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海水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贝类产业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介绍了贝类产业链中种质创新、生态养殖、高值化加工等产业技术取得的成果,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亟需解决的产业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贝类产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贝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海水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贝类产业在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介绍了贝类产业链中种质创新、生态养殖、高值化加工等产业技术取得的成果,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亟需解决的产业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贝类产业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贝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吕冬伟  刘峰  李兴佐 《海洋科学》2012,36(12):95-98
海水养殖业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宏观指导下,海水养殖业特别是工厂化海水养殖业得以快速发展.近几年,除了较早发展的室内鲍鱼养殖外,我国许多海水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都有所扩大,如真鲷、牙鲆、美国红鱼、大西洋鲑等.在以低碳养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产业发展方向的政策指引下,一种对环境友好、对生物无害、可高值化利用的养殖模式——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大类型的工厂化养殖模式成为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大型藻类由于生长速度快,海水净化能力强,用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替代化学和微生物方法净化水质,维持养殖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日,荣成市蓝翔渔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工厂化养殖封闭式循环水系统”,通过了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及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单位的8名工厂化海水养殖业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论证。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已达到国际同类系统先进水平,该项目的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海信 《海洋信息》2001,(1):28-28
(1)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目前海洋渔业在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中仍处于龙头老大的地化。今后捕捞业将重点向外海渔业、远洋渔业发展,近海渔业随着捕捞强度的进一步有效控制而得到休养生息。海水养殖业将大力发展,一批专业化、工厂化养殖基地,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和清洁养殖生产工艺将迅速推广涌现。海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及与此相关的配套系统和服务设施会得到进一步开发。结构调整将伴随海洋渔业过程始终。  相似文献   

6.
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蛋白质供给、粮食安全保障和带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技术体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梳理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轨迹,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海水养殖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厘清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路径对策建议,即加强产业顶层规划设计、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现代海洋种业、持续推动养殖模式升级和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等。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我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我国在国际渔业事务中的影响力,文章根据远洋渔业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采用组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全产业链程度、生产要素、资源综合利用实力、挑战应对能力以及政府公共服务和自身政策需求;其中,挑战应对能力是高产业竞争力组态的必备条件,全产业链程度与政府公共服务和自身政策需求是具有同步性的高产业竞争力组合驱动因素,全产业链程度是非高产业竞争力组态的核心条件;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应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和构建全产业链、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化挑战为机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实力以及通过“龙头”企业提高远洋渔业企业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8.
"蓝色粮仓"是包含海产品生产、加工及海洋水产资源环境养护等众多关联产业的集合体,是保障我国粮食和营养安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然而,"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给近海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制约了我国"蓝色粮仓"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资源衰退状况严重、近海捕捞难以维持、养殖环境问题突出、水产品安全问题凸显等问题,并提出了控制近海捕捞产量,推进捕捞业转型升级、优化海水养殖模式,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加强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业价值链、加强渔业资源保育工作、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等对策,以求为我国"蓝色粮仓"建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产业链建设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阵地,提升海洋渔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为进一步提升海洋渔业区域产业链联动水平,深入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本文基于产业链多维内涵,从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空间链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 和障碍度模型,对2006-2020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 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措施。结果表明:(1) 时间上,研究期内中国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向好,各维度贴近度数值均呈现不同程度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创新链维度贴近度数值较高且稳定增长,价值链和空间链维度贴近度数值增长较快,供应链维度贴近度数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 空间上,中国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在四大维度中优势和劣势各不相同。(3) 优劣层级划分上,研究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层级较为明显,其中山东表现最好,河北和海南较差,除江苏、上海、广西三个活动要素外,其他地区发展稳定,呈刚性结构。(4) 影响因素上,创新链水平对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阻碍最大,价值链水平和供应链水平也有一定影响,研究期内第一障碍因子分别是X1水产技术推广经费、X5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技术成果数量和X3渔民技术培训期数。产业链视角下研究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可促进现代渔业体系向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PEST矩阵的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健康养殖业是实现现代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受资源环境约束与向海经济战略转变的双重影响,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发展呈现新的态势。文章运用SWOT-PEST复合分析矩阵,对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发展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的优势在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同时存在全产业链布局不足、组织化水平低、核心技术缺失和成果转化不力等劣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增强国际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提升海水养殖质量成为可能,但也应警惕国际贸易壁垒的种种限制;应着力从内部提升海水养殖业竞争力,提高行业门槛,净化行业生态,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持,促进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娟  范迪 《海洋科学》2004,28(8):72-75
近20年来,由于中国工厂化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沿海育苗场及养殖场废水排放量与日俱增,近海水域环境严重恶化,从而导致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失衡、赤潮频发、病害滋生。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减少疾病传播,确保工厂化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在“十五”发展规划中对废水的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科委下达了国家海洋高新技术发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海水池塘养殖现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海水池塘养殖对滨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传统分散经营的养殖方式使周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最后从协调养殖生产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使海水池塘养殖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我国海水养殖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养殖产业规划滞后和养殖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若干问题。简要介绍"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研究"的立项背景和研究目的,鱼类、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容量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展示了近海养殖生态和养殖容量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一个范例。海水养殖的长远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沿岸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的和谐是支撑海水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总结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管理取得的进步并指出尚存在的问题。针对海水养殖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提出了海水养殖业的规划管理和海水养殖技术改进等方面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深远海养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我国近岸海水养殖空间越来越小,并伴随着海水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密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产业由近岸向深远海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我国黄海海域存在一个巨大的冷水团,可满足大西洋鲑等高端冷水鱼的养殖。文章论述了深远海养殖的必要性并对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购买的驳船用于改造成养殖工船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开展深远海养殖作业,利用远洋空间培育形成深远海养殖产业,实现海水养殖由近岸向深远海的跨越式突破。  相似文献   

15.
秦宏  张莹  叶川川 《海洋科学》2017,41(12):110-116
基于实现海水养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的研究视角。对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由海水养殖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并分析了每个子系统的构成要素,阐述了三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实现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耦合,可以提升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率,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是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 ,被称为我国海水养殖的第4次浪潮 ,发展前景十分诱人。我国目前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陆上工厂化养殖。本文拟就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0年代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的新进展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始于80年代初 ,80年代基本上处于起步和技术积累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多种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以及养成技术的日臻成熟 ,网箱养殖呈快速发展。1994年全国的海水鱼养殖网箱约160000只 ,至2000…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国际上海水养殖对沿岸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减少养殖污染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海水养殖主要通过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排放、化学药物的使用、养殖动物的逃逸、红树林的破坏等途径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减小这一影响 ,认为应采取提高人工饲料的质量、单一养殖系统结构优化和复合养殖系统的结构优化、处理养殖排放水、海岸带综合治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牡蛎(Osteroida)在中国水产品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国牡蛎产业稳定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产业化水平低和"靠天吃饭"等问题,急需建立以生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议进一步规范生产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风险保障机制,促进牡蛎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苏海洋产业是江苏经济增长的洼地, 也是未来增长的潜力所在。文章探讨了海洋价值链的延展和深化的各种模式, 并通过灰色关联法计算了江苏海洋价值链的实际关联情况。通过价值链的理论关联度与实际关联情况的比较发现,江苏海洋主导产业与陆域产业存在密切的价值链相关性, 这也是近年江苏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各海洋产业之间来看, 仍然存在着价值链各环节联系松散、价值链驱动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从价值链系统增值角度提出了提高江苏海洋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渔业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价值链分析对我国渔业产业进行了分析,认为根据产业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不同,我国渔业产业存在着以养殖、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为主的三种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