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莉莉 《地理教学》2014,(22):28-30
"主题式复习"是确定一个复习主题,该主题不仅要能整合多本教材、串联多个考点、体现命题的趋势,还要是学生的遗漏点、易错点和失分点,以及《考试说明》和命题趋势中的高频考点。然后以该主题将地理知识与技能进行梳理、整合,构建思维模式,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个性和创造性,内化知识体系。在人文地理上,学生普遍存在"好学难记,能做得分低"的情况。在人文地理的内容上,无论是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还是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都围绕一个核心词"区位"。  相似文献   

2.
总结几年来地理复习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六忌”:  相似文献   

3.
郭钢岁 《地理教学》2010,(11):25-28
复习课怎么上,不少教师感到困惑。在此权作探讨。所引用的课本资料主要出自本地现行的大象版新课标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了从地理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地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此,选择正确的复习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城市区位原理,并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内容来看:“中国地理”包括《初中地理》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有关“中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内容多而广。《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资源,中国的经济及中国的分区五个部分。《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区域差异和中国的国土整治两大部分。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是在初中《中国地理》基础上的加深与扩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必须注意几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理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特征,又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地理的复习,应本着从区域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的原则进行。从区域出发是指在高中地理复习之前先安排复习区域地理,即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为主的内容;回到区域主要是因为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区域地理的复习,不要只机械地重复初中地理知识,而应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把相应的区域地理知识巩固在地图上。  相似文献   

7.
李小东 《地理教学》2011,(10):36-38,44
离2011年高考已越来越近了。如何利用好后阶段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复习。这是很多考生关切的问题。本文所述的高三后阶段是指高考前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陈文魁 《地理教学》2012,(15):36-38
无论是2001年开始的全国地理高考,还是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后的自主命题,都十分重视对地理能力测试的考查,历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地理部分均特别强调四种能力的考查,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一地理下册主要讲了三大内容:区位选择、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功能分区与规划实际上就是区域选择,而这些又与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合理规划城市。又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天气系统一锋面”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高三一轮复习常用的三步曲式复习方法:第一步展示《考试说明》要求,明确复习方向;第二步梳理知识点,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第三步进行解题方法归纳和解题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读图时不知从何下手,不能正确判读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或将二者混淆。是让他们坐下去再思考,还是让他们死记硬背书上的图;是继续将教学预设进行下去,还是像新授课一样将冷、暖锋知识重新再讲一遍?我一时感到十分无奈。  相似文献   

11.
一、人文地理的高考复习 1.人文地理的高考要求 人文地理高考的能力要求是:①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等的现状、原因、发展变化并进行描述、概括、理解。②考查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并运用它们去分析、说明、推导。  相似文献   

12.
在复习中国地理的内容时,我喜欢采用以线带面的方法,以几条线为线索,这样既复习了这些重要的“线”,又把面上的重要知识都“带”出来,从而达到梳理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相似文献   

14.
周红星 《地理教学》2013,(10):30-31
正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试题的讲解和评析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习教学中最常见的模式是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结合答案进行讲解,并分析学生试题解答错误的原因,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性,加上许多教师对试卷评析课教学时间的分配、知识的拓展与归纳等方面都比较随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加强试卷评析课的研究是提升高三复习教学的有效抓手。讲解试题的目标十分明确,主要是帮助学生提升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的能力。我在执教"农业的区位因素"复习教学时,以热点  相似文献   

15.
肖云好 《地理教学》2010,(10):54-55,63
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地理单元,最能体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好的“注释”和“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要落实到区域中去验证。笔者结合多年高三教学实践,以区域的整体性为前提,从图层叠加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出高效的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地理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地理复习课需要抓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文章以"城市化"一节课堂教学为例,对其"双基"落实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理知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综合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区域地理背景,考察区域地理系统内容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为高考提供命题材料,有机联系当前相关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能较好的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淡化了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又强化了理性思考过程和科学严谨的表达能力,充分表现了地理知识的科学性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地理高考复习课以课程标准及“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为实践指南,着力建构“地理课程思政”和“地理思想方法”融通的“两思”课堂,从而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本文在“百年复兴梦,铁路新征程”高考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体验—感悟—测评”为依托的“两思”课堂,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来实现“两思”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于吉海 《地理教学》2014,(15):55-57
知识碎片化,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没有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完善的知识系统,知识学习变得零散、无序,甚至出现缺乏关联性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根据问题或材料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个人化知识体系,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陆敏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22):39-43,24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大势:大洲大洋的轮廓特点及空间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经纬度位置,主要地形特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