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们在对西沙群岛珊瑚藻科藻类进行研究时,发现在1975,1976和1980年三次采获的西沙标本中,有一种桔红色、灌木状的石灰质藻类,为数不少,个体大小不等,其中最大的一个标本长径达20厘米,短径约12厘米,多固着生长在死的鹿角珊瑚上,外形奇特,藻体极度钙化,匍匐的皮壳部上面具密集的突枝或灌木状分枝,略似具突枝的皮壳状珊瑚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毛状丽藻Nitella trichoides,密果丽藻N.myriocarpa和丛生丽藻N.aggregata等丽藻属的3个新种。毛状丽藻与Nitella gracillima和N.tenuissima很相似,但前者的一级射枝不到小枝全长的1/2,受精卵外膜具乳头状突起;后者的小枝分叉较少,末射枝由2—3个细胞组成。密果丽藻因具有能育小枝被胶质、配子囊生于小枝轮基部、藏卵器丛生等特征,可以和其它雌雄异株的异枝性丽藻相区别。丛生丽藻与密果丽藻相近,但本种的能育小枝不被胶质,配子囊不生于小枝轮基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微、小型藻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分布特点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经鉴定共有微、小型藻类459种,在海水和海洋底栖沉积物中发现的有283种;泥滩、沙滩、岩礁潮间带中发现的有281种;两者共同出现的有105种。其中,硅藻类占71.24%,蓝藻类占13.94%,甲藻类占12.64%,绿藻类和金藻类分别占1.53%和0.65%。这些种类大都为本区的新记录,为我国海洋微、小型藻类首次记录的有30种。根据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和温度性质,划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广布性类群、暖水性类群、温带性类群。此外,根据生境或生活方式不同,划分为两个生态类群:海洋浮游藻类、海洋底栖藻类或附生藻类;根据盐度的不同,又可划分为:淡水藻类、半咸水藻类、海洋藻类;还可以根据藻类个体大小的不同,划分为两个生态类群:海洋微型藻类、海洋小型藻类。  相似文献   

4.
于196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南,黄河堤坝北岸盐碱地积水洼中采得两号标本,经光镜观察表明,该新植物为鞘毛藻科一新属——辐枝藻属。辐枝藻为分枝丝状体,由匍匐部分和直立部分组成;匍匐枝彼此贴靠形成单层细胞厚的假薄壁组织;直立枝具粗壮的主轴和细的小枝;部分小枝末端细胞具一条长的鞘毛;每个细胞具一个周生、片状的色素体,蛋白核一至多个,具一个细胞核。该藻以动孢子营无性生殖,动孢子囊位于枝或小枝顶端。此新属仅一新种,为嗜盐辐枝藻。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盐田藻垫     
正盐田是在沿海利用日晒海水生长海盐的场所,在盐田的盐池底部通常会集合生长着一个由多种生物构成的生物群体,构成了一个狭小的生态系统,这就是盐田藻垫。它是藻类、细菌及一些原生动物在卤水环境中自然生长形成的,厚约0.5~1.5厘米,呈绿色或黄绿色。盐田藻垫对海盐的生长起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春季和夏季大潮期间在舟山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布设10个岩相潮间带断面进行底栖藻类样品采集。经实验室鉴定,春季共采集到36种藻类,其中红藻门19种,绿藻门9种,褐藻门8种,藻类的生物量为899.2~3 373.7g/m2,平均值为1 835.6g/m2;夏季共采集到23种藻类,其中红藻门12种,绿藻门8种,褐藻门3种,藻类的生物量为300.7~2 240.0g/m2,平均值为1 067.0g/m2。潮间带底栖藻类以暖温性种类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和夏季潮间带藻类的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分布不均匀,人为干扰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海蟹三珍     
海蟹的种类不少,常见而且经济意义大的有青蟹、梭子蟹和鲟。青蟹,也称锯缘青蟹,头胸甲短而较宽,两侧无长棘,几近椭圆形,青绿色,大个体通常有10厘米长,14厘米宽。螯足不对称,较粗壮,第四对步足扁平似桨,适于游泳。青蟹喜食腐肉,也捕食藻类,栖息于温暖而低盐度的浅海,在有海水渗入的河涌沟洼亦可长期生活,青蟹为重要食用海蟹之一。味清甘鲜美,但肥瘦不同,优次有别。它脱壳后一段时间比较瘦,称水蟹;此后肉渐丰满,肥实的雄蟹和未受精的雌蟹,称肉蟹;而受精后的雌体,经育肥卵巢成  相似文献   

8.
藻类生产性培养的数量关系及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贝类育苗中藻类培养的好坏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但人们在藻类培养时 ,更多考虑的是温度、盐度、光照、pH值、营养盐等生长因子及一些日常管理。事实上 ,仅考虑这些因素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考虑各级培养间藻类浓度、藻类数量、每日所需投饵量、气候变化、污染等诸多动态因子及它们间的相互约束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藻类培养处于良好循环状态。许多厂家藻类培养的失败 ,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处理好这些因子。为此 ,作者总结多年来生产性培养经验 ,把这些动态因子转化为对藻类数量的影响 ,按照数量变化来预测未来天数藻类的培养趋势 ,…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的微、小型藻类的丰度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海水中浮游藻类的年平均丰度为120×104个/m3;沉积物中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为216×104个/cm2;潮间带中微、小型藻类年平均丰度为196603个/g或17793个/cm2。海水中微、小型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夏季高于秋季高于春季高于冬季;潮间带以个/cm2表示的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春季高于夏季高于秋季高于冬季,这与大型海藻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以个/g表示的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春季高于秋季高于冬季高于夏季,这与大型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南麂海域微、小型藻类丰度与盐度、溶解氧浓度呈正相关,与营养盐(N、P、Si)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大连石庙鲍育苗池冬,春季底栖藻类的组成作了调研,共发现藻类57种(含变种),其中有24种及变种为辽宁省新记录。藻类组成有如下特点:硅藻种类比较丰富;冬、春季藻类群落组成有一定的主次,演替表现十分明显,种类的重现率不高。  相似文献   

11.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的孢子分为四分孢子及果孢子二种:四分孢子为无性的孢子体所形成,果孢子为雌配子体的生殖细胞受精后所形成。四分孢子及果孢子多形成于藻体的中部以上的小枝上,这种小枝称为孢囊枝。石花菜的孢子即从孢囊枝上放散出来。石花菜的四分孢子及果孢子每天放散的时间与数量之间的规律,日本的须藤(1950),  相似文献   

12.
羊栖菜属于褐藻门,马尾藻科,俗称假鹿角尖、黑菜。藻体黄褐色,干后呈黑色,株高12~40厘米,最长达1~2米。固着器为圆柱形的假根,主干直立,圆柱形叶。生长在低潮线附近和低潮线以下岩礁上,喜生活在水清流大的外海区,是多年生藻类。 羊栖菜是一种食用海藻,我国南北各地人民都喜欢食用,日本人最喜欢这种菜。制成品主要有两种,即素干羊栖菜和煮干羊栖菜。在  相似文献   

13.
赤潮科学中藻菌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水生生态系统中,微型藻类与细菌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细菌对藻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细菌吸收藻类产生的有机物质,并为藻类的生长提供营养盐和必要的生长因子,从而调节藻类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细菌也可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抑制藻细胞的生长,甚至裂解藻细胞,从而表现为杀藻效应。而藻类对细菌也有相似的两方面作用。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人们在研究浮游植物水华和赤潮的发生、发展、衰落与消亡的机理时,不能不考虑细菌的重要性,其中细菌杀藻现象则为利用微生物防治赤潮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本文在近年来国内外有…  相似文献   

14.
浙江6个列岛大型底栖藻类分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七星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的实地调查,结合浙南3个列岛(七星列岛、南麂列岛和洞头列岛)和浙北3个列岛(渔山列岛、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物种组成的有关文献,构建大型底栖藻类基础数据库。采用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分类差异变异指数∧~+、G-F多样性测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开展分类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6个列岛藻类在目级和科级的相似性很高,其值均在0.800以上;洞头列岛的△~+值最高(77.42),中街山列岛最低(72.65),这表明洞头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中街山列岛藻类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七星列岛的∧~+值最高,达942.00,南麂列岛最低,仅865.12,这表明南麂列岛大型底栖藻类在不同分类阶元分布最均匀,七星列岛的藻类分布较集中;南麂列岛无论是F指数、G指数还是G-F指数的值均比其他5个列岛高,依次为18.62,4.40和0.76,这说明南麂列岛藻类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本研究构建了6个列岛大型底栖藻类资源与分类多样性基础数据库,为有效保护和管理大型底栖藻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圣地亚哥的一个实验室里,几乎所有的试管都装满了绿色的藻类,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可以避免池塘藻类生长产生的浮渣。试管里装着不同种类的藻类,它们之间进行着生长竞赛,这种竞赛是一种快速生长的进化,其目的是要产生一种"超级藻类",这种超级藻类能高效地将太阳光能和二氧化碳转变为脂类或者油类,然后这些脂类或者油类经过提炼和加工,最终形成汽油或燃料。  相似文献   

16.
陈春福 《海洋与湖沼》1981,12(1):100-10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鸿钧等同志编著的《中国淡水藻类》一书,最近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广泛发行。 藻类是最简单的光合自养生物。依其大的生态环境,分为海洋藻类和淡水藻类。淡水藻类种类繁  相似文献   

17.
浮游藻类对溶解态氮的吸收同化是湖泊氮生物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探讨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15)N稳定同位素添加实验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卡德藻(Tetraselmis sp.)、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以及盐水隐藻(Rhodomonas salina)为研究对象,从浮游藻类氮素吸收时间、营养盐基质以及藻种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五种藻类对铵氮(NH_4~+-N)、硝氮(NO_3~--N)、尿素氮(Urea-N)三种形态氮的吸收特征。研究发现:(1)浮游藻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均在1h时吸收速率最高,其氮素吸收过程为快速吸收。(2)浮游藻类优先吸收还原态氮,其中NH_4~+-N吸收速率最高,当培养周期为1d和4d时浮游藻类对NH_4~+-N吸收速率的均值分别为4.05和4.15μmol/(L·h);浮游藻类对Urea-N吸收相对偏好系数为25.18—713.42,表现出对小分子溶解态有机氮的特定偏好性。(3)不同藻种对氮素吸收具有不同特征,其中,剧毒卡尔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速率均为最高,而铜绿微囊藻的吸收速率均为最低;不同藻种不同培养时间氮素吸收速率差异与浮游藻类生长周期等特性有关。不同浮游藻类对不同形态氮素表现出吸收特异性,对水体氮负荷和浮游藻类水华优势种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 藻类是光合自养的低等植物,早在32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从微米计的微观藻到长达百米的巨藻,种类繁多。其中绝大多数为水生,分布在淡水、半咸水、海水和盐湖中,生态习性多样。在极地和温泉中也有藻类生长,一些藻类具有自身固氮的能力,不少藻类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而且含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作为人类营养和保健品来源已有悠久历史。藻类在原初生产力、水体自净等方面都起着重  相似文献   

19.
水动力与生态耦合的赤潮藻类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岸海域赤潮藻类生长及分布的特点,将简化了的赤潮藻类模型与水动力学中的对流扩散方程相耦合,建立了一个水动力与生态耦合的赤潮藻类生长的深度模型。模型中用一个积分形式的指数函数模拟了藻类生长过程,用一个一阶线性函数近似模拟了藻类的死亡过程,用藻类浓度的一阶导数项模拟藻类的输运过程,用浓度的二阶导数模拟了藻类的扩散过程,并用高精度的三阶迎风格式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正确的反映藻类的生长特点,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自然水样微型藻类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海洋微型藻类为研究材料,探索和建立了适用于自然水样中低浓度微型藻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海洋微型藻类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厦门西海域真核藻部分种群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