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受青藏高原新生代快速隆升和河流的快速下切影响,在我国西南山区高山峡谷、高地应力场、频繁的地震活动、暴雨及人类活动等内外动力作用下,河谷地段常形成暴雨诱发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2012-08-31,四川喜德县遭遇200 a一遇的特大暴雨,日最大降雨量达149.2 mm。热柯依达乡上游1.5 km处发生大型碎屑岩滑坡,体积为520×104m3,堵河形成堰塞坝。堰塞湖水位上升28.6 m,库容量达120×104m3,威胁下游9个乡镇与县城约1.29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对滑坡及堰塞坝的工程地质测绘,分析了滑坡的平面、空间形态,滑坡体、堰塞坝的物质结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了滑坡运动过程的地质力学模式,推导出本构方程。主要认识有:1.滑坡体物质主要分为散体、层状碎裂、层状块裂结构。2.滑坡失稳运动地质模式为:强降雨诱发滑体产生后退式拉裂蠕滑启动;在岩体裂隙中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下,和前缘良好临空条件结合,产生高速滑动,凌空飞行;受河谷、对岸山体阻挡,急速停止,解体、破碎,堆积于河谷,堵断河流形成堰塞体。3.滑坡启动失稳力学模式主要为潜水和承压含水层混合模式。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18,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为0.92,失稳破坏。推导出滑坡短程飞行、碎屑流运动本构方程。4.堰塞坝整体稳定性好,发生管涌或流土溃决的可能性小,主要以"漫顶"模式逐级冲刷破坏。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结果,深入分析了东山岭滑坡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空间分布形态和变形破坏特征,探讨了东山岭滑坡的形成原因,并采用滑坡剩余推力传递法对东山岭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山岭一带高陡的山体斜坡地形和结构松散的厚层风化残坡积土是形成滑坡的内因,人工切坡和强降雨作用是东山岭滑坡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依据东山岭滑坡的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削坡卸荷和筑坝填土"的滑坡治理工程方案治理东山岭滑坡。  相似文献   

3.
结合许家湾滑坡灾害点的地质背景资料和现场勘察结果,从滑坡区的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特性、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滑坡成因机制。指出同向多层次结构的边坡类型、山高坡陡及地表水汇集走廊的地貌特征、发育多组密集节理的区域地质构造、软硬互层的地层岩性、土体的残余强度特性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因;而人为削坡、强降雨和破坏植被营造水耕梯田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流水浸蚀,是滑坡形成的诱发空子。基于滑坡稳定性的定量计算,确定了采用抗滑挡土墙、格构式地梁和垫梁组成抗滑系统,并布置了由树枝笼渗沟构成的排水系统等工程治理措施。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滑坡治理措施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丰宁满族自治县六道沟排土场滑坡灾害对热力公司产生的安全威胁,本文对滑坡灾害特征和诱发因素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滑坡为人为堆积形成的推动式土质滑坡,前部滑坡区的崩滑、张拉裂缝发育,后部变形区的张拉裂缝发育,平台沿裂缝形成多级滑坡台阶。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可知,不同剖面滑坡的稳定系数均<1,说明该排土场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滑坡的危害对象,对滑坡的治理采用“坡面修整+砌筑挡土墙+砌筑截水沟+绿化”的综合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鬼招手滑坡位于“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彭州市内,是地震4a后暴雨诱发的高速滑坡.剖析了主滑体和堆积区Ⅰ、Ⅱ、Ⅲ的特征;分析了影响该边坡稳定性并诱发滑坡的6大因素,包括地层岩性、河流及泥石流冲刷掏蚀坡脚、暴雨及雨水下渗、断裂及“5.12”汶川地震、地貌、人类工程活动,其中持续暴雨是滑坡主要诱发因素;计算了主滑体抛射初速度为40.41 m/s,运动距离为137m,定义了主滑体的破坏模式为滑移-抛射模式;总结了滑坡的破坏过程,分为坡体累积破坏、坡体启动、坡体运动、坡体堆积稳定4个阶段;对比分析了暴雨和地震诱发的高速滑坡的不同之处,对于地震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详细描述舟曲南桥村西滑坡的物质组成,地质特征及其变形过程,并据变形迹象及勘探资料分析了组成滑坡的各块滑体受力特征及其之间的力学联系,通过稳定性计算。获得了滑体不同部位的稳定程度,为减灾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利用工程地质比拟法,结合室内实验资料,提出了隔水、排水、疏水及减载反压等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龙飞  郭挺 《西部资源》2023,(3):129-131
在当今社会,地质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预防滑坡地质灾害,极为重要。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芒康县吉堆滑坡地质灾害基本特征、背景、危害特征及稳定性等分析,表明滑坡整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在暴雨工况条件下或者是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安全储备不足,明确需要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滦平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南侧的滑坡灾害对学校产生的安全威胁,本文对滑坡灾害特征和诱发因素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滑坡变形特征较为明显,前部滑坡区的崩滑、张拉裂缝发育,后部变形区的张拉裂缝发育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根据滑坡的危害对象,对滑坡的治理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格构梁坡脚支挡、锚杆加固岩层坡...  相似文献   

9.
滑坡发育的阶段性特征与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4,22(6):725-729
从滑坡发育阶段性特征分析入手,根据滑坡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将滑坡的发育过程划分为蠕滑、滑动、剧滑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滑坡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针对实现滑坡有效观测的目的,提出滑坡分阶段观测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灌溉水诱发滑坡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王家鼎  惠泱河 《地理科学》2002,22(3):305-310
以甘肃省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的黑方台台缘灌溉水诱发黄土滑坡群为例。论述了此类型滑坡在黄土高原的普遍性、滑坡的特征、形成机理、运动特征、斜坡稳定性以及适用于当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川藏公路二郎山龙胆溪滑坡滑动机理与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丽  周德培 《山地学报》2002,20(6):743-747
通过对二郎山龙胆溪滑坡的环境地质条件和滑坡基本特征的分析,对该滑坡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滑坡的发生、发展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滑坡的综合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2.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2002,20(6):757-760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晚第四纪古地理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0余项工程中代表性钻孔岩芯分析,参照2000多个工程钻孔资料,对比了苏州市50m以浅晚第四纪各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并依地基工程要求,对沉积层进行了合理划分。阐述了本区4万年来古地理的环境变迁,绘制多时段的古地理图,摸清了本区各土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结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天然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图"和"桩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图",论述了天然地基和不同桩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位于河北省宽城县某拟建铁路将穿越一老滑坡体,体积约77×104 m3,并在滑坡前缘以路堑方式穿过,因开挖施工导致老滑坡复活.在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阐明了滑坡所在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系统分析了老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复活机理,即老滑坡是受附近断层影响,岩体完整性较差,而前缘河流冲刷和回漩旁蚀降低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暴雨或地震诱发下形成,而修建铁路的路堑开挖则是导致前缘抗滑段失效而复活的主要原因.在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成果基础上,分别对沿现滑面和古滑面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并系统分析了铁路路堑边坡开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对滑坡治理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川藏公路拉月滑坡破坏过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纪名 《山地学报》2003,21(Z1):133-138
拉月滑坡是川藏公路线上典型的岩质滑坡。拉月一带斜坡岩体中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节理、裂隙间相互切割、组合,形成具不同块状结构特征的岩体,特别是不同结构特征的岩石块体相互嵌合,形成具不同稳定状况的的岩体结构。拉月滑坡的发生机理是因块状破坏而引发的滑坡,拉月滑坡破坏过程模型试验就是从机理上分析滑坡的发生过程。拉月滑坡模型试验采用了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建立相似的试验模型,重现滑坡体的受力状态、变形和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0~2006年重庆市山体滑坡个例,根据重庆市国土资源局对重庆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级区划对滑坡个例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降水对不同滑坡危险等级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越容易产生滑坡的区域其前期降水对其的潜在影响越大.根据前期不同量级降水诱发的滑坡发生概率,拟合出了不同地质易发分区的前期降水对滑坡的贡献率指数方程和山体滑坡有效降水量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重庆市不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灾害区内山体滑坡预报指标模型,为开展重庆市精细化山体滑坡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与保护开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松 《地理学报》2006,61(3):227-240
国际、国内地质遗迹保护的发展反映出地质遗迹保护理念从单一保护到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演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地质公园将地质遗迹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地质遗迹保护的最佳途径。新疆地质遗迹数量大、类型齐、等级优,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造就和控制了新疆地质遗迹的类型和空间分布,主要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空间分布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天山、塔里木、昆仑-阿尔金5个区,其中天山区和昆仑-阿尔金区是新疆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区。基于首次全疆地质遗迹系统调研,指出新疆滞后的地质遗迹保护现状的根本致因是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差,确定保护类型-形式-模式-级别-时序-分区六大保护步骤,提出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相结合的复合型保护模式优选思路和5个优选模式,并据此建立针对新疆209个重要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备选名录。  相似文献   

18.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 of the Sakha(Yakutia) Republic covers about 3 million kilometers which is one-fifth of the territory of Russia.The map displays ground and geocryological conditions and active faults.Seismic intensity,schemes of zoning by factor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and the general scheme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zoning of the Sakha(Yakutia) Republic or the SR(Y),are shown on the inset maps.The map is requir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planning,constru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n the SR(Y).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 map is the indication of almost blanket distribution of the frozen ground class.Types of the frozen ground class are separated by lithology,while ground varieties are separated by temperature.Fresh and ultra-fresh suprapermafrost water is predominant within the territory.The compiled map indicates parts of the Arctic-Asian and Baikalo-Stanovoi planetary seismic belts that mak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more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