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层国土所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前哨",处在国土资源管理、监督、执法和服务的最前线,代表了自然资源部门的窗口形象。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基层国土所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国土调查工作,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1):I0007-I0007
近年来,江苏省邳州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落实国土资源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及金土工程的重要部署和要求,为实现数字国土,科学管理,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邳州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落实国土资源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及金土工程的重要部署和要求,为实现数字国土,科学管理,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安乡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举行“全国绿色国土行”活动启动仪式。这是我会存成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共建工程的基础上,开展的又一项长期、多样并不断深化推进的“低碳国土、绿色国土”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25日,《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第16个全国“土地日”,《今日国土》创刊5周年纪念日。6月29日,《水土保持法》颁布15周年纪念日。今年还正值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成立25周年……这一系列重大节日,是推进发展国土事业的良好机会,也是大力发展国土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国土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土,按照“大国土”的理念,可以说“上指天、下指地,中间是空气。”国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依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岑墨 《中国测绘》2023,(2):30-3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并充分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赋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系统化治理。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更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神州大地科学发展春潮涌,祖国上下社会和谐气象新。辞别旧岁,我们又迎来了更加充满希望的2007年。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今日国土》杂志社编辑委员会、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指导委员会,向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4月1至3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办公室主办,中共婺源县委、县政府承办的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首次现场考察暨经验交流会在江西省婺源县隆重召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特邀副理事长、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科学推动城镇化进程论坛,与会代表发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倡议。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镇人口的比例已经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06年的43.9%,  相似文献   

10.
金秋九月,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柳忠勤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的云  相似文献   

11.
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国土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建立调查成果的县市级自检、省级检查、国家级核查三级检查制度,即每一阶段成果需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为确保提交国家级核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省级检查工作环节必不可少、势在必行。因此,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检查工作进行技术分析,为后续调查及检查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今日国土》2014,(1):23-25
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是首批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之一,几年来把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推导到了全系统各个直属、分支、合作领域,在全国发挥了引领作用。其中,招商地产在人居建设空间领域全链条推行低碳绿色发展,表现非常突出。近年来,招商地产结合各地项目开发,特别重视推动全社会的生活居住环境向绿色人居转型,以清晰的理念、创新的理论、完整的体系、特色的活动、诸多的实践、系列的精品,参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在全国率先创建低碳国土实验区,一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中国特色低碳发展之路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3.
4月22日下午冲国特色低碳经济研讨会暨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指导委员会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第一副理事长、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目标之一是掌握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本文结合目前已经开展的国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从土地调查工作分类方面分析,简要介绍了广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中国土分类和规划分类的主要情况,广州市结合本市国土空间规划实际情况,增加细化调查分类,一次调查生...  相似文献   

15.
一、去年以来的工作回顾与总结第三次扩大会议以来,我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积极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国科协领导下,遵照章程,团结会员,努力实践国土经济理论,扎扎实实服务社会,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进而推动国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认真搞好组织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努力增强自身的整体实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一)持续做好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共建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从生态环境建设入手,推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甘泉、黄龙、新宾、崔村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已运作多时,那一片水土有何变化?那一方百姓日子可好?那一群公仆有何难处?带着一串问号,日前,记者随同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指导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对上述四个地区分别进行回访。当那一串问号在思维中变成一个个"!"号的时候,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释然了,那清山碧水间的盎然生机,那充满自信中的张张笑脸,真真切切的让人感到什么叫小康、什么叫生态、什么才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化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参加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预选,是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次重要机遇,在此,我代表通化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及专家对我市的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发展纲要》,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我市以“医药科技产业园区低碳模式”申报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  相似文献   

18.
新年寄语     
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在国土资源的保护利用、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配合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办实事,将"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共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欢迎。研究会还成功地举办了"中华十大名山推选暨景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城市森林论坛等活动,编辑出版《今日国土》和《国土经济》两本杂志,为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与呼。 在新的一年里,研究会将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请听学会理事长王先进和副理事长刘堪、孙鸿烈、江泽慧、陈洲其、吴明瑜、钱易以及秘书长柳忠勤的新年寄语--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应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邀请,9月26日至28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柳忠勤,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原司长潘明才,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森林防护总站党  相似文献   

20.
张建辉 《北京测绘》2020,(4):511-513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查实查清我国国土资源利用现状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信息化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广东省和平县第三次国土调查项目为基础,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于本次三调中,快速的获取了调查区高分辨率的航拍影像数据,结合GNSS技术等进行外业核查和补绘,生产出了符合三调精度要求的DOM、DEM产品,对编制各类工作底图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精度高、效率快、成本低、利用率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