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坡稳定分析传递系数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坡稳定性分析传递系数法有隐式和显式两种解法。当前对这两种解法的认识在稳定系数定义、满足的静力平衡方程类型、稳定系数计算公式表达方式、稳定系数大小关系和稳定系数计算误差等方面存在着不清楚或不一致之处。本文对此逐一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递系数法解法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传递系数法的模型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强度储备法和超载法的两种传递系数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价岩质滑坡的稳定性,目前对该方法的验证都是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进行相互分析比较。以三峡库区巴东赵树岭滑坡原型为背景,采用岩石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对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计算的稳定系数都偏于保守。基于超载法的理论稳定系数较接近试验情况,并且其条块间允许有拉应力的假设符合模型破坏特征,而基于强度储备法的稳定性系数与试验情况相差较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基于超载法的传递系数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假定滑坡块条间相互作用力方向与上一块条底滑面的方向相同,但当滑面较陡与较缓或有地下水作用时,条间力方向不能保证一直与底移滑面方向相同,从而使计算有所偏差.为此提出了改进的传递系数法,推导出静水和动水作用情况下传递系数法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新传递系数法对假定边坡稳定性系数进行计算,并与其他稳定性系数计算法计算出的系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改进的传递系数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传递系数法假定条块作用力方向与上一条块底滑面平行。相关文献指出基于这样的假设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偏大,偏于不安全。基于此,对条间作用力方向角进行修正:假定条间力方向角为上一条块底滑面倾角与未知常数λ(推力方向修正系数)的乘积,通过考虑边坡整体力矩平衡求解修正系数,进而求得边坡稳定系数,对传递系数法进行改进。通过经典算例及工程实例验算,结果表明,改进法计算结果较传统传递系数法更精确,物理过程更合理,能够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土钉与土体间的应力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祥  郭志昆  黄育  张仕 《岩土力学》2005,26(Z1):223-226
根据土钉与土体间剪应力-相对位移关系曲线,分析了土钉与土体间荷载传递机理,建立了土钉与土体间应力传递的力学模型。利用截面上的平衡条件,推导了有别于传统假设的作用在土钉上的应力分布及变形表达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土钉与土体间的应力传递规律,并结合工程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形成原因,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江西省龙南县某滑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滑坡发生及危害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计算,为灾害易发性分区和防治分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系统介绍了粘性土抗剪强度的特征,并分析了其组成。在此基础上针对基抗支护设计中粘性土抗剪强度的取值问题,提出了采用折算系数法对抗剪强度C值进行处理,并利用此方法进行了长春光大银行基坑的支护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刚性挡土墙与支护结构工程有限土体土压力研究大都基于墙背光滑的假定,本文考虑挡土墙与填土之间及建(构)筑物与填土间的摩擦作用,挡土墙背倾角及填土顶面竖向荷载的影响,引入极限分析上限理论进行研究。根据临近建(构)筑物有限宽度土体的工程特性,基于平动模式采用直线滑动破裂面,在土压力上限求解中引入粗糙挡土墙及粗糙建(构)筑物与土界面间的摩擦能耗计算,分别建立有限宽度土体在主动极限状态和被动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计算模型,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通过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进行参数分析,表明极限破裂角是一个不确定角,其随着计算深度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随有限土体宽度和挡土墙背倾角增大而减小;主动土压力合力随墙土间外摩擦角、挡土墙背倾角及超载增大而增大,墙土间外摩擦角对极限破裂角影响较小,而对土压力合力影响较大。通过工程算例分析并与其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均小于无限土体土压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递系数法的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滑坡强度参数反分析基本原理的分析,利用工程实践应用最为广泛的传递系数法建立了滑坡反分析计算模型,进而得出反分析理论基础,从数学意义上揭示了滑坡反分析本质为求解由滑坡状态条件确定了的系数项和常数项的二元多次方程。通过滑坡反分析状态分析,根据滑坡变形特征确定了稳定性评估指标。利用至少两个反分析剖面,采用试算法和插值法求解了一系列当Fsi′=Fs时的c、φ组合,然后用图解法求解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该方法在某滑坡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其计算精度基本满足工程要求,为反分析在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填土水平墙背竖直光滑的挡墙,墙后土体处于以自重应力和水平应力为主应力的应力状态。实际工程中,挡墙背面与土体存在一定的摩擦及黏结力作用致使挡墙附近土体中的主应力发生偏转,此时,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不再适用。本文对挡墙附近土中的主应力状态进行旋转处理,通过分析墙后填土中应力状态摩尔圆,得到了考虑墙土摩擦和黏结力作用的黏性填土挡墙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分析了填土内摩擦角与墙土摩擦角对土压力的影响,使用算例将本文方法所得结果与现有黏性土土压力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朗肯土压力公式是本文所得计算公式的特例;随着墙土摩擦角和内摩擦角的增加,被动土压力逐渐加快增大;主动土压力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当内摩擦角较小时,主动土压力随着墙土摩擦角的增大不断减小,当内摩擦角较大时,主动土压力随着墙土摩擦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土内摩擦角的影响大于墙土摩擦的影响;相对于现有方法计算结果,本文方法所得主动土压力较大,被动土压力较小,墙土摩擦越大,2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值越大,土黏聚力还会加大这一差值。本文方法考虑了墙背土体主应力方向偏转的客观事实,所得计算结果将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统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明  赵琦 《岩土力学》2014,35(9):2501-2506
土拱效应对倾斜挡土墙下的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相关计算理论研究略显不足。为了将土拱效应考虑到倾斜挡土墙下的土压力计算中,首先通过应力摩尔圆及静力平衡法分别给出了考虑土拱效应下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计算所需的两大因素:侧向土压力系数及竖向平均应力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土拱效应的倾斜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被动土压力的统一表达式,并将其应用到求解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高度的计算中。算例表明,土拱效应对于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的影响不同。随着墙体倾角的增大,主动土压力作用点高度逐渐降低,即土拱效应随着墙体倾角的增大而降低。与前述相反,随着墙体倾角的增大,被动土压力作用点高度逐渐降低,即土拱效应的影响随着墙体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亢坷  王广辉 《地下水》2012,(3):201-203
通过对辉县市沙窑乡南坪村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演算分析介绍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在折线形滑动面土体稳定性分析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绿色环保与碳中和理念,提出一种可回收的土钉墙支护结构体系,对该体系构件及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依托实际工程,探讨了1∶0.30、1∶0.50、1∶0.70支护坡比下土钉轴力、主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支护坡比对土钉轴力、主动土压力的影响,与规范中的修正公式计算出的理论值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同一深度的主动土压力和土钉轴力随坡比增加而增加,同一坡比下的主动土压力和土钉轴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主动土压力的实测值与计算值随深度变化呈现相同趋势,计算值略大于实测值,土钉轴力的实测值与计算值随深度变化亦呈现相同趋势,但计算值远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5.
桩-土间剪切应力的传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如松  冷伍明  杨奇  魏巍 《岩土力学》2009,30(3):799-804
对不同情况下桩-土间剪切应力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并基于ADINA有限元程序,对不同情况下的桩-土间剪切应力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土体和桩体条件下,各种模式达到极限状态时桩-土间剪切应力不同,堆载作用下负摩擦力值最大,抗拔桩负摩阻力值最小,桩顶受压桩、托桩的摩阻力值介于其间;桩材泊松比在0.15~0.35范围内时,桩侧摩阻力随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桩-土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桩-土荷载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旭 《岩土工程技术》2021,(3):141-145,162
随着城市建设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近年来在岩土工程设计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超出规范和标准涵盖范围的工程实况,对于有些问题还存在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各执己见的情况.对基坑侧壁主动土压力计算所涉及到的一些规范和手册的相关条款进行梳理与归纳,对新近常出现但各类规范尚未列出针对性条款的一种工程实况进行...  相似文献   

17.
附加应力在土体中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基土体中,附加应力的研究一直建立在弹性连续介质假设的基础上.但土体是固、液、气三相组成的松散体系,土体结构是由许多个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与弹性连续介质相差甚远.为了更准确的反映附加应力的基本规律,本文将从细观结构角度着手,建立应力传递分布的细观模型,研究其产生机理、演化规律,并利用所建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成层地基中附加应力的集中、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8.
彭俊国  黄宇豪 《岩土力学》2024,(4):1003-1013+1025
锚托板支护结构因为其安全稳定、经济和安装简便等优点在填方加固边坡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目前在锚托板支护结构设计过程中,锚托板尺寸仍没有成熟的计算方法,设计过于保守。利用对数螺旋线滑移面结合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非饱和土的主动土压力。根据土体内部平衡求出每层锚托板所需承担的拉力,得到了锚托板尺寸的计算方法,根据滑移面的位置得到了锚托板自由段拉杆的最小设计长度。将主动土压力计算结果与现有的经典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主动土压力系数变化趋势与现有结论一致。分析了降雨工况和地震工况对锚托板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较小时对锚托板锚固尺寸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在同时考虑强降雨和地震时,会显著增加所需的锚托板锚固尺寸,最大增大幅度可达136.71%。分析结果可为锚托板锚固尺寸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韩同春  谢灵翔  刘振 《岩土力学》2018,39(12):4404-4412
坑中坑在基坑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使得基坑底部土体成为有限土体,因此,常规的建立在半无限空间土体假定上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对于坑中坑条件下的基坑不再适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平面滑裂面假定,考虑土体黏聚力和滑动土体不同的形状,推导了4种情况下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滑裂面剪切破坏角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算例,计算了不同内坑位置条件下被动土压力的大小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滑裂面剪切破坏角是与土体内摩擦角、黏聚力、计算深度、内坑大小及位置有关的变量,内坑的存在将降低围护结构上的被动土压力,且存在一个内坑影响最不利位置,此时的被动土压力值最小。成果为基坑围护设计中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桩板墙土拱效应及土压力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治云  张永兴  董捷 《岩土力学》2013,34(7):1887-1892
为更深入地研究桩板墙背侧的土拱效应,分析其土压力荷载的作用规律及传递特性,进一步揭示桩板墙土拱效应与荷载分配之间的联系,采用现场大型试验及室内模型试验开展相关的监测研究工作。基于对土拱结构承载机制的认识,将作用于桩背侧与桩间挡板中部土压力的比值作为衡量土拱效应作用效果的直观标准。在某一自然边坡上,设计施工桩板墙堆载试验的模型槽,在挡土板与抗滑桩背侧分别安装土压力计,并开展持续21 d的现场试验监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该土压力的比值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特点,时间效应相对较显著。还设计多工况室内模型推桩试验,为深入分析桩板墙背侧土拱效应与土压力传递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重点对挡板刚度、桩间距、填料性质和挡板布置方式对桩板墙土拱效应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并揭示被动状态下桩板墙背侧的土压力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