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进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和分析预报方法创新,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国地震预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29—3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地震电磁波前兆观测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论坛”。  相似文献   

2.
对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后的异常了逐项分析与讨论,发现有些震后异常与后续营口6.0级地震,唐山7.8级地震有比较可信的内在联系,在归纳海城地震震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6条在同类条件下对预报后续地震可能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省级的地震分析预报单位的角度,总结了大同地震前如何判定水化前兆异常、进行异常的组合分析、确定地震三要素以及提出预报意见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由于采用了水化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的成果,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地震前仍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表明实用化攻关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4.
说老山前线英雄是“祖国的卫士”,没有任何异议;说地震工作者是“人民的卫士”,恐怕会有截然不同的意见.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千万人幸免于难,人们对地震工作者表示由衷感谢;而唐山地震未能预报,地震工作者几乎为千夫所指.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效能评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鸣津  陈献忠 《地震》1994,(5):31-35
以前的各种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方法只考虑预报意见对应实发地震情况,而未顾及预报意见本身中所预报的区域的大小、时间的区间的长短和震级的范围对评分应起的作用。本文首先评价地震预报本身的确定率,而不管此预报意见未来是否报准了地震。其次是本文给出了实际发生的地震超出预报意见所限定的范围时地震预报报准率的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地震预报成功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据《朝日新闻》1979年5月6日和9日、7月24日、8月9日消息综合报道,日本地震预知连络会和国土厅汇总各方面的意见,通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的讨论和判定认为,最近在日本的东海地区极有可能发生8级大地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是日本地震部门为准确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于最近成立的,会长是萩原尊礼。该判定会在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时期时,分几小时、几天到一周、不远的将来三个阶段,并讨论和判定地震预报的精度是否正确、是否一定程度的正确及是否可能正确。具体的地震警报发布程序和所需时间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中简要介绍了郭增建提出的讨论地震成因的立交模式和对中国大陆地区10 a尺度进行地震预测的“静中动判据”方法。应用立交模式对我国黄海沿海地区的两组地震进行了检验。利用“静中动判据”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测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8.
1989年10月,我到了大同地震现场。雁北地区一位朋友很焦急地询问我:“您能否透点信儿,下一步到底有没有地震?”我说,很抱歉,一是不知道,因为我没参加预报讨论;二是既使知道了,也不能说,因为有纪律约束。为什么呢?因为这涉及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的界线问题。“地震预测”的英文是Earthquake prediction。预测,是专业人员或专家对地震发展趋势和对可能发震的时空强所发表的意见。显然,这种预测意见只能在地震系统内部交流,带有探索性,允许学术争论。这种争论有时达到白炽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评价地震预报意见的定量化方法。对于任一种预报意见的确定率、报准率和成功率均以数学公式表示。最后以1975~1984年我国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意见为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地震中期预报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10.
说老山前线英雄是“祖国的卫士”,没有任何异议;说地震工作者是“人民的卫士”,恐怕会有截然不同的意见.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千万人幸免于难,人们对地震工作者示表由衷感谢.而唐山地震未能预报,地震工作者几乎为千夫所指.“理解万岁!”前线英雄心底的呼喊,在地震工作者心中引起强烈共鸣.他们多么渴望人民的理解呵!  相似文献   

11.
我省利用重力资料预报地震已有多年历史,有预报效果好的,也有不理想的。例如:1978年5月4日黑水5.4级地震;1978年8月31日的盐源5.4级地震;1982年8月6日云南剑川4.3级地震等。在震前都曾提出过较好的预报意见。但是在观测过程中也发现有的重力异常并不对应地震,可能是“干扰”造成的假异常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干扰”,排除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1966年3月8日邢台6.8级地震后的异常进行了逐项分析与讨论,发现有些震后异常与后续7.2级主震有比较可信的内在联系。本文在归纳邢台震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6条可能在同类条件下对预报后续地震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1986年我省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在国家地震局及省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理扩5.6级,盐源5.4级地震震前有过中期估计,震后派人到现场开展考察和监视预报工作,在安定人心,迅速恢复生产上取得了一定效益.一、认真贯们“条例”,完善健全会商制度国家地震局颁发的“震情分析预报工作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我局于1986年5月收到后,立即组织从事分析预报的人员认真学习,提出实施意见,并在7月中旬将“条例”转发到全省地震系统各专群单位.根据“条例”的  相似文献   

14.
地震社会学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地震危险度感觉的三要素是;可预报的地震的摧毁程度,预报意见的准确度以及所预报的地震来临的迫切程度。这三要素既是地震预报问题,同时也是在地震社会学问题密切相关的。今后要研究多种严重不利因素与地震问题重合下的地震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评述了估算地震在原地平均重复周期的地质方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探讨了将平均重复周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较详细地介绍了地震可预报复发模式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实例。当把活断层与地震的复发关系的定量研究与具体的可预报复发模式结合起来,可能会对地震的长期预报或危险性评价产生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文献1)中曾提出“青海四川交界处的玛多—达日—玉树—甘孜范围内,在1989年(±1年)可能发生7.5级(±(1/4)级)地震”的预报意见。根据对三年多来全国地震活动形势和南北地震带中强地震的活动图象的分析,作者认为该预测意见所提出的强震危险性增强了。其根据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朱令人  洪时中  陈棋福  郑兆苾  王琼 《地震》2004,24(4):97-105
简要介绍了地震预报效能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二种统计评分方法: 预报效率值Z评分和相关的V值评分。 以1996年及1986~2003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1987~1998年月会商意见为例进行了中、 短期预报效能的统计评价。 结果表明, 目前地震中期(年度)预报的有震预报总体上有效, 能通过检验, Z1=0.2~0.3, 有一定能力; 无震预报总体上可以通过检验, Z0=0.15左右, 明显低于Z1值; 地震短期(月)预报能力和水平很低, 总体上仍然在有效预报和盲目预报的边界线上下徘徊。  相似文献   

18.
关于2002年3月31日台湾M 7.5强震的临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31日,在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前,笔者在2002年3月21日分析预报中心预报部会商会上,明确提出临震预报意见:3月底前后台湾地区将发生6级左右地震,并上报到有关部门。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我国台湾地区,但它是一次成功的临震预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对1989年1991年山西地区3次5级以上地震预报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1年,山西发生了大同-阳高6.1、忻州5.1和大同-阳高5.8级3次5级以上地震(不含余震),有对大同-阳高2次地震普提出明确的中期预报意见。山西省地震局在中期预报的基础上,对1991年1月29日忻州5.1级、3月26日大同-阳高5.8级地震分别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期或临震预报,本文对这3次地震的预报过程做了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便于查考上一年国内外地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进展及对地震界影响较大的事件,本刊试行编辑了这一期“《国际地震动态》1980年大事综述专辑”。我们邀请了地震学界有关方面的地震学家和地震科技工作者为本刊撰稿,选取了其中约30篇。虽然我们事先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但仍难免漏掉某些重要事件或有些内容选得不够恰当。为了今后进一步编好这种专辑,使其内容不断完善,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本期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地震研究的方向任务,其中包括《中国地震预报科学战略》一文,提出一边研究、一边预报,围绕地震预报选择研究课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物理方法和原理为基础,逐步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