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温经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崩漏、不孕、月经过多等妇人疾病经方。张仲景认为,妇人疾病多因“虚、积冷、结气”导致虚寒血瘀证,故集温、补、通治法于一体创立温经汤方,具有寒热共调、补中寓通、肝脾同治、气血兼顾的功效,掌握了张仲景温经汤证的诊疗思路和组方用方思想,并习以用之,可提高临床运用经方诊治疾病的能力,其验如响。  相似文献   

2.
中药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下品,具有一定毒性。张仲景将该药广泛用于治疗外感、内伤、妇科及外科疾病,提出了使用本药的适应证,并对其相关方药的服用方法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做了详细记录。这对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附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对外感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是现代医师用来治疗普通感冒的尺晷。本文以《伤寒论》相关条文为文本,结合临床现状,分别从张仲景对感冒的态度与治疗原则阐述其对感冒的整体认知观,即爱身惜命、忌忍病;知传变、明寒温;服药可不拘时。冀临床工作者在对待普通感冒上应“勿以善小而不为”,以达治病防微杜渐的警醒效果。  相似文献   

4.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知识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将知识链理论引入《方剂学》教学中,便于学生对前期中医基础知识及同期或后期中医经典、临床知识链条进行梳理和整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本文从教学目标、绘制思路、绘制要求、取得成效等4个方面探讨知识链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浅析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牡蛎的应用,列举了牡蛎在百合病误汗后、中风历节病中、虚劳失精中、惊悸中的应用。以期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能结合现代技术,让牡蛎更好地发挥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半夏的应用,探讨半夏通阴阳的作用。半夏可通脾胃阴阳,使脾升胃降的运动恢复正常;同时能引阳气入阴寒结聚之处、助阳化气,助机体散解气血津液之凝聚;还可通表里阴阳,使表里经络通达。半夏通阴阳的方式为引阳入阴,使气血津液运行瘀阻的通道恢复畅通。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运用汗法治疗了多种杂病,同时也总结了汗法的禁忌。本文就《金匮要略》中有关汗法禁忌的条文进行了探析,得出阴津亏虚、阳气虚弱、热邪困扰者皆不可汗,病邪在表者不可大汗,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治疗中风病之专方,王中琳教授临证从短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的运动、感觉及精神症状把握TIA的中医病机。并勤求古训,博览历代医家关于侯氏黑散的论述,宗《神农本草经》对其进行组方原则的分析,临证用之,常应手取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水肿的相关内容,探讨清代医家治疗水肿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中清代医家诊疗水肿的相关著作,采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1.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280首处方,包含44本医家著作,涉及中药260味,其中频次≥21次的药物34味,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多辛、苦、甘,归经多为肺、脾、肾经;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和理气药;高频药对为泽泻-猪苓、白术-附子;聚类分析得到7个核心处方。结论:清代医家治疗水肿注重攻补兼施,遣方用药以利水渗湿为主,同时兼健脾理气、温补脾肾、宣肺解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医家对煎药溶液的选择非常严格,用“流水”煮药治疗疾病的方法最早出自《灵枢·邪客》,《医学源流论》亦记载“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金匮要略》中所载煎药用水种类繁多,且各有深意,某些方法沿用至今,如自然之水(泉水、井花水、东流水),加工之水(麻沸汤、甘澜水、浆水、泔水),酿制之水(酒、醋),动物之液(蜜、意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中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中治疗不孕症的有效经验方,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59位古今名医治疗不孕症的方剂222首,中药238味,总用药频次为251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熟地黄。排前5位的功效种类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寒性;药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辛、苦味;归经以肝、脾、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出高频关联药对16条,中药因子分析出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出5个聚类方。结论:《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所载历代医家治疗不孕症多以活血化瘀、补肾养血、疏肝行气、燥湿化痰为法,尤其重视从血论治,常以四物汤为基础方,为后世医家治疗不孕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治疗小儿病症的用药经验及处方规律,以期指导儿科临床实践。方法:收集孙氏二书中治疗小儿病症的口服方药,建立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Microsoft Excel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频次统计;使用R4.2.0 apriori函数进行关联分析;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0构建核心中药共现网络;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对核心中药进行无监督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纳入方剂102首,涉及中药168味,药物使用累计频次达699次,使用频次≥15次的有甘草、大黄、桂心、黄芩、芍药、麻黄、苦杏仁、石膏。药物四气以寒性居多、温性次之;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肝、胃、脾、心经。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黄芩-大黄(支持度21.57%);常用的角药有大黄、甘草-黄芩(支持度14.71%,置信度71.43%),茯苓、芍药-大黄(支持度8.82%,置信度100.00%)等。聚类分析得到的潜在处方有“桂心、紫菀、生姜、半夏、苦杏仁”“石膏、甘草、麦冬、芒硝”等。结论: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小儿处方用药分析,发现孙氏治疗小儿病症往往遵循“病证结合、重视脏腑辨证”“寒温并用以调阴阳”“攻补兼施以祛邪扶正”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诊断治疗杂病的医学专著,书中所提“百合病”仅有9条,内容却涵盖了百合病的病因病机、主症、治则等诸多方面,为后世医家诊断和治疗情志内伤疾病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思路。本文对《金匮要略》所提百合病及该病治法进行简单分析探讨,以期进一步领悟张仲景辨证施治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4.
《傅青主女科》理气药配伍应用于带下、血崩、调经、种子、妊娠、产后等各症之中。傅氏在其疾病治疗中注重气血的调理,妇人以血为主,以气为用,气机调畅,血海充盈则病自去。肝郁者,配以理气药,疏肝解郁又兼护肝血;湿邪为患者,配以理气药,气行则湿化;清热药配伍理气药,热毒得以解散;活血祛瘀药配伍理气药,气行则血行;补益药中配伍理气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相似文献   

15.
从心的两大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总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张仲景从五脏论治心的功能失常导致的相应心系病证。从心论治,可温补心阳、通阳宣痹、清心除烦、逐瘀泻热、养心安神;从肺论治,可清宣肺热、祛痰利肺;从脾胃论治,可温补脾阳、攻泻胃热、调和脾胃;从肝胆论治,可滋补肝血、条达肝气、清泻胆热;从肾论治,可补肾填精、温阳利水、交通心肾、急温元阳。诸法之效,全赖辨证准确、处方得当,临床用之,定能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经方“小柴胡汤”是《伤寒论》治柴胡汤证的代表方,《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简称《讲座》)集中体现了经方大家胡希恕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其对小柴胡汤有着深刻的见解。笔者通过《讲座》中胡先生对小柴胡汤相关条文的论述,从其学术思想出发,探析小柴胡汤源于《汤液经》之因,阐明小柴胡汤组方内涵,分析小柴胡汤所主之证及其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之异同,总结小柴胡汤之“和”义,从理论上对小柴胡汤之应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新陈代谢机制探讨《伤寒论》太阴病实质,分析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与人体阴阳的关系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太阴病之间的联系。太阴病实质为机体能量代谢低下致产热不足、导致机体体表和深部脏器温度下降、出现以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器官功能障碍为基本病机、以阳虚寒症状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属八纲阴证范畴,辨证为里阴证。依据太阴病为里阴证之理论基础,结合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以温法治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中的药味出现频次,并对其按药物功效分类,从泄泻病因和涉及脏腑两方面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湿药最多,频次上以茯苓为最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有陈皮、茯苓,人参、茯苓,茯苓、泽泻;脏腑辨证多从脾、肝、肾论治,重视脾虚,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多。  相似文献   

19.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虽没有后世疫病之名目,却真实记载了大量辨治疫病之证治方药的条文及案例经验。笔者抚今追古,重温经典,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其体认,并引证了当代诸多医家名宿之论,认为《伤寒论》堪称我国古代疫病防治的奠基之作。《伤寒论》虽以辨治寒疫及寒湿疫为主,但也包括湿热类、热毒类及瘀毒类疫病的证治。其所论及疫病的类型及疑似病种,寒湿类疫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及其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腹泻(寒性)及寒性霍乱,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温热类疫病最为确定的是“黄疸”和“下利”,其证候与现代所谓急性病毒肝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相同;该书还开示了辨治热毒疫、瘀毒疫之法门,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还从《伤寒论》全篇整体分析,体悟到张仲景以“正邪博弈”为核心理念辨治外感疫病的思想,分别采取以祛邪为主、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扶正并重的治则大法;并开创了病证结合、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20.
总结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表达的治疗血证的独特经验。唐氏善用小柴胡汤治疗诸血证,全书单以小柴胡汤为处方治疗血证者即有56处,涉及各个篇章,取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义者更广。通读全书发现唐氏之义,可知小柴胡汤不仅为少阳病主方,因其通达三焦阳气故加化瘀之品可散三焦腠理瘀血;因其达木郁故可解郁热、行结气,以清化内郁之相火;因其通上焦津液、展布气机,故加宣发卫气之药,可解血家表证而无伤津动血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