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汉江丹江口流域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水文气象监测网、定量降水估算、定量降水预报、洪水预报技术为基础,通过雷达估算降水技术、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技术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信息输入水文模型来进行水文气象预报。以Web形式为基础的汉江丹江口流域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平台在2010年7月以及2011年9月汉江丹江口两次洪水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显示了流域实况降水、预报降水,准确地预报了洪水入库过程。目前系统已成功移植到三峡区间、清江水布垭、淮河王家坝、漳河水库等流域开展汛期试验与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尔羌河是新疆第三大河流,而且是全疆农田灌溉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它的迳流变化对我区工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多年来,叶河时常发生洪水,给人民带来了灾害.研究叶河迳流变化,对喀什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无疑是很重要的.叶尔羌河的迳流是以高山冰雪消融来补给,因此它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气象角度来分析叶尔羌河洪水的发生机制,找出叶河洪水发生的前期与同期大气环流的维持与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叶河河源区的天气,并分析其卫星云图特征.  相似文献   

3.
杨桂英 《气象》1986,12(11):19-20
暴雨引起的气象和水文问题是美中两国的主要灾害(Huang和Schroeder,1983)。近年来洪水问题在美国受到相当大的重视(因为有更多的居民移居洪泛平原),中国人民受毁灭性洪水的危害已有两千多年了。 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中国平均每年约出现一次灾害性洪水(统计数据是北京气象学院章淹在暴雨会议上提出的)。同时,每约10—20年出现一次死亡上万人的严重洪灾。1935年汉水(见图1)的一次大洪水夺去了 8万人的生命,使近400万人流离失所。  相似文献   

4.
2009年3月中旬新疆融雪型洪水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华  杨晓丹  张国平  赵琳娜  王志  赵鲁强 《气象》2011,37(5):590-598
利用1950-2006年的新疆融雪型洪水灾情资料对新疆地区融雪型洪水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融雪型洪水多发生在天山北坡,特别是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是融雪型洪水的多发区域.3月中旬到4月上旬为融雪型洪水的多发时期.在此基础上,从气候背景、天气诊断分析等方面对2009年3月中旬融雪型洪水的气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2009年2月降水明显偏多为3月中旬融雪洪水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而3月中旬冷空气过后气温持续迅速回升是此次融雪洪水发生的主要气象因素.持续迅速升温过程中,平均气温由负转正、最高气温高于5℃以及暖平流中心出现时间对融雪型洪水预报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7,(1):30-30
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热烈庆祝粉碎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黑龙江全省历史洪水、暴雨调查工作会议于1976年10月27—30日在五常县召开。洪水和暴雨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威胁很大,因此研究洪水、暴雨的发生、发展规  相似文献   

6.
分析近百年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特大洪水发生原因,主要是嫩江洪水占来流量的54%,其次是第2松花江占来流量的30%,再次是拉林河占来流量的16%,三水相汇进入哈尔滨江段形成洪水。而今年却是一支独“秀”。由于嫩江发生有记录以来的特大洪水,松花江干流洪水有7...  相似文献   

7.
根据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气象台短、中期了的需要,首先从统计多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演变对丹江口水库流域影响入手,再统计副高各参量的候演变特征及其对降水的贡献,并以此揭示副高活动与丹江口水库流域9 ̄10月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特大洪水,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大均为历史罕见,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特大洪灾之后,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与自然协调发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如何落实"治水兴蜀"战略方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05年汉江秋汛气象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气象卫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水文部门提供的中尺度水情观测资料对2005年汉江秋汛进行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汉江秋汛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弱密切相关;在汉江上游整个流域累计面雨量达到100mm以上,如果汉江上游地区再出现一场强暴雨,将造成汉江流域发生较大的洪水;汉江上游强降水是由中尺度系统造成的,中β暴雨云团存在合并-加强-分裂的过程,其合并加强的方式有气旋式和追赶式两种;2005年汉江秋汛是仅次于1983年的大洪水,洪水的形成与降水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汉江上游洪水的流量差与区域降水的累积值有很好的相关,洪峰由区域性的强降水造成;汉江上游洪水传播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由石泉到丹江口水库洪水传播的时间为36~48h,其中石泉到白河平均传播时间为24 h,白河到丹江口传播时间为12~18 h;根据降水预报,运用库容和水位的统计关系,按照一定的算法可以预测水库水位。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气象水文中心与三峡梯调中心合作完成了《长江上游流域中小洪水天气特征分析》《宜昌与洞庭湖大洪水遭遇天气学规律研究》《气象分析预报产品评价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等多个科研项目,归纳总结出4种中小洪水天气学模型和5种遭遇型大洪水天气学模型,开展了流域降水数值预报评估与检验,研究成果对充分发挥三峡水利枢纽的防洪作用实施上中游洪水错峰,对金沙江梯级电站与三峡梯级枢纽实施多库联调、合理利用洪水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3年进入主汛期以来,黑龙江境内洪水肆虐,洪魔张狂。黑龙江干流发生1984年以来最大洪水,其中黑龙江嘉荫至萝北江段发生195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萝北江段发生1952年有水文资料以来最大洪水,同江至抚远江段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松花江干流、嫩江干流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乌苏里江下游发生了1971年以来最大洪水。  相似文献   

12.
1996年7月11~25日,受稳定的中亚低涡影响,巴州连降大暴雨,巴州天山山区和阿尔金山、昆仑山区的河溪均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暴雨型特大洪水。这场历史上罕见的受灾面积最大(遍及全州七县一市),持续时间最长的特大洪水,给我州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1月1日至5日,中国气象学会、水文学会在厦门鼓浪屿联合召开了“暴雨、洪水监视预报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从事气象、水文工作第一线的同志、科技人员和领导共115人,其中水文学会46人.有50篇论文在会上作了交流. 这次会议是两个相邻的学会联合召开的,与会同志都认为这种形式的会议开得好,它能勾通两个学会间的亲密协作,促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51—1998年的铁路重大洪水灾害资料,对中国铁路洪水灾害频次、致灾程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1—1998年,中国铁路年均发生3.1起重大洪水灾害,重大洪水灾害造成全国铁路年均行车中断63 d,其中1954、1960、1981、1991和1996年是铁路洪水灾害严重的年份。铁路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但行车中断天数在8月最多。从铁路洪水灾害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发生洪水灾害次数最多的线路是兰新线,其次是京广线和陇海线,致灾程度最严重是淮南线。对中国不同区域铁路洪水灾害的致灾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奇台县近10年发生的洪水进行了统计,对洪水成因作了初步探索,并对暴雨型洪水预测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由于气候异常,致使河水流量也发生异常反映,全疆不少地区洪水泛滥,暴雨成灾,致使农田淹没,交通中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发源于天山西部和帕米尔高原的喀什第二大河流-克孜河水量急增,洪水成灾,危及西柯尔水库的安全,抗洪抢险,甚为紧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较大损失;而源于喀喇昆仑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汛期,嫩江、松花江、洮儿河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和特大洪水,洪水对两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峻威胁,在与洪水斗争中,洪水预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减灾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干流洪水发生规律与1998年松嫩流域洪水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松花江干流洪水发生有24年和3 ̄4年的变化周期,洪水出现的阶段性明显,其可分为4段:即1911 ̄1914,1930 ̄1940,1954 ̄1958,1984 ̄1998年。洪水随时间推移,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嫩江流域及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流域7、8月过量降水是造成洪水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了造成洪水的500hPa环流背景:7、8月西藏高原至阿拉斯加距平场分布为“+-+-”流型,鄂霍茨克海为阻塞高压,东北区为  相似文献   

19.
洪水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陕西省汉中、安康地区位于汉江上游,降水丰沛、洪水频繁、灾害不断."83.7"特大洪水,给汉江两岸,特别是安康地区带来毁灭性灾害,夺去了1千多人的生命,造成11亿元经济损失.造成大洪水的关键因素是暴雨,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暴雨均产生大洪水.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成安康大洪水的暴雨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浙江气象》2008,29(3):F0003-F0003
日本气象厅将从2008年5月28日起,采用新的大雨警报和洪水警报发布标准。目前是以1、3小时和24小时降雨量作为判断是否发布警报的标准。但是,仅以降雨量为标准发布大雨、洪水警报,精确度不够。为此,气象厅决定废除24小时降雨量这一标准,增加土壤雨量指数作为判断是否发布大雨警报的标准,增加流域雨量指数作为判断是否发布洪水警报的标准。土壤雨量指数是根据土壤中积存雨水的量来判断发生泥石流或山体滑坡可能性的指标,流域雨量指数根据流入附近河流雨量来判断发生洪水可能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