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自行研制的野外测试设备,在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铜铁矿床上进行了接触极化曲线法试验性的测试。初步证实,接触极化曲线法确有反映导电矿体成分和储量的能力,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是非常局狭的。  相似文献   

2.
夯实地基土的微结构特性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基土强夯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 ,从微结构角度解释了强夯时地基土的变形破坏机理。世纪花园高饱和度地基土由于存在粘粒及集聚体 ,强夯后使土的渗透性变差 ,超孔隙压力难以快速消散 ,致使土发生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3.
冯春  李世海  孙厚广  李志刚 《岩土力学》2016,37(12):3608-3617
提出了一种基于颗粒接触的无网格方法(PCMM),并编制了相应的C++程序,解决了有限元等网格类方法在模拟边坡失稳滑动过程中的网格畸变问题。该方法利用颗粒离散元中的接触拓扑创建连续介质单元,通过颗粒的运动演化实现连续介质单元的自动删除及重建,通过在连续介质单元中引入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Mohr-Coulomb模型及最大拉应力模型,实现边坡的弹塑性分析及失稳滑移过程的模拟。利用PCMM分析了均质边坡的弹塑性场、沙堆的形成过程及土质边坡的失稳过程。计算结果表明,PCMM在小变形下具有足够的精度,且在模拟材料大变形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模拟边坡成灾范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谢雄耀  万灵  李鸿桥 《岩土力学》2016,37(12):3569-3575
盾构隧道动力特征受隧道衬砌结构及壁后土体相互耦合作用影响,为了分析隧道-土体接触耦合机制,以上海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Bucket搜索法通过分析节点接触和弹性地基接触两种不同类型接触耦合下隧道结构的模态特征,并将分析结果与地铁隧道现场动力实测提取的模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土体耦合约束作用,呈现低频特性,前10阶模态频率在0~100 Hz范围内,模态振型幅值在10?4 m的数量级上。弹性地基接触与实测提取模态特征误差较小,可用于隧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简化和理论研究,为隧道结构动力损伤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铅污染是一种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对生态以及人类健康存在着极大的威胁。如何修复铅污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众多的铅污染修复方法中,微生物修复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本实验中所使用的钋青霉菌是已被验证的对铅具有高耐受度和高吸附率的优秀菌种。在此基础上,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该菌种对铅的吸附、固定能力。实验采用双室电解池体系,分组设置0.5 V至1.5 V的梯度槽压,以观察不同电压下电流对钋青霉菌生长环境及对铅离子吸附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流既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钋青霉菌对铅离子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其作用结果与外加电压的大小有关,在1.0~1.25 V的最适电压区间下,电流能增强钋青霉菌对铅离子的吸附和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6.
马文涛  师俊平  李宁 《岩土力学》2012,33(10):3145-3150
针对摩擦接触问题,给出一种新型的无网格数值方法。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标准无网格Galerkin法的位移模式中嵌入不连续函数和裂尖奇异函数,分别反映接触面的不连续性和接触面端点的奇异性;结合接触摩擦定律,继而构造出求解摩擦接触问题的无网格线性互补模型。在该方法中,接触面方程使用接触点对离散,全局离散系统方程则转化为标准的线性互补问题,可以很方便地使用Lemke算法求解。算例分析证明,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深厚覆盖层下帷幕灌浆,土岩接触面处因承受不了较大灌浆压力容易劈裂,影响灌浆效果,因此先使用较小压力灌浆,再使用隔管阻隔该土岩接触段,可以大大减少后续灌浆段较大灌浆压力对该接触段的破坏。本文结合实例,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未固结碎屑砂岩储层是国内外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之一,其物理本质是由离散颗粒组成的软凝聚态物质.在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Hertz-Mindlin等效介质模型来计算未固结砂岩的地震弹性特征,但该模型在使用中通常会得到明显偏高的剪切模量值.基于3D离散元技术,对颗粒介质在单轴压缩与纯剪两种过程中的力学响应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从微...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运用接触应变理论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现象,守质,地球物理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模式和岩石圈楔入构造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4,33(6):1400-1403
正地质填图篇共有12节,前十节已在本刊前5期陆续发表,本期刊登此篇的最后2节:第十一节接触变质带的地质环境及找矿和第十二节地质填图资料的整理工作。第十一节接触变质带的地质环境及找矿在矿区地质填图中接触变质带是比较常见的,它主要出现在侵入体与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并且与黑色、有色金属矿床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中国在上世纪对于接触带上的找矿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各地布置了大量勘查工作,取得了丰厚的资源储量,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地质找矿工作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