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岩台区节理发育的特点,并考虑辉绿岩脉等软弱带的影响因素,结合现场调查,利用关键块体理论方法分析得出开挖过程中岩台主要破坏模式为滑动、滑移—拉裂、弯曲—拉裂以及辉绿岩脉松动溃散4种,其中,上、下直墙的陡倾角结构面组合特征及辉绿岩脉的发育直接影响岩台的成型与稳定,开挖过程中针对各发育特征采...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板块北缘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床发育系列蚀变中基性岩脉,其形成时代与成因对制约金成矿作用及区域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研究窗口。本文在老硐沟金矿区Ⅱ矿段采集系列辉绿岩脉及与金成矿相关的蚀变闪长玢岩脉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和全岩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辉绿岩脉和闪长玢岩脉侵位时代分别为(286.5±1.7) Ma和(243.2±1.1) Ma,即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二者年龄先后顺序与野外观察的交切关系相符。根据金矿体穿插闪长玢岩脉的特征,限定金成矿时代略晚于243 Ma。辉绿岩脉锆石εHf(t)为-3.67~0.97,全岩元素组成表现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反映岩浆源区既有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组分,又有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组分。蚀变闪长玢岩脉εHf(t)=-0.07~-4.76,全岩元素组成是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钾特征受到矿区钾化蚀变的影响),指示其岩浆主要源于中元古代的地壳物质熔融。综合塔里木地块北缘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史,提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北山地区古洋盆消减,洋壳俯冲导致地幔楔部分熔融,岩浆上侵至浅部断裂冷...  相似文献   

3.
<正>博格达造山带作为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地块之间,是天山—准噶尔洋俯冲消减后洋盆及其弧间、弧后盆地陆缘增生带与中朝—塔里木古陆再次拼合的结果[1-4],在转入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发育有大量的辉绿岩脉。哈密地区七角井—巴里坤一带广泛发育的辉绿岩脉主要呈岩墙状、细小岩株、岩脉(以下统称辉绿岩脉)侵位于下石炭统七角井组的火山岩和砂岩之中。辉绿岩脉发育较宽者宽5~10 m,长约200 m,而发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矿床露采高品位铜矿石揭露区位于F1-4断裂构造与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呈脉状出露地表交会部位的东北部高山区域,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床氧化特征及其氧化带发育影响因素、F1-4断裂构造富(导)水特征、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出露地表形态特征等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不均一氧化是矿区露采东北部高山区域仍保留有大量高品位铜矿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北山及邻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反映了该地先存裂隙(节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岩墙群形成后经历的构造活动,对探究岩浆活动、反演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岩墙几何特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遥感和地质方法,在遥感影像中解译提取1777条基性岩墙,通过几何工具计算得到岩墙走向数据,总结岩墙群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与其形成时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背景相对应。结果表明,北山及邻区岩墙优势走向方位集中于0°~65°与320°~360°,绝大部分岩墙是在伸展作用中张性区域应力场控制下形成的,具张性性质或剪张性性质,部分岩墙受后期碰撞挤压环境影响,具张剪性性质。岩墙群主导成因机制是区域伸展构造作用,兼以地幔柱远程效应及热点作用。  相似文献   

6.
辉绿岩脉与金银矿化的关系,国内前人研究较少,并且很少有报道。太行山北段变质岩分布区发育许多条辉绿岩脉,规模较大,成群成带产出。与银多金属成矿息息相关。尤其是银矿化较好。该脉为银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其一侧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为银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所发育的硅化、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对银富集成矿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和总结辉绿岩脉与银多金属矿化的成矿特征、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对该区乃至全国类似地区寻找银多金属矿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地区西段出露的古元古代都维吐卫花岗岩体中大量发育辉绿岩脉, 多呈岩墙、 岩株状产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辉绿岩来自EMI型地幔源区, 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解环境。辉绿岩的LA-ICP-MS 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08.5±7.3Ma, 属于早泥盆世。结合西昆仑造山带中一系列早古生代花岗质岩体, 推测该辉绿岩的形成表明原特提斯洋的闭合时间应早于早泥盆世, 代表了原特提斯洋构造旋回的结束, 为探讨早古生代塔里木南缘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闽西晚中生代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对闽西三个地区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区域的基性岩脉为亚碱性岩石系列,具有高 Al、低 Ti、Na2O > K2O的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半村辉绿岩脉和拔里角闪辉长岩脉以 Nb、Ta、Ti负异常为特征,林子坟辉长辉绿岩脉具有 Nb、Ta负异常和 Ti弱正异常.半村和拔里的岩脉稀土元素总量高,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8~8.4;林子坟的岩脉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轻稀土元素弱富集,(La/Yb)N=2.0.结合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初步认为半村和拔里的基性岩脉来自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富大离子亲石元素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林子坟基性岩脉是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地壳混染作用是其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原因.结合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知,半村和拔里岩脉具有的大陆边缘弧的特征并不指示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环境,而是说明其源区受到俯冲板片派生出来的流体交代作用.半村和拔里岩脉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带,林子坟岩脉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基性岩脉对比表明,虽然晚中生代华南地区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但是岩脉形成的构造环境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各地区构造环境演变和地幔演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对辽东黄花甸地区南辽河群中分布的变辉绿岩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这些变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一步揭示南辽河群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变辉绿岩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野外地质特征和样品的ICP—MS锆石U—Pb年代学显示,变辉绿岩捕获锆石的年龄与南辽河群碎屑及变质锆石相一致,这期岩浆作用发生在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全岩XRF和ICP-MS分析表明,变辉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σ=1.03~3.00),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U),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Pb)和轻稀土元素(∑LREE=71.3×10~(-6)~115.5×10~(-6)),变辉绿岩的岩浆来源于遭受了俯冲带流体改造的亏损地幔,且经历了陆壳物质的混染。变辉绿岩形成于南辽河群造山后的伸展环境。顺时针的P—T—t轨迹更符合南辽河群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藏南边坝地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岩带,见呈岩墙群状广泛分布的辉绿岩脉,辉绿岩侵位于侏罗系地层中,普遍发育蚀变特征。辉绿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分异指数平均值30.66,结晶分异程度较低,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较弱—中等,过铝指数(A/CNK)平均约0.64,属于偏铝质岩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弱富集,原始岩浆岩中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不明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曲线平缓并整体右倾,轻稀土弱富集,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指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不甚显著性,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富集,Sr、K弱亏损,高场强元素Nb具弱亏损,可能具有壳源物质混染作用。辉绿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反映了新特提斯洋扩展阶段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与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的裂谷有关。  相似文献   

11.
福建沿海中-基性岩墙群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沿海地区晚中生代的花岗岩及火山岩中广泛发育基性、中基性的岩墙群,岩墙群岩性为辉绿岩、角闪辉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并以角闪辉绿岩为主。采集晋江、同安、湄洲岛等地具有代表性的岩墙样品,选择锆石进行SHRIMPU-Pb定年,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同位素年龄都比较接近,都形成于96~87Ma之间,是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它们的形成是中国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岩浆活动的最后一幕。  相似文献   

12.
豫西鲁山地区汝阳群发育了形态特征多样的大量微生物成因构造,主要为多边形网格状脱水裂痕和纺锤形脱水裂痕。通过对微生物成因构造宏观特征的描述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微生物成因构造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微生物成因构造的总体特征演化规律与汝阳群趋于稳定的沉积环境演化一致,其形态特征与微生物席厚、暴露时间频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仲金  吴静  吴鹏  姜龙燕  杨航 《地质通报》2023,(Z1):285-306
滇中老街子铅-银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内的姚安铅多金属成矿区。区内富碱岩脉广泛发育,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按矿物组合主要分为正长斑岩脉、粗面斑岩脉、煌斑岩脉和白榴石斑岩脉。铅-银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正长斑岩体内,在粗面斑岩脉上、下盘加富。富碱岩脉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NE向展布,其次为NW向;岩脉(体)间的穿插关系显示侵位顺序为:(粗面岩→)正长斑岩脉(体)→粗面斑岩脉→白榴石斑岩脉→煌斑岩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4类富碱岩脉均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碰撞后的板内拉张环境,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并混入少量地幔组分。由于不同程度的岩浆演化及源区岩浆房内的分带,导致岩浆在逐层上升侵位后,形成不同矿物组合和化学组分的富碱岩脉(体)。对比分析4类富碱岩脉的时空分布及源区特征,结合其与构造、成矿的耦合关系,构建富碱岩脉时空结构模型,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拉萨地体南缘汤白地区广泛分布新生代的辉绿岩脉。为探讨该辉绿岩脉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绿岩脉的结晶年龄为(54±1)Ma,表明其形成于早始新世。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Sr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和Ti)。与典型的弧岩浆岩、区域上叶巴组和桑日岩群中的玄武岩相比具有较高的Nb、TiO_2和Zr含量,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显示出板内玄武岩地球化学属性。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锆石Hf同位素表明岩浆源区除被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富集地幔外,还有软流圈亏损地幔物质加入。汤白辉绿岩脉侵入年龄与区域上林子宗群火山活动峰期接近(52 Ma)。同时结合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作者认为汤白辉绿岩脉是54~52 Ma新特提斯洋壳断离诱发岩浆作用的产物。根据最新大陆碰撞及板片断离的三维数值模型,暗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为65 Ma或者更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问题,在系统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蚀变泥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蚀变泥化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坝区SN向辉绿岩脉劈理化强烈,蚀变泥化带发育,且主要集中发育于岩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及内部强烈劈理化部位。蚀变泥化岩松散易碎,具有塑性高、含水量高、重度低及中等压缩性等物性特征。X衍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蚀变生成了大量的黏土矿物,且具有多孔隙空洞的微观结构特征。富含辉石等暗色矿物和热液交代、多期次的构造挤压错动及浅表生风化作用构成岩脉蚀变泥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黄陵地区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陵地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由辉绿岩脉和辉绿玢岩脉组成, 走向主要为NEE向, 少量为NNW向.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其为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下的亚碱性玄武岩特征, 其很低的Mg# 指示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 同时Nb、Ta的亏损和Pb的富集表明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这说明可能是在拉张环境下由先前被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源重熔的结果.根据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 它形成于770Ma左右, 可能跟Rodinia超级古陆裂解构造背景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问题,在系统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蚀变泥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蚀变泥化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坝区SN向辉绿岩脉劈理化强烈,蚀变泥化带发育,且主要集中发育于岩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及内部强烈劈理化部位。蚀变泥化岩松散易碎,具有塑性高、含水量高、重度低及中等压缩性等物性特征。X衍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蚀变生成了大量的黏土矿物,且具有多孔隙空洞的微观结构特征。富含辉石等暗色矿物和热液交代、多期次的构造挤压错动及浅表生风化作用构成岩脉蚀变泥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裂隙岩体内的洞室围岩块体稳定问题是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为了在厂房开挖之前较准确地预测不稳定块体的发育位置,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对厂房探洞内的裂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厂房区构造断层的发育情况,确定了裂隙发育规律;根据裂隙发育规律将厂房区岩体划分为A、B、C、D、E 5个构造分区;并利用Unwedge程序,以各分区裂隙组合为基础,确定可能形成的块体位置,评价了其稳定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受多期构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方向性,A、E区优势裂隙与构造产状接近,B、C、D区优势裂隙与构造产状斜交;裂隙在厂房上、下游侧边墙各形成6处潜在不稳定块体,顶拱处形成10处潜在不稳定块体,右端墙处形成1处潜在不稳定块体。  相似文献   

19.
阜新盆地中北部白垩纪沉积地层中侵入岩广泛发育.该区域侵入岩岩石学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与其形成时代,以及侵入岩带来的异常高温对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影响仍不明确.本文通过岩石学、地球物理测井、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探讨阜新盆地中北部新生代辉绿岩侵入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其主要矿物...  相似文献   

20.
对陡倾层状岩层中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围岩变形特征和支护体系受力进行分析,以主厂房为重点,采用现场原位监测、地质调查、数值仿真反馈等多手段研究岩体结构及岩性差异对巨型洞室围岩变形及松弛影响,分析变形随开挖时空变化规律、浅层锚杆与深层锚索对岩体结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围岩位移为0~40 mm,位移较大部位出现在主厂房上游边墙中部、B类角砾岩区域以及"小夹角"部位;开挖揭露量级较大部位主要受岩体结构面及角砾岩岩性控制,结构面对施工爆破开挖敏感,施工期洞室最大位移达到65 mm,深部结构面张开位移是该部位主要位移;锚索(杆)支护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位移主要发生在开挖施工期,且随着开挖过程表现出台阶型特征,时效性特征不明显,洞室群总体稳定较好,支护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