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我国西藏自治区受损较为严重,西藏地区的重灾区地震烈度达Ⅶ度。介绍了该地震序列及地震对西藏地区造成的震害、震后应急响应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中国西藏地区民房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民房破坏.本文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基础上,对灾区民房震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民房的震害特点、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提出了西藏民居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民居抗震中的概念设计.根据相应的抗震措施和原则,在不增加太多费用的情况下可以大幅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芦山7.0级强烈地震砖混民居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Ms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民居建筑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本文通过对芦山地震中民居建筑的震害调查,系统总结了砖混民居这一量大面广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和损伤机制.汶川地震后的新建民居在抗震措施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大多具有抗震构造措施、采用240mm承重墙等,因此整体震害较轻,但是新建居民在建设房屋时,抗震构造措施的布局有很大的随意性,具体表现在平面内布置不足和竖向分布不规则,导致整体约束效果下降,进而结构发生破坏.雅安地区多处于山坡软土地带、建筑物多临近河流,同时民居建筑的基坑开挖普遍较浅,处理不当,在地震过程中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基础遭到破坏,并造成上部结构破坏.相比之下,地基得到妥善处理、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设计的民居,震害十分轻微.本文建议继续增强对居民的防震减灾宣传,普及民居抗震构造知识,进行民居的实用抗震措施和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并针对各类民居震害情况,研究有效、经济和快速的加固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共和地区位于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内,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近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农村地区受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入了解共和地区农村民居结构特征与抗震性能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基于历史震害资料,总结区域内典型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并进行震害预测,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农村民居不...  相似文献   

5.
王琳  罗祎浩  杨天青  郝婧  刘浩 《华南地震》2021,41(3):132-140
2019年10月2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发生4.9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贵州省地震局及时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在沿河开展地震加密监测、烈度与灾害损失调查、地质构造调查等现场处置工作,地震的最高烈度为Ⅵ度,震害特征主要表现为房屋震害.  相似文献   

6.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害开展实地调查,对灾区破坏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就各烈度区特征和建筑物震害、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震害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一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死亡较集中.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Ⅷ和Ⅸ度区.二是地震振动强,灾区破坏严重.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高达Ⅸ度,震源破裂在11s内集中释放.三是抗震能力弱,房屋破坏严重.灾区属国家级贫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且多数民房坐落在河谷陡坡上,边坡效应加重房屋震害,重灾区砖木和土木房屋成片损毁、倒塌.四是灾区条件恶劣,救灾难度大.震区活动断裂密集发育、地质破碎疏松、地形崎岖不平,又恰值雨季,诱发极其严重次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灾区大面积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震害特征及抗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山西中部地区历史地震灾害资料,总结了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由地震引起的地基震害、建筑结构震害、建筑材料与施工震害三大特征,讨论了今后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建筑的抗震对策。为将地震造成的民居震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提出要实行总体规划,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工作的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综合震害指数的玉树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地震烈度遥感评估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遥感综合震害指数、地面等效震害指数计算的模型和地震烈度估计方法。利用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获取的主要地震灾区玉树县城区结古镇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及其遥感震害解译结果和震后地震现场震害遥感比对科学考察成果,进行了结古镇的地震受灾程度和地震烈度的遥感评估。综合分析表明,玉树县城区遥感评估的地震烈度为IX度,与地面调查确定的地震烈度一致。文章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表明遥感方法对应急烈度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精准识别贫困山区农居房屋结构现状完好程度,本文开展略阳县境内41894栋农居房屋抗震现状实地调查,搜集整理域内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强度,统计分析域内各行政镇(办)经济水平、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和震害等级,预测震害矩阵,计算平均震害指数,并评价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域内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域内农居房屋在VI度地震作用下基本完好的比例为74.04%,在V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轻微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3.45%,在VI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中等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5.46%;域内农居房屋在地震烈度为VI、VII、VIII、IX、X度时的平均震害指数分别为0.13、0.23、0.32、0.49、0.71,抗震性能较差,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1月29日在辽宁海城岫岩交界处发生了5.6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震中烈度达到了Ⅶ度,本文阐述了这次地震的宏观地震参数,烈度划分标度,烈度分布及震害特点等内容,与一般的5.5级左右地震相比,这次地震的特点是,震害偏重,震害分布不均匀,地震波的频谱效应从震害现象得到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11.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以青海省地震局玛多地震烈度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6个重点地区的房屋震害及极震区桥梁道路的破坏情况。此次地震震级高、伤亡轻,仅造成震中附近个别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出现倒塌破坏,部分砖混及框架结构出现楼梯间及填充墙开裂的现象,多数房屋基本完好;调查中还发现野马滩一号、二号大桥以及昌马河大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塌损毁,这也为烈度图的划分提供了数据支持;最后对此次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灾后重建和抗震设防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厘清张北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现状,对受张北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张北和尚义2县的农村房屋进行抽样调查,结合已有农村房屋震害经验,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该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指数,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现有房屋以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为主,抗震性能普遍较差;针对该地区农村房屋现状,给出改进其抗震性能的建议,对该地区地震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年实地调研考察和近20年的文献资料,对云南纳西族和汉族地区农村典型民居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传统工艺中的抗震构造措施,分析了这种典型民居建筑形式的震害特征及原因,探讨了云南典型民居建筑在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抗震新问题和实施抗震加固工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区域整体抗震防灾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在极震区造成了数10间农村民居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破坏,出现人员伤亡。震后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典型的震害特征包括砖砌体、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局部倾倒、墙体贯通开裂、房顶瓦片掀翻和烟囱倒塌等。农村民居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选址不当、施工质量较差、砂浆强度不够、缺少圈梁和构造柱等。同时,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和鞭梢效应等地震效应,讨论了砖砌体和砖混结构抗震设计的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等,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碧雄    赵开鹏    王甜恬    刘慧军  李梁慧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2):021-28
传统安多地区藏式民居历史悠久,建筑特色鲜明,建造材料和建造工艺相对原始,川西北地区发生的几次地震中其抗震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安多地区藏民的居住安全性,本文基于现场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全面梳理了该地区民居的结构组成和构造特点,结合九寨沟地震中安多民居的震害特点和易损性特征,剖析了其抗震性能。研究表明:该类民居的建筑结构兼具藏式碉楼和汉式穿斗木构架的特征,易损性接近砖混结构;分层建造方式削弱结构竖向整体连续性,客观上通过层间错动有助于提高抗震耗能能力;结构体系混杂、砌筑墙体强度低、节点抗震性能不佳和楼屋盖自重大是其抗震主要薄弱环节。建议在保留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优化结构体系,加强抗震连接构造,引入装配式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16.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观烈度1~2度,对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效果进行评估;就抗震加固工作及烈度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震害预测对于制定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意义重大,对于我国高烈度区建造的砖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目前没有成熟的震害预测方法.为了预测西昌市砖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结构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可能发生的震害程度,通过分析该种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以结构薄弱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指标进行震害预测,并结合...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农村砖木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北京地区典型砖木结构(木柱支撑,木屋盖,外砖墙)农村住宅结构的抗震能力,根据北京地区这类农村住宅结构的调研结果,本文介绍了一座典型砖木结构单层三开间农村住宅2/3缩尺振动台试验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动力试验结果。按照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分别完成了模型在设计小震(0.072g)、中震(0.2g)和大震(0.4g)条件下的振动台动力试验,量测了模型的动力响应,记录了不同激励水平下模型的开裂情况。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这种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该类型房屋的抗震薄弱点,为制定这类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海玛多7.4级地震发生后,本文作者随科考队开展了典型工程的震害调查。本文报道了黄河乡江旁村和昌马河工区这2个典型调查点的建筑震害情况。调查表明:邻近微观震中的黄河乡建筑震害程度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部分房屋落瓦,砖混结构少数承重墙及框架结构部分隔墙开裂,土木结构房屋部分严重破坏,部分围墙倒塌;而距微观震中以东85 km的昌马河工区建筑震害则相对较重:无抗震措施的砖木结构房屋全部严重破坏或倒塌,具备合理抗震措施的砖混结构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在建轻钢厂房均钢柱倾斜、维护墙明显开裂并且围墙多数倒塌。调查分析表明:造成两地震害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抗震措施差异以及地表破裂和砂土液化影响:黄河乡多数房屋具备合理抗震措施,昌马河工区多数民居缺少抗震措施;昌马河工区附近发现疑似地表破裂痕迹,而紧邻黄河乡的河岸发现砂土液化迹象。这表明昌马河工区的地震作用中类似近场的高频能量可能较多,而黄河乡地区则因砂土液化使得高频地震动作用有所降低,由此造成两地震害程度与震中距呈现反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