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有机烃是有机质量终的裂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金矿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矿体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体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有机烃在预测隐伏金矿床中的应用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外许多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中都发现有烃类组分的存在,这一现象已越来越受到矿床学家的关注。有机质、有机烃与金属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成因关系。有机烃指标应用于金属矿产勘查和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是一个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新的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还不十分成熟。本文从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床的应用实例着手,归纳出金矿体上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模式,并对异常来源以及异常模式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有机烃异常特征和有机烃组分间相关特性能有效反映深部隐伏金矿体的赋存空间和成矿规模,为利用有机烃预测隐伏金矿寻求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矿床中的有机质及其有机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矿床中的有机质及其有机成矿作用胡凯(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金矿床有机质有机成矿作用金矿床中有机质的存在及对有机成矿作用的认识早在本世纪初就引起了许多地球化学家的广泛兴趣。Freise[1]和Fetzer[2]利用从褐煤和富含有...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秦艳  周振菊 《岩石学报》2009,25(11):2801-2810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是我国地质勘查储量最大的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赋矿地层为泥盆系一套碳-硅-泥质地层.矿区发育了大量碳质千枚岩,富含有机碳.本文研究了矿石和围岩可溶有机质的生物标志物、有机质的来源和成熟度、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等,论述了阳山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与成矿的关系,查明了参与成矿的有机质主要是菌藻类等低等生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和干酪根的H/C-O/C原子比值指示阳山金矿有机质成熟度较高,达到了无烟煤的演化阶段.在热演化的过程中,有机质裂解产生的CH_4和C-2H_6等进入成矿流体中,参与了成矿过程.阳山金矿赋矿地层中含有生物成因的草莓状黄铁矿,显示生物-有机质参与了地层的预富集作用.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的类型和金的丰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在阳山金矿的成矿过程中有机质对金的沉淀贡献不大,但是有机质可能参与了金的预富集和运移.  相似文献   

6.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与围岩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北凤山金牙中三叠统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产于浊积岩中,矿床中的有机质含有丰富的流体运移和载Au信息,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矿体与围岩的对比分析进行揭示,采购与无机地球化学分析所揭示的矿体与围岩有机质丰度,氢指数,C有效,降解率,生物标志物和Au含量等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由含烃成矿流体活动引起,运移烃类的叠加不仅使矿体C有机含量明显增加,而且对Au在矿体部位的富集也有直接的贡献,有机质在桂西北凤山金牙中三叠统浊积岩型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拉日玛金矿床中有机质与金的初始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拉日玛金矿床的赋矿岩系太阳顶群,以其高的有机质含量和伴生大量固体沥青而被认为矿化作用与石油烃类有关。根据红外光谱、色谱-质谱分析和反射率测定,揭示出含矿围岩不但是矿源层,而且是油源岩。它具有高的产烃指标和成熟度,有机质是海相菌藻成因的腐泥型。分离的干酪根和可溶有机质的中子活化分析证实,矿源层中干酪根是金的主要载体,缺氧局限海中微生物及衍生有机质的吸收或吸附是金属元素初始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广西金牙金矿床中饱和烃丰度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建新  张爱云 《地球科学》1997,22(2):177-180
对广西金牙金矿床的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矿体饱和烃的丰度低于围岩,矿体与围岩总抽提物所气相色谱图亦明显不同,尤其是甲醇-丙酮-苯抽提物的区别更明显,矿体与围岩饱和烃丰度的差异为分析有机质在金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线索,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下三叠统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西南下三叠统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泥灰岩和泥岩中的有机质具有密切的关系。浅海及Xi湖相泥灰岩、泥岩中有机质较丰富,金的矿化程度较高,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表明,金的富集与菌藻类来源的有机质有关,菌藻类生物对矿源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有机质演化产物不仅促使了金的活化迁移,有机质热解产物还促使金的沉淀和富集。因此,金的物源丰富和源于菌藻类的有机质较丰富的岩层分布区是金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为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产区,有机质丰富为该区矿床的重要特点之一。综合利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选取六处典型的金矿床及四处古油藏进行了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主要有分散型有机质和聚集型有机质两大类,可能来自于海相菌藻类与陆相植物的混合,并在强还原-还原环境下沉积;金矿床中有机碳的含量与样品为矿石或围岩无关,但与岩性有关;绝大多数样品中R~0均大于2%,表明有机质处于过成熟阶段;氯仿沥青"A"含量、有机转化率、Ts/(Ts+Tm)、C_(29)Ts/(C_(29)H+C_(29)Ts)、升藿烷指数、甾烷异构化指数等多个参数也反映有机质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并且矿石中有机质的成熟度要高于围岩中,暗示成矿热液对于有机质成熟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大规模烃类运移携带金成矿可能并不存在,有机质对金矿床形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金的预富集、金离子的还原、还原硫的供给及提供可容空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如满  刘峰  柳凤娟 《矿产与地质》2010,24(3):210-212,240
康尼玛拉金矿床的形成与太古宙绿岩带、前寒武系变质岩关系密切,矿体、矿化蚀变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构造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治安 《地质与勘探》2023,59(3):533-544
巴隆河西金矿床是东昆仑金成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其形成时代、地质特征与矿床类型尚不明确。本次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蚀变填图、锆石U-Pb定年和综合对比等方法,研究巴隆河西矿床的成矿特征和岩体侵位时代,以确定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成矿时代。构造-蚀变填图发现巴隆河西矿床的金矿化赋存于花岗质岩体的9条构造蚀变带,明确了5个金矿体呈带状分布于北西西向断裂中,揭示金矿化与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密切相关。赋含金矿化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分别为202.5±1.8 Ma和222.1±1.1Ma,属于印支晚期,约束了巴隆河西金矿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时限、巴隆金矿地质特征、矿体产状与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提出巴隆河西矿床为造山带型金矿,推断逆断层及其伴随的热液活动是巴隆河西矿床金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关键因素,指出北西西向构造蚀变带是该区带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
李如满  刘峰  柳凤娟 《矿产与地质》2009,23(3):258-260,267
康尼玛拉金矿床的形成与太古宙绿岩带、前寒武系变质岩关系密切,矿体、矿化蚀变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构造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莅香洼金矿发育有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Au及相关元素的平均含量从安山岩→蚀变安山岩→蚀变岩→矿化蚀变岩呈几何级数递增。沿F985构造蚀变带走向,Pb、Ag与Au的组合异常通常与金的矿体晕分布一致,而As、Sb组合则更多反映了矿体前缘晕的组合特点,沿倾向,Au及相关元素自浅而深具有分段富集特征,并在1023m标高和976m标高构成二个浓集中心。其理想的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前缘晕As、Sb—Ba,矿体晕Au、Ag、Pb、Zn、Cu、Mo,矿尾晕(Cu、Mo)-(Co、Ni、Bi)。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莅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建立了萑香洼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5.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气态烃在铧厂沟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铧厂沟金矿床是一个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型金矿床。通过对矿石中石英包裹体成分分析、烃类组分在各中段不同岩石中的含量特征比较,发现在该金矿的成矿过程中,曾存在一定量有机物的参与,有机烃气是其重要的伴生气体组分,烃气异常与金矿化在空间上存在密切对应关系。因而利用有机烃气测量法在该区开展深部盲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禄林 《地质与勘探》2014,50(4):689-699
泥堡金矿区Ⅲ号金矿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受断裂控制的大型隐伏矿体,是泥堡金矿区找矿勘探工作的重大突破。该矿体受F1断层控制,其容矿岩石为蚀变沉凝灰岩。蚀变沉凝灰岩普遍发育粘土化、碳酸盐化,而与金矿化密切关联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次为毒砂化。对泥堡金矿床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Ⅲ号矿体明显受构造(F1断层)、地层(P3l2)和岩性(蚀变沉凝灰岩)控制。结合矿床赋矿岩石、矿物组合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泥堡金矿的形成与晚二叠世沉积火山凝灰质密切相关,F1断层活动及燕山期热水(液)作用是Ⅲ号金矿体成矿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区域上车榔—泥堡—三道沟—潘家庄一线是寻找类似金矿体(断控型)的重要区域,龙潭组二段及蚀变沉凝灰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杜尚泽  张元厚  杨万志  文斌  王鹏 《矿床地质》2020,39(6):1103-1121
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康古尔金矿因其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成因一直备受争议。文章立足于康古尔金矿地质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通过探讨觉罗塔格带的构造演化,重新审视康古尔金矿的成因。笔者总结了觉罗塔格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及火山-沉积建造特征,认为晚古生代早期大洋板块向北俯冲,发育奥陶纪-泥盆纪弧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系,石炭纪康古尔洋发生双向洋-陆俯冲,在两侧形成对称岛弧带,局部平稳拉张环境为铜-铅-锌-金成矿的有利环境。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不仅仅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康古尔金矿体位于海相安山岩、凝灰岩的交替部位,上部富金-中部铅锌-下部富铜的金属分带特征,与VMS矿床特征一致。矿体呈板状且与围岩截然接触,明显受挤压变形的网脉状矿化表明矿体形成早于韧性剪切作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康古尔金矿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通过详细对比康古尔金矿和造山型金矿、小热泉子VMS铜矿的特征,笔者认为康古尔金矿具有原生VMS矿床的特征,并且被二叠纪韧性变形所改造,为喷流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富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