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岛弧火山活动的数值热模拟研究是俯冲带构造热演化研究的重要方面,也是验证地表观测结果的重要方法。选取台湾-吕宋岛弧巴士段内东火山链(EVC)的甘米银活火山和西火山链(WVC)的加拉鄢死火山,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进行了有限元热模拟计算。在计算模拟甘米银活火山和加拉鄢死火山现今的热流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差异。模拟结果表明,甘米银活火山顶部至周边30km热流值有明显升高,越靠近火山热流值越高且增加速率越快,岩浆房正上方的热流高达310mW.m-2。加拉鄢死火山顶部及周边热流略有升高,热流增量从周边40km处的小于3mW.m-2缓慢增加到火山顶部的15mW.m-2。  相似文献   

2.
在遥远的过去,南极洲是否像现在这样,地震很弱,火山活动性不大?明显的地下冲击,在现代几乎未发生过,而已知的活火山只有两座:离美国麦克-梅尔多基地较近的埃烈布斯火山,另一座比较弱的是位于罗斯海湾该基地对岸的墨尔本火山。这两座火山都位于大陆的最边缘区,而在内陆区域,看来厚度超过4km的冰盖巨大压力妨碍了火山喷发。以新西兰P.Barrett为首的由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50名地质学家组成的团体将钻井设施运至离麦克—梅尔多基地140km的罗贝尔斯角冰川边缘陆架冰面上。钻头穿过冰和水,深入…  相似文献   

3.
1997年 ,伦敦BenfieldGrieg灾害研究中心的B.McGuire等提出 ,地中海晚第四纪火山喷发事件频率与海平面急剧变化有关。新的资料显示 ,这种相关关系可能是全球性的 ,或者至少是半球范围的。McGuire是最早进行过去80ka海平面变化与火山爆发相关关系研究的主要成员。这项研究将地中海深海岩心中的火山碎屑层短暂分布状态与已建立的全球海平面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 ,得出晚第四纪地中海火山爆发可能与海平面急剧变化有关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 ,气候与火山喷发之间的这种联系适用于由阿拉斯加至大洋洲的火山。…  相似文献   

4.
就象香槟酒中上升的气泡,地球内部的气体可以上升到地球表面,引起岩浆进行危险性的喷发。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及广东沿海新生代火山活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十分活跃。岩性以基性为主,少数属超基性Sr~(87/86)初始值最高0.706189,最低0.703178,陆区和海盆新生代火山岩均来自地幔。 K-Ar年龄最老62.86百万年,最新0.43百万年。从老至新可划分为8个活动期,分别为古新世早期、始新世早期、渐新世末期、中新世中期、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中期。 海盆与陆区火山活动在岩性、同位素特征、活动时期、喷发方式以及岩浆来源等方面都十分相似,二者属统一的新生代火山岩区。  相似文献   

6.
火山活动对于北大西洋涛动的激发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北大西洋涛动形成的大尺度大气物理场背景条件和外部强迫因子,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环流系统温压场垂直结构分析得到:(1)强火山活动指数距平与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海平面气压场(SLP)距平总体相关函数符号相反,强火山活动指数与冰岛低压SLP为反相关,与亚速尔高压SLP为正相关,就是说火山活动指数异常引起了高纬度冰岛低压和中低纬度亚速尔高压海平面气压场相反的变化趋势,形成高低纬之间海平面气压场反相振荡;(2)夏季7月亚速尔高压对流层中下层至海平面,温度距平中心和位势高度距平中心距平符号大致正正相对负负相对,说明夏季亚速尔高压为深厚暖性系统,低层温度升高亚速尔高压加强,低层温度降低亚速尔高压减弱,所以火山活动指数与亚速尔高压SLP均呈反相关关系;冬季1月对流层中下层至海平面,温度距平和位势高度距平符号大致正负相对,说明冬季亚速尔高压为浅薄系统,低层温度升高亚速尔高压减弱,低层温度降低亚速尔高压加强,所以火山活动指数与亚速尔高压SLP均呈正相关关系;(3)冬季1月冰岛低压对流层中下层至海平面,温度距平中心和位势高度距平中心距平符号大致正正相对负负相对,说明冬季冰岛低压为深厚冷性系统,低层温度升高冰岛低压减弱,低层温度降低冰岛低压加深,所以火山活动指数与冰岛低压SLP均呈反相关关系;夏季7月对流层中下层至海平面,温度距平和位势高度距平符号大致正负相对,说明夏季冰岛低压为浅薄系统,低层温度升高冰岛低压减弱,低层温度降低冰岛低压加深,所以火山活动指数与冰岛低压SLP均呈正相关关系;(4).由于对流层中下层至海平面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冬、夏季温压场结构特点基本相反,火山活动指数异常在两个环流系统中引起了相反响应,导致高低纬之间海平面气压场反相振荡,形成了影响广泛的著名的北大西洋涛动现象。  相似文献   

7.
弧后盆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靖华 《海洋学报》1979,1(2):243-251
有关岛弧的研究,在三十年代早已开始了.1930年时,荷兰一位地球物理学家在研究重力异常时发现,在印尼南部的诸岛形成了一个弧状的构造,称它为岛弧.而且发现了它以南弧形的爪哇海槽,这是个很深的海槽,在它北坡下有个很大的重力异常带.这个海槽发现后,许多地质学家普遍认为岛弧在海洋地质上是个很重要的现象,与造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9.
渤海湾盆地作为典型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十分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盆地的构造演化与东亚大陆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从板块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综合大量文献资料,划分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为3个阶段,中生代盆地发育演化阶段、早第三纪裂陷盆地发育阶段和晚第三纪坳陷盆地发育阶段。通过对渤海地区代表性火山岩样品的岩石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中子活化分析结果进行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渤海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与火山活动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从全球板块构造环境来看,与洋脊俯冲有关的板片窗占据绝大部分比例,俯冲洋脊板片正处于新生过程,热量大,具有正浮力(10 Ma),在俯冲过程中容易撕裂形成板片窗。南海古扩张脊沿马尼拉海沟向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南海东部边缘火山活动在吕宋岛上表现为东西双火山链,上新世期间,西火山链停止活动,而东火山链内的岩浆活动几乎完全是在第四纪。东西双火山链在20°N向南开始分支,东火山链在17.8°N停止,西火山链往南一直延伸到民都洛岛,东西火山链之间的火山空隙即反映了南海古扩张脊沿马尼拉海沟向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形成的板片窗构造。同时,根据吕宋岛晚中新世以来埃达克岩的空间分布空隙和时间空隙特征,反映在吕宋岛17°~17.5°N存在板片窗构造。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就弧后盆地及其形成的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简要地讨论,认为在岛(山)弧后方除现今所通称的弧后盆地以外,尚可存在广义上的弧后盆地。它们远离弧体位置,但由于俯冲带的远端“抬头”,同样可引起地壳的裂陷,其构造作用叠加于先期断陷带之上。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区的滑塌和泥火山活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南海东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区滑塌和泥火山活动的特征及表现形式,探讨了滑塌和泥火山活动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提出了滑塌主导和滑塌、泥火山共同作用两种控制模式。根据地震数据、浅层剖面和海底地形数据解释,将研究区划分为规则滑塌区和泥火山活动影响区,并识别出泥火山、泥火山脊、凹槽、凹坑等特征地形。滑塌和泥火山活动是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重要的地形控制因素,两种活动共同作用产生复杂的地形特征。综合多条地震测线中似海底反射层(BSR)形态、连续性和滑塌、泥火山活动的关系,认为滑塌控制的区域,BSR连续,天然气水合物储藏较完整,泥火山活动区天然气水合物储藏也仅受到局部破坏。同时指出滑塌和泥火山活动对研究区长期天然气渗漏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津近海地区受中—新生代以来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影响,现今区域应力场最大压应力主轴方向为NEE—SWW向,同时区内NE向和近EW向活动断裂众多,新生代地震、火山活动强烈。从应力场和断裂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综合应力集中的分布模式和大量文献资料,划分天津近海地区断裂附近的应力集中区;对比区域内地震活动和火山岩的空间分布特点,探讨天津滨海、近海地区应力集中区与地震、火山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英国人雄霸大西洋德国人海上打游击1890年7月,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告老引退,取而代之的则是德皇威廉二世所极力推崇的、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的“全办位争夺阳光下地盘”的军事战略。这种军事战略的核心,就是“以大力扩建海军为重点,以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为对手,以全而夺取海洋霸权为目标。”在威廉二世的积极侣导和“德国海军之父”提皮尔兹的不懈努力之下,德国走上了一条扩建海军之路。为了建造一支足以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