念  季克其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4):422-426,443
以1:5万常州市幅、漕桥镇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的物探工作为例,在充分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物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断裂构造格架、岩浆岩分布和承压水、咸水等地质、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推断解译,为深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资料的开发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罗梅  赵杰 《铀矿地质》2002,18(6):328-334
本文在阐述了松辽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盆地北部区域铀源条件及含铀层位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庆油田北部铀矿化分布特点及铀矿化特征,并从沉积成岩作用,古水文地质,氧化-还原地球化学分带控矿的角度对该区铀矿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了西咸新区(咸阳区域)黄土台塬地貌的地下水位、水质、矿化度等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对地表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IDW)法对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空间插值,得出了连续性序列。该地区土壤适宜含水量基本上维持在地面一下2~5 m之间,植物生长基本正常,无盐渍化或沙化。地下水水质符合灌溉用水,黄土台塬西南部地下水符合人类饮用水标准,北部地区矿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一、区域工程地质研究方面 近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基本上完成了1:50万或1:100万的工程地质区划和全国1:400万工程地质图的编制;也完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1:100万环境地质图系,上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研究评价等重大科研项目,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整治规划提供了区域、环境工程地质资料依据,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江苏省第一水文地质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西端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1995年度《河西走廊西端水文地质工作空白区 1∶5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 ,结合毗邻空白区的以往资料及红外遥感图片解释成果资料 ,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水均衡法 ,对河西走廊西端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概算。概算出河西走廊西端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12 14 3 83万m3/a ,其中山地 2 4 4 4 94万m3/a ,走廊平原 (盆地 ) 9698 89万m3/a(已扣除重复量 )。  相似文献   

12.
营毛沱水源地位于河西走廊北部干旱缺水的马鬃山区西段。根据前人资料利用水文地质测绘与地球物探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本区寻求到了可供开发利用的构造带裂隙水,运用映射法在隔水边界(构造带)附近,根据拟开采量的不同对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的水位降深进行了预报,为水源地的运营提供了依据;成功建立了不小于45万m3/a的集中供水水源地,为河西走廊北部山区少部分锰铁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对以后在河西走廊北部干旱区寻找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某矿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调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监测井,利用GMS软件建立研究区域地下水水流场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型计算了在合理误差范围内的水流场模型并预测了硫酸盐在持续泄漏730d、180d后切断泄漏源,硫酸盐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持续泄漏时间的增加,调查区域北部边界附近受到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范围越广,超标的污染物在北部边界区域进入岩溶含水层,遇到岩溶带会加速污染物向下游运移,破坏下游水质、危及下游村庄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指数平滑法的理论,我们选取了潍坊北部一些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规律的研究,并对具有多年连续观测资料观测井的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北部地区赋存丰富的岩溶水资源,该岩熔水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1:5万水文地质调查研究中,以岩溶水为主要研究对象,查明了区内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对岩溶含水岩组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区域岩溶储水结构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滦河流域下游柳河流域主要储水结构及滦河流域下游柴白河流域主要储水结构.在研究区实施探采结合孔3眼,施工配套观测孔3眼,对探采结合孔供水服务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可为该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40年来,地质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0年来,全国领上的1/100万区域地质测量已基本完成,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及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已完成全国领土的2/3,航空磁测已覆盖全冈90%以上的领上和近海海域.在主要成矿远景区带、重点经济区域与  相似文献   

17.
沙雅县地处极度的干旱区,农业为灌溉农业,受河流来水季节性不均匀的制约及塔河综合治理要求,灌区农业生产主要存在水土资源不平衡、水量供需紧张问题。为提高灌区供水保证率,对沙雅县水源地进行水文地质勘查,通过已有成果、机井钻孔资料及本次46组抽水试验,分析区域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得到项目区含水层富水性分布。结果表明:北部富水性较好,东、西两侧及南部富水性较差,本次机井大部分布置在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的项目区北部。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岩溶水文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书于1990年4月17—18两日由院组织评审。我国碳酸盐岩层分布近124万Km~2,解放以来,经过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及部分重点地区岩溶水文地质的专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1:400万中国可溶岩类型图》的出版,为这次编  相似文献   

19.
(一)本文是《湖南省 1:500,000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的简要说明。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是根据全省三十五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确定计算块段及参数,并分别按水文地质区及行政区刘进行计算。着重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  相似文献   

20.
合山煤田开采前经过两次精查,先后进行了1比5万和1比1万的水文地质测绘、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专门孔组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水文测井等工作,基本上查明了本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矿层开采后,又积累了新的资料。对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工作方法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