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理专家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蔼乃  周长发 《地理学报》1992,47(3):252-259
80年代人工智能与地理学的结合产生了地理专家系统(GES)。地理专家系统是继地理信息系统之后,对地理知识与推理形式化,建立的具有一定地理专业水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专家系统由地理数据库,地理知识库和地理推理机三大部分组成。地理数据库是GES的数据管理模块,我们设计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MCGIS来作为微机地理专家系统MCGES的综合数据库;地理知识库是GES的知识管理模块;地理推理机则是GES的推理控制策略的程序体现。本文结合一个用C语言自行设计的基于规则的产生式微机地理专家系统MCGES阐述了地理专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理认知理论内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鲁学军  承继成 《地理学报》1998,53(2):132-140
在分析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理专家系统的研究特点之后,提出对于以研究和模拟地理学家的逻辑思维方式为目的的“地理认知理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地理科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地理科学是对地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科学,钱学森居高临下地研究了当今全人类的科学体系,笔者解读了这个体系,根据钱学森《论地理科学》的思想[1],按照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将地理科学分为理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系统工程三个层次的内容,该文根据笔者长期研究的成果论述了地理科学,为本刊更名提供基础性支持。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的地理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际地理联合会将《宪章》推荐给各圈政府和人民,作为保持高素质地理教育的基础。《宪章》是面向二十一世界地理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一部培养未来世界公民合作与团结、协调人地关系与道德规范的指南。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形势,由于高考取消了地理学科,不仅使70年代来到80年代初的那种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教改局面销声匿迹,而且出现了地理教学质量急剧下降,会考成绩大面积滑坡,地理教师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世界地理》案例教学及webquest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子蓉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4):110-112,89
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中意义;提出了应从案例针对性、真实客观性、适时性、多样性和全面性及利于师生互动性等方面考虑案例的质量;阐述了构建webquest区域地理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互补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实施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一、活化教学内容,登上快乐之船 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机械与沉闷状况,作为地理教师应树立开放意识,将地理课堂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挖掘其生活基础,拓宽其生活外延,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内容。通过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近地理,体味地理的乐趣,将生机勃勃的课堂变成快乐之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俄罗斯联邦全面开展学校地理教育改革,打破以前全国“一纲一本”的地理教学大纲与课本模式,逐步形成“多纲多本”的新格局。为了提高普通学校学生地理文化素质的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对普通公民地理文化的需求,并与国际地理教育接轨,  相似文献   

9.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F0002-F0002
2006年8月19~21日,“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中国地理学会为支持全国各地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特开设了研究生分会场,暨“首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会和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委派师华定、钟赛香、蔡国田、王开泳等博士研究生作为代表,具体策划和组织了这次年会,为“首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六大理念: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势必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整体,不可偏重或分离。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必然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一堂课、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新理念的好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笔以为初中地理课堂评价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所指的地学是以地理学为主包括地质、气象、水文等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本文在回顾了地理学/地学研究方法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综述了专家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分析了地学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马蔼乃 《地理学报》1996,51(3):266-271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是作者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模型,本文概述了地理遥感信息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相似文献   

13.
地理大数据及其提供的社会感知手段为信息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价值。地理空间智能(GeoAI)作为地理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向,有力提升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过程的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的能力。该文系统综述了社会感知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感知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全面了解药材的基本状况及其种类、分布特征是至关重要的。整理分布在楚雄州的223种主要彝药植物药用情况、植物特征和市场现状等3方面的资料,建立彝药植物资源库。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挑选出适合重点开发的药材种类,并运用GIS空间信息处理手段,提取重点开发药材的适宜区分布图。为宏观了解州内的药材状况、合理进行药材生产布局提供指导,并为其他地区药材资源的开发调查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GIS与地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GIS与地理学的结合 ,有助于地理学家分析区域性或全球性一系列的地理问题 ,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内部的结构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及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以下前沿领域与方向:①地貌学需要重点加强地貌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研究;②生物地理学有待深化属性地理学、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连接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与人类需求;③水文学需要开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生态水文学、社会水文学、水文形态学等新兴学科领域;④自然地理学有待全方位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在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研究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功能;⑤综合自然地理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⑥自然地理学需深化耦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及过程研究,建立发展复杂系统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变化环境下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机制和陆地表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A personal computer-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used to develop a geographic expert system (GES) for mapping and evaluating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VMS) deposit potential. The GES consists of an inference network to represent expert knowledge, and a GIS to handle the spatial analysis and mapping. Evidence from input maps is propagated through the inference network, combining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fuzzy logic and Bayesian updating to yield new maps showing evaluation of hypotheses. Maps of evidence and hypotheses are defined on a probability scale between 0 and 1. Evaluation of the final hypothesis results in a mineral potential map, and the various intermediate hypotheses can also be shown in map form.The inference net, with associated parameters for weighting evidence, is based on a VMS deposit model for the Chisel Lake deposit, a producing mine in the Early Protoerzoic Snow Lake greenstone belt of northwest Manitoba.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 small area mapped at a scale of 1:15,840. The geological map, showing lithological and alteration units, provides the basic input to the model. Spatial proximity to contacts of various kind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ee types of evidence are considered: stratigraphic, heat source, and alteration. The final product is a map showing the relative favorability for VMS deposits. The model is implemented as aFortran program, interfaced with the GI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odel to changes in the parameters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predicted areas of elevated potential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known VMS occurrences.  相似文献   

18.
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空间数据具有海量、非线性、多尺度、高维和模糊性等复杂性特点,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是对空间数据中非显性的知识、空间关系等模式的自动提取。该文从空间数据挖掘的知识类型、方法、体系结构、过程以及与GIS系统集成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空间特征及区分规则、空间分类及聚类规则、空间分布及关联规则、空间序列及演化规则等知识类型以及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探索性数据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应用和系统实现等方面研究方向、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集数据库、知识库、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可视化工具、网络等技术于一体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是其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和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方法是采用地学分析和归纳、地图分析、专家咨询、GIS和遥感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总结、提炼和建立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指标类型包括数据指标、文字说明指标、图形指标3种,共分数据库概括(即语义概括)和地图可视化概括(即图形概括)两类。知识法则在横向由几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构成,在纵向按照地物的地理特征描述性知识、操作项选择知识规则、算法选择知识规则、面向专门地理要素和制图综合知识规则、面向区域制图综合的知识规则等过程和方面来组织和分类。在知识库中则按照概括条件、概括行为和概括要求(或概括水平)3个变量来组织,形成三维坐标关系的知识法则内部体系。在实例分析中阐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通网络图的制图综合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