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沿海现代海平面变动和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光  丁丽青 《热带地理》1995,15(3):252-257
近30年验潮资料的年变速率的估算结果表明,华南沿海平均以1 ̄1.2mm/a速率抬升。新构造运动使各个不同岸段相对的海平面变动有如下差异:珠江三角洲和雷琼地区东海岸的海平面抬升速率明显超过1mm/a,闽东、粤东沿海则小于1mm/a,甚至呈下降趋势,局部岸段(如台湾海峡西岸)因海洋水文影响其上升速率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综合开发小流域土地资源是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针对小流域的实际合理安排和综合开发,兼顾到农民的远近利益,减轻或根除自然灾害,通过贫困山区小流域的综合开发达到脱贫目的。坡度和海拔高度等对山区小流域不同区(带)物能结构和运动特征有较大影响,影响到坡面径流作用和水土流失状况,据此山区小流域分作了三个区(带):基本无侵蚀的分水岭区(Ⅰ区),严重水土流失的陡坡区(Ⅱ区)和物质运输沉积区(Ⅲ区)。Ⅰ区位于坡缓的分水岭地带,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集水技术,开展农作物种植,通过某些动植物改良土壤结构,在该区可安排某些农业、林业、牧业生产,以提供粮食、“三料”和林副产品。Ⅱ区是小流域中的陡坡地带,坡陡、岩石裸露,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应该以林为主,采取综合保持性利用措施,以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长期效益。Ⅲ区位于沟谷地带,也是山区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应突破“沟谷型”农业发展模式,在Ⅰ区和Ⅱ区多想办法,变沟谷农业为立体农业,促进小流域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40Ar/39Ar法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东部产出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重新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45D安山质熔岩和262玄武安山质熔岩的等时年龄分别为(105.62±2.11)Ma和(111.48±2.23)Ma,其40Ar/39Ar初始比与尼尔值相当,岩石中不含过剩氩,表明等时年龄代表岩石真正的形成年龄。脉状产出的A9352细晶岩的40Ar/39Ar坪年龄为(96.7±1.6)Ma,计算得到等时年龄为96.6Ma,晚于熔岩喷发而形成。新的年龄数据证实了鲍勒斯山组火山岩形成于白垩纪。白垩纪火山活动曾影响了整个利文斯顿岛,在赫德半岛出露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曾被较年轻火山岩所覆盖,构造抬升使其出露。  相似文献   

4.
香港/澳门近72年海平面变化曲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取1959年为接口,将澳门的前段记录(1925 ̄1958年)与香港的后段记录(1959 ̄1996年)连接起来,统一按香港海图基准面起算,可以得到最近72年(1925 ̄1958年)均一的海平面月均序列。海平面曲线反映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存在异常高海平面和异常低海平面。按香港和澳门的验潮资料,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8±0.1mm/a。海滩岩的高程、地震活动、地形变化表明: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构造处于相  相似文献   

5.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新兴的环境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定量测算了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养分流失损失、水分流失损失和泥沙流失损失3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应用已建立的土壤流失方程进行了滇东北山区基于可持续利用的耕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壤抗蚀年限为主要指标,将山区耕地适宜性和可持续性程度分为高度适宜(高度持续)、中度适宜(中度持续)、低度适宜(低度持续)、有条件适宜(有条件持续)、不适宜(不可持续)5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流失方程在山区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山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1.7%,搞好山区的国土整治,对发展本省的经济至关重要。据调查,山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9300万亩,其中太行山区为2000万亩,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66.6%。全省山区平均每年流失表层土6400万吨,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山区农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以山区的自然生态单元——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既可统筹安排上下游、左右岸、坡沟滩、农林牧之间的关系,又可达到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运用水土资源的  相似文献   

8.
与"冰臼论"再商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势及龙鲸河的谷中现象是地壳间歇式上升造成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作用相交替的结果,宽谷(或U形谷)并不一定就是冰川谷。分布于河床上或谷坡上的花岗岩巨块是花岗岩巨型球化风化产物被洪水从上游带来或从谷坡  相似文献   

9.
贡嘎山区在全新世初期(10000-7500aBP),气候渐暖,冰川后退,泥石流发生频次剧增;中期(7500-4000aBP),出现高温气候,冰川强烈后退,沉积物则以冰水河流相为主;晚期(<4000aBP),气候转冷,出现新冰期。嗣后,气候转暖,但有三次明显的冰进过程;400aBP前,气候再度转冷,出现小冰期。大量的泥石流点是出现在气候转暖、冰川退缩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0.
论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及其有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子生 《山地学报》2001,19(5):436-445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是水土保持学科和山区园土整治的常用概念,但长期以来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即便正规教材、词(辞)典、知识性普及读物也是如此,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在对土壤侵蚀过程、水土汉失内涵、土壤侵蚀量与流失量计量单元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探析、并对现有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种种解释进行评述基础上,从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特殊任务以及《水土保持法》的精神实质出发,按通俗性、大众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合理、可行的界定,得出了一些基本认识和体会,愿有助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水土保持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柯林斯冰帽两支冰芯层位记录证实了该冰帽主冰穹顶部(海拔约700m)属暖渗浸带,小冰穹顶部(海拔约250m)属渗浸带。雪、冰的层位分布和密度变化包含了一定的测年信息。主冰穹顶冰芯密度-深度曲线在表层呈现韵律性变化,与层位记录中的融化冻结现象相对应,据此粗略划分年层,断定当地年积累雪层厚度为3-3.5m,折合水当量1650-1925kg/m2a,年平均积累速率约为2.0m/a(冰当量)。主冰穹顶成冰深度为38-39m,此深度以上密度自上而下缓慢增加,但以下由于含水层的出现,密度迅速升高,在5-6m区间达到900kg/m3。小冰穹冰芯除表层外,密度基本在800-900kg/m3之间,冰芯中雪冰互层,存在污化面,40m以下发现很厚的火山灰沉积物。小冰穹平均年积累率约为0.7m/a(冰当量),成冰深度7-8m,成冰年限为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2.
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利用图是综合表示滇东北山区各个坡耕地单元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专题地图。该图表示的基本内容是坡耕地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级别、侵蚀强度、可持续利用程度、合理利用方向与措施。以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编制了该图。该图的编制为治理本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极长城湾夏季叶绿素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2月~1993年3月、1993年12月~1994年2月、1994年12月/1995年3月连续3个夏季期间在南极长城湾进行了海洋生态系统调查,利用获得的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2/1993年夏季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79mg/m3,变化幅度也最大,为10.10mg/m3。连续3个夏季的年际变化趋势是3.79mg/m3(1992/1993)>1.80mg/m3(1993/1994)>1.20mg/m3(1994/1995)。而变化的幅度也同样依次为10.10mg/m3>6.57mg/m3>2.41mg/m3。所获得的结果与南极地区相同季节其它近海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进行比较得知:除Gerlache海峡(1959年1月)11.60mg/m3和McMurdo海峡(1961年12月)56.10mg/m3外,这次调查结果属中上水平。本文还对该海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气核试验所产生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37)Cs为示踪元素,分析了陕西省子长县黄土峁玻耕地 ̄(137)Cs的坡面分布特征,计算出该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6380—8890t/[(km) ̄2·a];坡地底部剖面6和剖面14的土壤堆积速率分别为280和4230(t/[(km) ̄2·a];该坡地剖面线1和剖面线2方向上的泥沙输移比0.96。  相似文献   

15.
湖北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深层地下卤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潜江凹陷是我国东部的一较大型油盐沉积盆地.凹陷内的Q组(渐新统)含盐系地层是一套内陆盐湖相沉积,其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固体盐类,而且卤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卤水为高矿化度、高SO含量、低Ca(2+)、Mg(2+)含量的硫酸盐型陆相古盐湖沉积卤水.卤水的pH值平均为5.66,总矿化度平均为283.25克/升.水盐体系主要为Na,K//Cl,SO4-H2O,古卤水水化学类型为Na2SO4亚型.卤水中含近28种化学成分,SO的平均含量达9665.8毫克/升,Ca(2+)和Mg(2+)的平均含量才分别为899.4毫克/升和173.8毫克/升.K、B、Li、Br、I等的含量较大,K、B、Li的含量随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r、I的含量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随SO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卤水中绝大多数离子的含量在沉积盆地浓缩中心区大,在理深较大的第四、五、六水层高.  相似文献   

16.
“粤东”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地名,然而在古代与当代的地理意义迥然不同。即使在当代“粤东”也有几种解释,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探寻“粤东”较为合理的地理意义很有必要,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文章首先根据历史文献,梳理了古代“粤东”一称地理意义的演变,然后以定量的方法统计当代学术界和媒体界对该词的使用。研究表明:由于古代“粤”的地理意义不断缩小,“粤东”的指代范围随之逐渐变小。当代“粤东”的地理意义至少有4种,以“粤东五市”最为学术界和媒体界认可。结合经济发展和自然地形特征,分析了当代“粤东”几种地理意义的优劣,最后提出“粤东”的统一定义:位于广东东部,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与梅州5市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沈陆澄  陈中  侯璐璐 《热带地理》2022,42(10):1628-1639
以文化城市群为角度、潮汕文化为切入点、粤东文化城市群为案例,系统梳理其城市群发展脉络并分析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粤东城市群的空间形态随潮汕文化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而发生改变,呈现从西北逐渐向东南拓展的特征,单个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精细化、密布局的特征,城市群空间格局则经历了“带状—人字状—梳状—圈层式”的演变;2)“精细、重商、外向、融合”等潮汕文化要素分别在粤东城市群发育的4个阶段发挥着不同影响力,其中,“精细”和“重商”深刻影响着城市群个体化发展阶段的空间特征,“外向”和“融合”引领城市群集团化发展结构;3)文化城市群的演变实际是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信息时代复合型新文化等多种要素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实现梯度式推演的结果;4)在不同时期,文化要素作用尺度从微观建筑建设层面逐渐扩大至中观城市景观层面,最终形成基于地方文化认同的城市群层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山区是我国的水源地及生态屏障,它们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内容。研究归纳出山地发展的“巴音布鲁克模式”:(1)天鹅及其生境的绝对保护(核心);(2)建立可持续牧业(主体);(3)规范和发展旅游业(突破口);(4)西蒙古土尔扈特传统文化的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国西部山区的发展模式都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自然保护)三个圈层(与当地主要土地资源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与当地特有资源相联系的新兴产业,当地民族文化保护)。这种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的思想,同时考虑到促进地区新老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元谋侵蚀沟谷高投入开发治理具有一次性投入高、收效快、效益高特点,经济内部收益率59%,投资回收年限4.29a,经济效益费用比3.71;植被覆盖率由<15%提高到91%,土壤侵蚀模数由16381t/(km2·a)减少到<200t/(km2·a);流域的开发治理使住在沟口的居民安居乐业、108国道畅通.  相似文献   

20.
在应用新近建立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测算该流域各县(市、区)年均土壤流失总量和各地类年均 土壤流失量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总体特征、各地类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坡度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 征,为因地制宜地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