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老王寨金矿与金矿化时空密切共生的煌斑岩可分为新鲜(弱蚀变)、蚀变和矿化3种。固定铵(NH4^ )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鲜煌斑岩固定铵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幔源岩石、低于矿区碳质围岩的固定铵含量。笔者认为该特征可能不是地壳混染的结果,从新鲜煌斑岩→蚀变煌斑岩→矿化煌斑岩,固定铵含量递增,且与金含量具较好的正相关,表明矿区煌斑岩蚀变流体和矿化流体中均可能存在铵,铵在金矿化流体中对金的迁移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老王寨金矿区新鲜、蚀变、矿比煌斑岩主元素对比,初步讨论了该区煌斑岩在蚀变、矿化过程中主元素的迁移规律,提出了三种煌斑岩主元素的判别方法;主元素对比结果对探讨煌斑岩与金矿化的成因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主元素对比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老王寨金矿区新鲜、蚀变、矿化煌斑岩主元素对比,初步讨论了该区煌斑岩在蚀变、矿化过程中主元素的迁移规律,提出了三种煌斑岩主元素的差别方法;主元素对比结果对探讨煌斑岩与金矿化的成因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冷水沟铜钼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内,是南秦岭晚中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冷水沟矿区内除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外,还发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但对于铜钼矿化与金矿化之间是否存在成因联系一直存在疑惑。本次通过对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中辉钼矿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中蚀变钾长石和绢云母分别进行Re-Os和40Ar-39Ar定年,以期能够通过成矿年代学研究来厘定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测试结果显示,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7.4±8.4)Ma,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中蚀变钾长石和绢云母40Ar-39Ar年龄约为144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铜钼矿体和金矿体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并与区域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冷水沟铜钼金矿床形成于晚中生代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变的动力学背景。同时,冷水沟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限定也表明南秦岭地区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金矿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胶东玲珑金矿田煌斑岩蚀变过程元素迁移行为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胶东矿集区内普遍发育煌斑岩脉,对煌斑岩的热液蚀变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揭示蚀变流体的地球化学特性。对玲珑金矿田两处新鲜与蚀变煌斑岩进行了56项氧化物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发现玲珑金矿田的煌斑岩为富钾煌斑岩,稀土元素在煌斑岩蚀变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分异现象。确定煌斑岩蚀变过程中的不活动元素可以采用坪台法,其优点在于克服了等浓度图解法中拟合过原点直线的技术缺陷。质量平衡计算法与元素含量比值法的本质区别在于二者相差一比例系数,即蚀变岩与原岩的质量比率,元素含量比值法可视为质量平衡计算法在岩石轻微蚀变时的一个特例。玲珑金矿田的煌斑岩与金矿成矿流体具有相同的构造通道,引起煌斑岩蚀变的这期金矿成矿流体富K2O、Rb、Be、Ba、W、Pb、Zn、Sb、B、Mn、Ta,贫Na2O、CaO、MgO、Sr等元素,可选取W、Pb、Zn、Sb、B、Be、Rb、Ba为该区金矿的成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河北省变质核杂岩构造时发现,在主拆离滑脱带内,可见成群成组产出的煌斑岩及其他浅成脉岩煌斑岩和金矿相伴生,并且多数本身也发生强烈蚀变和金故化,这些煌斑岩属钼碱性,来地地幔,是金矿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云南镇沅金矿煌斑岩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泛分布于云南镇沅金矿、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根据岩石的蚀变相对强弱,本区煌斑岩可分成新鲜(弱蚀变)、蚀变两种。质量平衡方程对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计算结果表明,引起本区煌斑岩蚀变的流体为一种含过渡元素、亲石元素、挥发性元素和亲硫元素(或成矿元素)的富硅、铝碱性流体,这种流体可能是本区煌斑岩岩浆演化到晚期分异出来的产物。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侯检 《西北地质》1992,13(2):22-24
小秦岭地区古老地层为太华群(河南为登封群),其中有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在岩层内赋存了大型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田的主要金矿类型有:①石英脉型金矿床;②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砾岩型金矿床;⑤砂金矿。笔者试图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的介绍,确认小秦岭金矿的成因特征,从而促进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是栖霞地区主要金矿化类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分布于郭家岭超单元西石硼单元或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二长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而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栖霞-桃村一带的古老基底构造轴部附近,且集中分布于该地区南北宽不超过20km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含金矿脉其附近往往发育有成群成带的中基性岩脉,中基性岩脉特别是煌斑岩为该区找金的一个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0.
云南镇沅金矿煌斑岩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黄智龙  王联魁 《矿物学报》1998,18(3):337-343
广泛分布于云南镇流金矿、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部分经历了矿化作用,根据岩石的蚀变相对强弱及是否矿化,本区煌斑岩可分成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在用质量平衡方程计算了区内煌斑岩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该方法计算了煌斑岩矿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引起本区煌斑岩矿化的流体为一种富含K2O、CaO、CO2、F、Cl、S、As、Sb、An、Ag等组分的流体;成矿元素(Au)的来源及稳定同位素显示这种流体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11.
南秦岭金矿成矿的几点认识于学元,郑作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矿床,成矿带,南秦岭秦岭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是一个巨大的缔向构造带,也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近几年来,随着对秦岭地区地质研究强度的加强,在贵重金属找...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矿矿产预测评价模型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基础上,将全国金矿矿产评价模型总结为12类: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微细浸染型、变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绿岩建造型、砂金型、风化壳型和砾岩型。其中,以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为主,其预测资源量约占总预测资源量的38%,21%和14%。根据资源量的空间分布及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了55个金矿成矿区带,通过对不同成矿区带对预测资源量、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统计分析,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华北地台南缘、西秦岭、东秦岭、辽东、滇黔桂、哀牢山成矿带等。根据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结合金矿资源潜力及近年来金矿勘查进展,对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复杂,各类金属矿产丰富,分布广泛,特别是甘肃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也是甘肃最主要的金矿勘查开发基地。近年来,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大水、早子沟、大桥、李坝、拉尔玛、阳山、寨上、竹园北、加甘滩等超大型、大型金矿床。笔者从西秦岭地质构造背景、成矿区带划分入手,分析金矿成矿类型和金矿成矿的控制因素,探讨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方向,对该区勘查工作部署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胶东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东金矿区煌斑岩脉广泛发育,这些煌斑岩具有高碱富钾、较高的铝含量、Mg^#值较大等特征,岩性相当于玄武质-玄武安山质的岩石组合。煌斑岩的Cr与Ni、K与Rb、Sr与Ba呈现正相关性,其比值接近华北地块上地壳的值;煌斑岩全岩的δ^18O值和^87Sr/^86Sr值也较高,εNd(t)则呈较大的负值,表明煌斑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与地壳有关。胶东群的两阶段部分熔融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这类煌斑岩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戈枕含金剪切带煌斑岩与金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详细的矿床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特点,着重对金矿与煌斑岩的成因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戈枕含金剪切带煌斑岩与金矿不仅具有生成构造环境上的联系,而且对金成矿具有重要的物源贡献,是金矿找矿标志。煌斑岩与金矿是长期的区域构造活动、岩浆活动事件耦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秦岭地区与滇黔桂接壤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韦龙明  谭运金 《地质论评》1997,43(4):420-427
秦岭地区和滇黔桂接壤区区均是中国微细浸染型金矿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两地金矿的某些特性相似,均属沉积改造型金矿床,但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构造演化历程不同,在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张复新  宗静婷  马秦 《矿床地质》1998,17(2):172-184
鉴于目前对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概念和类型划分存在分岐,该文在对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研究基础上,主张将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沉积岩型金矿床是具有广义内涵的一类金矿,包容了从沉积-轻微改造,到沉积-强烈改造的一类热液金矿;可划分四种亚类:卡林型、变质细碎屑岩型、热水沉积岩型、脉状体型。卡林型金矿床是狭义内涵的金矿类型,属于沉积岩型金矿类型中的重要亚类;在区域金成矿密集区内,可构成卡林型矿床地球化学系列。建议不要将沉积岩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相互代替使用或等同起来。秦岭沉积岩区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卡林典型矿床有较好的类比性。矿床具有沉积-轻微改造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8.
礼县庙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岷(县)—礼(县)金成矿带,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热液蚀变强烈,容矿、导矿构造发育。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整理勘查区内的地质特征,认为庙山金矿赋存于中石炭统碎屑岩建造中,岩浆热源和含矿热液沿断裂、裂隙运动,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该金矿具有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勘查区出露的中石炭统第一岩性段内的粉砂质板岩、变石英砂岩是找金的有利岩相、岩性标志;NE向断层破碎带以及断裂旁侧与其平行、分枝的次级断裂的膨大部位、断裂交汇部位是金的储矿空间;金属硫化物细脉、褐铁矿化、辰砂化、硅化和褪色蚀变标志明显;花岗斑岩脉和煌斑岩脉与金矿体常相伴出现。近年来持续勘查取得显著成果,主矿体深部延伸稳定,矿床规模扩大,总结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于西秦岭地区岷(县)—礼(县)金成矿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地区造山型与卡林型金矿床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西秦岭金矿床分为卡林型和造山型两类。卡林型金矿床麇集于南秦岭和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北部。三叠纪和早侏罗世的同构造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西秦岭中部和南部、松潘—甘孜盆地以及扬子克拉通边缘。造山型脉状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的脆韧性剪切带内。大部分粗粒金主要赋存在网格状石英细脉和角砾状围岩中的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和少量贱金属硫化物中和以分散状分布在蚀变围岩中。同位素资料表明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与扬子克拉通俯冲有关的作用控制了造山型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陕西旬阳县大沟槽金矿床的发现是近年来在秦岭造山带镇旬贵多金属成矿带找矿的新突破。以矿区地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围岩蚀变、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等特征,从而提出了大沟槽金矿床成因类型属热水沉积-改造型金矿,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