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引言假设太阳能的供给常年不变,全球气候变化就是由大气的重要成份(CO_2,水汽和臭氧)与大气的其它成份的比例的改变引起的.另外,自然界诸如火山等事件以及人类活动也会把尘埃和气溶胶(气雾)排入大气,这对气候也会产生重大影响.相对而言,排入大气的CO_2影响并非很大,而火山爆发所喷放的尘埃对气候产生的短时间影响则要严重得多.再则,矿物燃料和木材的燃烧对大气混浊度和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此也就严重影响到了大气质量.大气混浊及雾的形成,使得地球反射率增高,大量太阳能量被反射回去,造成高层大气的平衡温度下降.一般说来,这类影响还不像“矿物燃料燃烧引起大气CO_2增加,从而由于温湿效应造成环境温度上升”这种大家所熟悉的论点为人们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文内讨论了由于人类活动过程引起的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组成成份变化问题,及其对全球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使空气污染的气体不仅在工业地区应该考虑,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由于大气中组成成份的长期变化以及由此而影响气候变化的结果所引起的。对大气中的一些重要成份(它们有一部分是人类活动影响而产生的)进行简单的分  相似文献   

3.
模式气候的球谐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模拟的气候场用球谐函数作波谱分析,得到了全球500hPa高度和海平面气压在不同截断时的波谱特征以及由CO2倍增(2×CO2)引起的流场变化。与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模式气候作分析不同,球谐波谱分析能清晰显示大气波动的物理图像,尤其是全球大气低频波。另外,试图通过分析2×CO2和1×CO2时的模拟环流,解释造成全球增暖的环流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影响地球气候有五个因子:(1)太阳辐照度的强度和波长特征;(2)地球在空中运行的轨道参数;(3)地球的反射率;(4)海洋的热存储(从而控制全球水汽);(5)地球大气的成份。其中,海洋热存储和地球反射率直接与大气成份有关,因为它决定了给海洋提供热量的射入和射出辐射平衡。地球反射率主要受云量控制,而云量直接与海洋蒸发有关。陆地反射率与植被以及冰、雪的分布有关,而植被和冰、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可能引起气候变动的大气中的微量成份,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有三种物质,即:具有非常强的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与平流层臭氧的破坏相关联的一系列化学物质;使大气混浊甚至影响云的放射特性的所谓气溶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每年都在继续增加,这个事实是人所共知的。同样,破坏平流层臭氧的微量成份在逐年增加的事实,近年来更为明显了。图1为上述微量成分之一的氟利昂-11(简称F-11)的  相似文献   

6.
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57  
从4个方面对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前沿问题作了总结和分析:气溶胶的基本特征、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沙尘气溶胶以及气溶胶对健康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有关的大气气溶胶研究计划,讨论了未来大气气溶胶研究的主要领域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朱乾根  侯定臣 《气象科学》1990,10(2):201-207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地面气温逐渐变暖*[1],虽然40—60年代有一些小的波动。一般认为当代气侯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_2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增加。而CO_2的增加,又主要是由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所造成的。然而也有不同的看法,Woodwell[2]详细讨论了生物圈变化的极重要的潜在作用,他认为到上世纪末采伐森林和扩大耕地已经成为大气中CO_2的第二种来源,它在数量上和迄今由于使用地下燃料所造成的CO_2源相当,因此应该重新评价现有CO_2的循环模式。图1是Robock[3]1985年给出的包括植被在内的气侯反馈图,植被通过与大气成份、反射率、蒸散等过程的反馈而与气候相互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还必须研究人类活动对这些过程的干扰。本文将分四个问题对此进行简单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简讯     
3月23日上午新疆气象学会召开了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地球的大气”,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会议由徐德源理事长主持,应邀到会的有气象、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的专家、领导以及新闻单位记者。会上,气象、环保专家对大气成分的变化而引起的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成份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呼吁人们重视大气环境的保护,重视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自治区农工部副部长李德宏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9.
宋又珠 《气象》1984,10(1):18-18
为了利用气象台站常规资料制作本地SO_2污染浓度预报,本文用苏州市1979—198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与同期的日平均SO_2污染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发现苏州市大气中SO_2污染浓度的变化除了与当地污染源有关外,还与当时的天气气候特征有关。由于一地的SO_2污染源在短期内是少变的,所以可以用当地的天气气候情况来估计大气中SO_2污染浓度的情况。天气气候因子和SO_2污染浓度都可看作是随机变量,故可用统计方法作分析和预报。本文介绍了用“多因子条件概率和”制作苏州市大气中日平均SO_2污染浓度短期预报的方法。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关南半球大气环流与东亚气候的关系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范可  王会军 《大气科学》2006,30(3):402-412
南半球大气环流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气候变化和亚洲季风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气象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南半球大气环流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近年来,有关南半球气候变率的研究目前正受到世界气象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南半球中高纬大气资料的丰富及南极涛动的确定,使得认识南半球高中纬环流的年际变动规律及其与东亚气候关系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与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及东亚冬春季气候的关系,古气候资料揭示的南极涛动与华北降水的关系,以及南半球大气环流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关系和南极涛动变率的可预测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北半球和中国气候的模拟及1996年汛期预测的试验及检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该文用OSU/SZ/ZW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耦合全球混合层海洋与海冰模式对北半球及中国气候进行了模拟,与实况场的对比检验说明模式对北半球及中国气候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同时利用该模式作了1996年汛期预报,对其主要预报结果与实况场进行了对比与检验后表明:该模式对大气环流场,Nino区海温,中国区域降水等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
曹鸿兴 《气象》1987,13(11):3-6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气候模式与模拟的定义、内容和发展概况。介绍了不同类型模式,如能量平衡模式、辐射对流模式、大气环流模式和随机模式等的主要特征。最后举了两个实例,即用大气环流模式作由二氧化碳增加而造成大气增温的数值试验以及用机制模式研究气候变化及可预报性,以此来阐明当今气候模拟的两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全球气候有可能变暖。未来气候将如何变化?对人类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科学工作者对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现代的气候研究手段──大气环流模拟试验表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可能升高,南北极冰原的大量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和河口会发生变化,对生态、农业、水资源、甚至整个社会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卫气候变暖及其对海洋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高山冰川和极地冰架消融,海水体积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在过去100年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气象》2018,(2)
正《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张华王志立赵树云等编著该书介绍了基于国家气候中心自主研发的大气辐射传输模式、气溶胶/大气化学-辐射-气候双向耦合模式并结合卫星等观测资料获得的气溶胶的分布、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旨在对气溶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提供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该书重点对以下问题做  相似文献   

15.
范广洲  程国栋 《大气科学》2002,26(4):509-518
利用一陆面过程模式,初步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夏季风盛行期植被生理过程与大气CO2浓度及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气候以及大气CO2浓度变化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植被生理过程有较明显的影响,高温、高温和高CO2浓度将加强高原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利于植被生长。高原植被也可通过生理过程,产生净CO2呼收,降低大气CO2含量,起到调整温室效应的作用,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当气温升高、大气CO2增加时,这种作用更加有效。青藏高原地区大气CO2浓度加倍,对高原地区气候的直接影响不明显。植被的存在也会影响区域气候变化,并可通过改变高原热源,进而影响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变化。文中还归纳出了植被生理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简单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4,(4):34-34
大气的本底污染,是指远离城市及工业区而不受局地污染源影响的大气平均污染状况。大气的本底污染可以反映各个区域内,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造成的大气成份的长期变化,也可以反映对气候变迁有特殊意义的全球大气成份的长期变化,还可以用以与局地严重污染的空气质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全球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陆地表层和冰雪圈,它们在长时间尺度内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北美、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南美都发生了干旱,世界性气候在变暖,洪水泛滥和某些地区的骤冷,都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天气异常现象可能与气候系统的变化有关。尽管还缺乏充分的证据,对复杂的气候系统也缺乏很好的了解,但人们普遍认为气候变化与大气成份中CO_2、N_2O、CH_4、O_3和氟利昂含量的不断增加有关。为此,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总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夏季山东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顾润源  汤子东 《气象》2004,30(8):22-26
分析了山东省 2 0 0 2年夏季降水、气温特点和干旱情况 ,并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气候背景等方面对少雨干旱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指出冬季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对山东夏季旱涝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热带地区多年平均场资料、格点资料与常规资料,较为全面地分析了1987年5月厄尼诺现象持续期间热带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异常,并从热带地区的水平流场和大气的空间结构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的环流形势等方面,对其可能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大气气溶胶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大气气溶胶含量和种类明显增加,它们通过直接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以及改变其它辐射强迫因子(云、臭氧)的大小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从而影响气候。气溶胶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对植被(农业)的影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文章简要概述了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和大气气溶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气溶胶监测方法及模式评估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