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慧 《今日国土》2014,(11):16-17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在即.调水水质是否安全.是当前北京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记者一行从北京团城湖水库出发.探访丹江口水库水源地水质,穿越陕西、湖北、河南三省十几个县市.走过一路绿山清水。乘船行走在丹江口水库.湖水清澈见底.捧起一掬水送入口中.清冽甘甜。正是由于水源区不计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污染治理。才能确保丹江口水库“一池清水北流”。  相似文献   

2.
拟议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长江三峡水库,横跨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流域,全长1600km,是一项跨流域远距离调水,改变祖国面貌的宏伟工程。自50年代起,该项工程就开始了规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多方面科学论证和研究。1984年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沿黄河至北京段进行了1:2万彩红外航空摄影,为河北段进行遥感解译试点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本次工作选择河北段长470km,面积18,916km2进行遥感水文工程地质解译,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胡敏锐 《今日国土》2014,(11):14-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向北京、天津等缺水地区调引水源。经过近12年的艰苦奋战.一期干线工程近日已全部完工并全线通过通水验收,具备通水条件,通水后将有效缓解沿线北方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紧缺状况。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正式通水之际,本期《今日关注》聚焦南水北调工程。  相似文献   

4.
引风送雨,振兴中华--空中南水北调方案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旗 《地图》2000,(1):50-53
关注黄河,拯救母亲河,开发大西北,改变南涝北旱,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必须思考的有关民族兴亡、国家盛衰的切身问题. 经过长时期多角度思索,笔者曾发表过黄河下游双河道方案、黄河中游黄河清工程、黄河上游(包括大西北)春风再度玉门关气象工程,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提起黄河,家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市防汛办副主任王墨田就忧心忡忡:“现在的黄河河床,已‘悬’在我家的房顶上了。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点玄,但说‘黄河之水房上流’一点也不过分。如果这一段大堤决口,站在房顶上都躲不过灭顶之灾。”据沿线水文站监测,黄河内蒙古河段在过去十年中“蹿”高了两米多,已成为继下游河南、山东段后又一“地上悬河”。河槽萎缩,河身变“瘦”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河内蒙古段,全长890多公里。数千年来,黄河用母亲乳汁般的河水,孕育了草原煤城乌海、草原钢城包头、河套平原及土默川平原,流传下“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称中线工程)是中国实施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汉水流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河南、跨黄河、越河北、直至北京团城湖。主要供水目标为京、津、冀、华北平原。主要任务是满足城市生活、工业和生态环境等用水需求。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一项宏伟而紧迫的任务,对缓解京、津、华北平原严重缺水现状,支撑京津地区和华北平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省的流经路线,研究沿岸城市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四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和GIS空间分析得出城市用地的空间演变图.计算城市扩张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城市重心坐标4个指标研究扩展特征,并收集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城市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媒体报道,为了减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北境内的巨额配套费用,河北水利界的专家突破常规思维,提出了一个利用地下漏斗建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的大胆设想。前不久,国际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9.
梅洁 《今日国土》2008,(3):43-4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的著名大型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引汉水,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至北京,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公里(未含天津干渠)。输水总干渠进入  相似文献   

10.
黄河、长江同是发源于青海,中间隔着一条绵长数千里的大分水岭,把这两条我国最大的江河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流域。长江雨水丰匀,到处是青山绿水,谷丰林茂,而黄河则雨水失调,秃山荒地,常闹水旱灾害。长江流域只比黄河流域大两倍多,而其年总水量却比黄河大二十多倍,这种大自然的不均衡现象,自古至今延续了数千年。如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的干旱面貌,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达到水尽其用,地尽其利,就要打破几千年来长江、黄河的分水界限,把长江的余水调到北方,这就是宏伟的改造大自然的南水北调计划。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凝聚了几代人的辛勤汗水。现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测绘工作已基本完成,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承担了河南境内大部分的测绘工作,期间应用了很多先进的测绘仪器和设备,在此就GPS RTK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应用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姚伊乐 《今日国土》2014,(11):18-21
秋水长天一色,碧波云影徘徊。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岸上看去,眼前一幅壮观景象。 很快.这泓碧水就将沿着千里明渠一路向北,滋润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  相似文献   

13.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大地的血脉,生命的源泉。长江、黄河、淮河是我国的母亲河。而目前,我们“母亲”的健康状况却十分堪忧,频频亮出“黄牌”。长江上游生态之“伤”严重。黄河已变成了“地上悬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黄河之水房上流”。淮河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为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江河,愿母亲河生生不息,永永远远造福人类,已成为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万里,奔流激荡。在黄河“几”字弯的最后一道峡谷中,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耸立于大河之上,镌刻着新中国“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的丰功伟绩。黄河安澜,是炎黄子孙千年以来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治理黄河列入治国理政的重要议程。1952年深秋,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巡视就选择了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江都区位于扬州东部,是国家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花木之乡、建筑之乡,交通枢纽、水利枢纽、电力枢纽。江都区位优势明显,是沿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境内现有的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已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近来年,江都区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实现GDP720亿元,同比增长12%;是2013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  相似文献   

16.
孙果清 《地图》2006,(1):89-89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诗句一是形容黄河之水, 水流很长:二是表明对黄河的水源在哪里, 还不十分清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中下游一直是中华民族发祥、生活的主要地区, 人们对这里的河道等地理特征已经有所了解。而对黄河上游的地理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元代 专门派遣考察队实地踏勘河源,人们才开始弄清黄河上源的地理情况。  相似文献   

17.
工程形变是工程建设风险分析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十分必要.使用德国TerraSAR-X卫星所获取的多幅X波段高时空分辨率SAR影像,采用两轨差分干涉方法,提取天津西郊南水北调工程施工形成的弃土场快速形变信息.试验结果表明,TerraSAR-X雷达干涉技术在工程或地表垂直位移探测方面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内符合...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等省(市)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办事机构、移民局(办),南水北调工程各项目法人(筹备机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的重大决策。工程建设规模大,涉及地域广,建设周期长,用地情况复杂。为进一步明确政策,保证工程建设依法、科学、集约、规范用地,根据《土地管理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一部分,开展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研究与分析,对于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及水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2000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图像为本底数据,利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该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该水源区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为67.5%,2009年的平均值达到72%,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增长趋势;植被覆盖度增幅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水源区中部地区高,东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落叶针叶林的覆盖度平均值增幅最大,草地覆盖度增幅最小;位于水源区的大多数县(市)的植被覆盖度在近十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柞水县的植被覆盖度平均值增长幅度最大,这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基本农田建设等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又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保护库区地质环境,笔者近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地质环境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丹江口库区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