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的房价出现了轻微的上涨趋势;房价收入比出现了较快的回落,逐渐接近国际公认的3-6倍;房价与房价收入比的地区差异极大,不能把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可能有泡沫的现象夸大为全国所有地区存在泡沫。认为存在房价上涨过快和投资规模过大两个特点的看法,不符合市场经济理论。提高人民的购房能力,除了压低房价外,还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
袁立明 《地球》2011,(2):88-89
2010年底,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通知》中,适时开征高档住房房产税赫然在列;稍后不久,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广东肇庆参加一个房地产博览会时表示,房产税并不能解决目前楼市的困境,言语中对于房产税持保留态度,一时引发社会热议。  相似文献   

3.
段雯娟 《地球》2014,(8):46-49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经历过,像中国现在正在面临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如此之大或如此之快的增长。”世界银行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如此开篇。在这之后的十年,中国的“垃圾围城”问题愈加逼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及俊虎 《地球》2013,(12):34-3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被列为三大改革突破口之一。该新政赢得了不少赞同的声音,认为此举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解决小产权房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且有利于平抑房价;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5.
李艳琴 《地球》2011,(4):106-109
一位在北京生活了22年的朋友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三里河南横街这个地名。大多数人对这条街的描述是:国家发改委后面那条小路。  相似文献   

6.
用中小地震波谱研究华北北部地区的应力场和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华北北部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些大地震,近年来有些地方地震活动水平较高,也发生过一些大地震。目前和不久的将来会不会发生大地震,这是一个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试图从波谱分析测量应力值着手,分析这一地区的应力场和地震危险性。如果测量出某地区应力值较高,同时用其它资料又能确定其应力积累速度较快就可以预言此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较大,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较大地震。  相似文献   

7.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默拉皮火山是一座安山岩质成层火山,它呈现长期的喷发活动。在喷发活动期间,一个内生的火山穹丘连续地生长。粘性熔岩丘形成不稳定的块体。这些块体或者崩塌或者变成火山碎屑流。在火山没有呈现任何地表活动的时段内,火山内部的过压缓慢地增加。火山的不稳定期从一个爆发阶段开始,其间前一个熔岩丘部分被毁。在1990~1995年之间我们观测到了不同时间常数的地磁变化,其中包括1990年8月26日的一次气柱喷射以及1992年1月20日和1994年11月22日的2次喷发。与其他类型的活火山相比,本工作中所观测到的火山磁变化是很小的,至多为几个nT。为了区分与总体活动有关的变化及与每一个非休眠阶段相关的变化,必须把这6年时段内不同时间常数的变化分离开。在消除了台网内每个台站磁场的长趋势变化之后,所有地磁差值问的明显相关性便显示出来。中期变化呈现出2轮活动性,它们与导致1992年和1994年喷发的地下火山体系内的应力场演变相吻合。1995年5月开始了一轮新的活动。在确定的每轮活动期内,快速的火山磁信号都与应力场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1991年5月,1991年9月,1993年2月和1993年12月……)。某些火山磁变化是短期前兆信号,如1992年喷发前3个月内幅度达1.3nT的下降变化。地磁资料、地震活动性和地表现象间的对比表明,与默拉皮火山各轮活动期有关的中期火山磁变化是由压磁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希望对某件事判断得十分肯定,或对某个问题回答得十分明确,然而在现代科学的许多领域中,对一些问题下结论却并不那么简单.就拿我们日夜居住的地球来说,有人就归纳过许多大问题,如在其几十亿年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地球是热了还是冷了,是大了还是小了,是重了还是轻了,是转得快了还是转得慢了,等等,都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其中不少问题至今依然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这一方面固然是人们的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尚未达到足以给出明确结论的程度,而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往往对于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本来就难以用一个简单的结果来加以定论.“十年一震”的说法是属于地震活动周期性的范畴.因此,这里简单介绍一点关于地震活动周期性问题的研究情况.地震活动周期性问题是地震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本世纪初以来,地震学家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地震周期性问题展开了争论.世界上一些非常有名的地球物  相似文献   

9.
正1966年美国帕克费尔德地震,美国地震科学家发现该地区的地震规律,即是每隔22年,该地区会发生一次6.0级左右的地震,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期性预测地震。最近发生一次周期性地震,是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7.1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上百人死亡。发生地震时墨西哥正在进行32年前该地区的大地震纪念活动,墨西哥在同一个地方也曾发生过7.0级大地震。地震活动的时空周期性是  相似文献   

10.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科学与历史问题。否定其最大的理由在于因历史记载产生的矛盾。依《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建造候风地动仪,而其卒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在此期间,《后汉书》只记载过一次地震,即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的甘肃陇西地震。一般认为候风地动仪记到的是此次地震。矛盾之处在于对公元138年甘肃陇西地震的历史记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后汉书·五行志》 记载当时京师“裂城廓,室屋坏,压杀人”,即在陇西地震的同时,京师也发生了破坏性的地震;而《后汉书·张衡传》却说“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记载的是在陇西地震发生时京师并无任何有感地震发生。由此,有人认为,在公元138年候风地动仪记录地震的同时京师就已经发生强烈有感地震了。人都有感,地震动仪记到也就不足为奇了。更进一步,由于历史记载出现矛盾,地动仪无出土实物,发明后很快遗失,因而就认为候风地动仪历史上并非真实存在,其存在性值得怀疑。本文针对这个记载矛盾做出另外一个解释,论证在东汉时有两个京师,一是长安,一是洛阳,京师震指的是长安,而候风地动仪放在河南洛阳。从而对历史记载中的矛盾有所解释,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候风地动仪存在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胶东半岛两次疑难历史地震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健  蔡克明 《中国地震》1998,14(3):43-50
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该区曾发生过1046年,495年虞丘山两次历史地震。但在确定地震参数时,由于历史原因,对史料中记载的“虞丘山”的位置说法不一,因而,对这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存在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赵旭国 《高原地震》2008,20(4):63-68
甘肃及邻区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开始,中国历史典籍记载了发生在甘肃的600多次地震灾害,其中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明清以后,与明清时期私撰史籍,方志盛行不无关系。西汉到元末近1600年间的地震灾害记载相对较少,但认识这一时段甘肃地区的地震灾害对认识甘肃省的地震全貌至关重要,基于此认识,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撰写此文简要介绍了从西汉惠帝二年开始有地震灾害记载到元末这一历史时段里各个时期的地震灾害情况及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不少群众向市地震局询问上海地区的地震情况,地震局有关领导同志对群众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了回答.这些问题是:问:据传外国电台最近广播称,上海在近期内要发生大地震,这消息可靠吗?答: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上海是属于少震弱震地区,历史上除了1624年发生过一次5级左右的地震外,至今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当然,由于目前对地震预报尚处在研究探索阶段,我们需要对上海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严密的监视,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但是,现在并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上海在近期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所传外国电台广播上海在近期内要发生大地震之说,并无此事.纯属谣言.不要相信.事实上,  相似文献   

14.
创刊启事     
地震是人类至今未能克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且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发,地震灾害有增无已。二十世纪的地震历史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在我国,近二十年来,已经发生过邢台、通海、海城和唐山这样灾难严重的大地震以及许多次中等破坏性的地震。因此,预防地震、减轻地震灾害已成为举世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地  相似文献   

15.
1556年1月23日午夜,渭河盆地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地震。这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历史地震之一。本文讨论了近年来对这次地震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大陆区域地震台网的小震目录,绘制震中分布图。可以发现,汶川8.0级地震后,甘东南一甘青川交界即N30°~37°,E98°~106°范围内形成了几个小震丛集的地区,它们分别是:甘肃碌曲、甘肃礼县、迭部一白龙江断裂带、青海久治、四川马尔康和黑水地区。从历史大震分布来看,有地震记录以来,1654年在甘肃礼县附近发生过甘肃天水南8级大震,  相似文献   

17.
阮春菊 《地球》2023,(5):36-39
<正>“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雪水煎茶”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不少。《红楼梦》中就多次写到“雪水煎茶”的情节。比如第41回: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闻香涌泉     
林晖 《地球》2014,(6):90-95
浙江临海涌泉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由于工作关系,我对涌泉远观近察,结下了十年之缘,自以为这诸多故事可以一个"香"字串联概括,纲举目张。故事的精华也就是"香"的文化。涌泉之香,主要有两种表象:一是无核蜜橘的花香、果香;一是延恩寺的佛使之香。涌泉的行政区域从晋代的长乐乡算起,已有近二千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空间图象问题引起了人们新的兴趣。1976至1979三年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即跨度约500公里的阴山山前黄河谷地,接连发生1976年4月6日和林格尔6.3级地震、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和1979年8月25日五原6.0级地震。除这三次强震外,此期间还发生了一系列震群和4级以上地震。地震强度之大,频度之高,时间之集中,在内蒙古地区有资料记载以来是未曾有过的。 分析内蒙古中部地区近代历史上的地震活动,可发现该区1929至1936年曾出现一次地  相似文献   

20.
喀什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什河断裂带是我国北天山西段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第四纪以来垂直运动速率为3.8毫米/年,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沿断层带造成长达80公里的形变带,史前地震也很活跃,经初步研究,断裂带至少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活动,大震复发周期为2000—25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