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7,(6)
<正>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下,土地整治更多的承担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责任。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推进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有力举措,通过挖掘土地潜力、强化土地质量和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国土资源局在第二轮土地整治中,为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和引领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多年整治实践、实干摸索,在旗委、政府  相似文献   

2.
马云川 《地球》2013,(1):22-24
正土地财政,简单地说,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支出,也叫第二财政。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和补给财政需求。土地财政之所以备受诟病,是因为地方政府借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是在交易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往往凭借公权力强行征地拆迁,低价收购他人的土地使用权,然后高  相似文献   

3.
美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减轻地震灾害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准确地鉴定、评估和准确地描述具有较高的或中等地震危险性的地区的地震灾害。美国地质调查局是负责这一目标的主要机构。鉴定和描述地震区是实现减轻灾害的第一步。当地震区被确定下来且其地震势也被定量化之后,就必须对居民、建筑物和生命线的地震灾害和危险性进行鉴别、评估,并编制有关文件。各级政府和私人部门对建筑方法、土地利用规划和防  相似文献   

4.
张佑一  刘奎峰 《地球》2012,(3):46-46
近日,国家土地督察派驻地方的督察局密集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2012年新一轮"土地"问责拉开序幕。国土资源部官员透露,2011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75.1万亩,其中耕地26.4万亩。全国有266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国土资源部的首次问责依据是2009年度的卫星图片执法检查结果。73个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国土部门负责人被给予  相似文献   

5.
蓝颖春 《地球》2014,(6):100-103
均田制是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使用权归其所有。土地为国有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资讯     
《地球》2018,(2)
正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近日已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任务、技术路线与方法、主要成果、组织实施等作出明确规定。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形式组织实施,按照"国家整体控制、统一制作底图、内业判读地类,地  相似文献   

7.
段雯娟 《地球》2013,(6):31-34
正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有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开展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取得显著成效。作为土地管理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土地督察机构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在加强土地管理的活动中,扮演着18亿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技术部门负责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维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在地震发生后,负责提供应急指挥场所和震区基本情况、辅助决策建议、地震应急专题图等文件、图件。在国内最近几次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政府和社会民众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9.
地方     
《地球》2012,(9):10-13
乌鲁木齐:多措并举加力处置企业违法用地 为促进各辖区政府对土地变更调查违法用地图斑项目进行整改,降低辖区政府违法用地比例,新疆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全市土地变更调查违法图斑整改报批工作,处置了新疆中重管道制造有限公司违法监测图斑面积2.27公顷等一些企业违法用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佑一 《地球》2012,(3):48-49
(2012·01·23-2012·02·22)关键句:土地问责约谈进行中土地问责机制常态化。从国土资源部部长约谈市长,到各地国土督察局领导约谈区长。看架势,将土地问责在常态化下,还将一层层展开。这足以体现了中央保护土地的决心。近期,国家土地督察派驻地方督察局开始密集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截至目前,已经约谈了重庆、四川、宁夏、青海、贵州、湖北、浙江、福建以及上海9个省(区、  相似文献   

11.
全球地震危险性评估计划(GSHAP)的全球地震危险性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生命损失及财产、社会和经济破坏取决于对地震危险性的可靠评估。国家、州、地方政府、决策者、工程师、计划者、应急响应组织、建筑者、大学以及公众需要地震危险性评估 ,以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进建筑设计和建筑方法 (包括实施建筑规范 )、应急响应准备计划、经济预测、住房和实施决策以及更多类型的减缓危险的工作。GSHAP旨在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全球减缓危险 :提供可用的全球地震危险性框架 ,并负责向任何国家或区域机构提供适于他们所需的更详细的研究。 GSHAP是国际岩石圈计划( ILP)在国际科学协会理…  相似文献   

12.
<正>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城市诞生的缘由之一。自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以来,各界人士纷纷从不同角度解读。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恰是"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在以往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的新城、新区快速扩张,但呈现低密度、分散化的特征,土  相似文献   

13.
张佑一 《地球》2011,(5):10-11
这是一个极其值得关注的变化。4月26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按照国务院3号文件,今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将直接由政府一把手负责。各省区市的政府一把手今后不仅负有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还必须利用和发展好森林资源,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秋香 《地球》2011,(10):22-24
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查出闲置房地产用地2648宗,面积11944公顷(17.9万亩)。国土资源部早在1999年4月就已发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在目前土地供应紧缺,城市住房紧张的情况下,为何还会产生近18万亩房地产用地闲置?政府又该如何规范这种现象?为此,《地球》记者专访了中国土地勘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如何利用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围绕在2020年将我国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市化战略。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用地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农业转型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才能利用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配置怎样才能适应、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姚鹏飞 《地球》2013,(12):1-1
<正>民以食为天,民以地为本。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可以说,一部土地变迁史就足以浓缩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延绵千年的古老农耕文明给中国人的心里深深烙上了对于土地的眷恋和希望,也书写了无数或喜或悲的动人故事。土地问题,向来是影响极为深远的核心问题。不久前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7.
肖金成 《地球》2010,(6):11-12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推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本是在集体经济体制下的劳动报酬分配制度,后来演化为一种土地产权制度,政府为此还颁布了土地承包法。这部法律对承包制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应该正视,否则将影响我们制度创新的脚步,制约“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明明 《地球》2011,(12):90-91
滩涂和围塘属于土地还是海域,这不仅是一个定性的问题,还是一个定量的问题,即政府回收其使用权时农民能得到多少赔偿。11月11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一场关于沿海滩涂围塘与海域关系法律研讨会。会议主要就滩涂和围塘的属性进行了探讨,来自法律各界的专家和政府官员均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9.
赖水牯 《地球》2014,(7):110-110
近年来,宜春市袁州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用地需求急增。宜春市政府每年下达袁州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00亩,而每年用地需求量达3000亩需求缺口大,造成项目落地难、违法用地多。解决这一矛盾,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是当前摆在国土部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刘艳 《地球》2014,(7):68-71
今年的6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主题是“绿化荒漠,美丽中国”,旨在唤起全社会保护和改善荒漠生态的意识,凝聚更多力量投入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1994年12月,第四十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土地荒漠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20年来,我国政府领导沙区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