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陇东南地区大到暴雨当时场环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CEP 1967~2000年再分析高空格点资料,分析了大到暴雨当时场高低空环流气候背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经验及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拟拟合,分月建立了大到暴雨3种类型(西高东低、平直或波动、西低东高)的高低空环流气候模型及距平差值场,从而为以后分析预报成因、建立预报因子库及短期预报建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陇东是指34-36°N、104一108°E范围以内的地区。它受青藏高原和秦岭山脉影响,气候特点明显别于其周围地区。研究该地区降水特性及其产生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多年统计资料和实践经验,侧重研究陇东地区雨季(5-9月)出现大到暴雨天气规律及其环流形势表现、水汽输送特点,以便实际工作时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发生在2012年8月10日门源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卫星、雷达、自动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前期低层增温增湿有利于不稳定层结形成与能量积累,较强冷空气和中低层切变线触发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流区上空湿度层结构的差异,导致门源以雷雨大风等短时强降水为主;锋区较强,坡度大,在锋区上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与比湿,有利于对流性天气产生。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8日台风“麦莎”入驻波海,北京、赤峰等华北地区预报大到暴雨,赤峰地区实况只降了小到中雨,本文对天气实况和预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总结台风预报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0—2011年西藏高原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此期间高原大到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大到暴雨次数的空间分布、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到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和怒江流域;大到暴雨日数年变化呈单峰分布,7月大到暴雨最多;近32 a来,大到暴雨日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1998年前以2.6站次/(10 a)趋势增加,之后以12站次/(10 a)减少。通过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用合成分析法分析32 a来88个高原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其环流形势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副热带高压型、印度低压型、南北支槽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分别占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36%、17%、21%和26%,其中副热带高压型又可以根据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分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型、伊朗高压东伸型和两高夹一低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08年5月30日牡丹江地区大到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当高空有正涡度平流、低空有负涡度平流时,将产生强烈的动力作用,配合垂直速度场有强烈上升区,为这次大到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与降水落区对应比较一致,是这次降水过程重要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多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8年9月21日呼和浩特地区秋季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高西伸,地面西南倒槽是本次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2)700hPa西南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地面倒槽东移北上共同为降水提供了暖湿能量,对降水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在降水过程中,大气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使降水加强。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大到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甘肃省陇东南地区31个气象站1967~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区大到暴雨时空分布的主要气候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了该区暴雨及标准,其研究结果将为建立陇东南大到暴雨短期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ECWMF数值预报产品等,对2006年6月2到3日出现在西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来自于孟加拉湾的水汽不断向西南地区上空输送;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不稳定能量不断积累等有利于暴雨的产生。ECWMF数值预报对高空槽、低空切变的发展以及低层温度预报与实况基本一致,对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浙江省历史气温资料整理出1960—2010年倒春寒个例,对倒春寒天气的发生规律、区域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NC逐日平均高度场和温度场资料,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倒春寒前期500、700和850 hPa的环流特点,提出短期预报的参考指标,并对倒春寒天气的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1976-1995年的111次暴雨过程及1957-1996年的112次特征水位洪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锦江流域的洪水多为暴雨所致,洪水越大,与暴雨的同步性越好,反映了锦江具有山区雨源性河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库尔勒市2005-2013年暖季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当地大降水天气的发生的时间、强度特征,从天气预报的角度对大降水天气环流形势进行了分型、找出了产生大降水的中尺度触发抬升机制,建立了大降水天气的三种概念模型。研究得到库尔勒大降水影响系统包括低槽或涡东移型、南北低槽汇合型、锋区南压型以及脊前短波槽或西北气流型四类,降水触发机制分为冷锋触发类、干线触发类以及混合触发类三种。结合大降水发生前的影响系统、发生时抬升触发机制和雷暴降水天气形成的动力、水汽、不稳定条件以及大降水落区的显著特征的总结分析,归纳出包括了锋区急流类大降、低涡气旋类大降水以及低槽切变辐合线类大降水三种不同的库尔勒大降水天气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伊春地区5个气象站(伊春、嘉荫、乌伊岭、五营、铁力)气候资料,计算出与旅游活动有关的风寒指数,温湿指数,避暑指数.分析伊春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的优势和不足,为伊春地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大降水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2001年5—10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西安市大降水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归纳出5种大降水环流形势类型:低槽型、副高型(副高影响型、副高东撤型)、西南气流型、西北气流型、两高切变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利于西安市大降水的高低空环流配置和气象要素等特点,总结出相应的预报概念模型。并对2005-2006年的大降水过程套用指标检验,预报结论较可靠。  相似文献   

15.
杨绍洪 《贵州气象》2001,25(4):31-33
通过对黔东南州2000年汛期(4-6月)降水、温度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2000年黔东南州汛期的气候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黑龙江省1956-2009年222个龙卷风样本进行分类、分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F2级以上龙卷风的环流背景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龙卷风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956-1987年发生次数明显高于1988-2009年,一年中龙卷风主要集中在夏季,以7月最多,且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龙卷风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很少或不发生,松嫩平原腹地是龙卷风高发地带,其中绥化地区出现的次数最多;龙卷风灾害呈并发性,主要是风灾,往往伴有冰雹、暴雨、雷击及飞射物,使灾害加重;不稳定的形势场是龙卷风产生的基础,暖湿气流的输送,冷暖空气的强对流运动为龙卷风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2-06-08—09日大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初夏大暴雨是在副热带西风急流北撒,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风急流建立并向北推进的背景下发生的,即500hPa欧亚环流形势发生了明显调整,西西伯利亚低压东移,新疆高脊减弱,西风急流南压。西风指数和关键区指数的演变也反映环流形势的调整。在大范围的暴雨前夕,东亚低层存在一支东南风急流。  相似文献   

18.
“20110809”石家庄西部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雷达、自动站和GPS可降水量等高时空分辨率加密观测资料,对石家庄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的大气环境下,弱切变线的西摆北伸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的触发机制和预报难点,切变线位置是造成石家庄西部大暴雨的主要环流背景;强降水出现前大气水汽含量快速积累,GPS可降水量突升且存在着两个峰值,其中最大值刚好对应降水开始时间,次大值提前于降水出现时间16 h。强降水回波缘于主体回波、阵风锋以及新生回波的合并发展加强,CR、VIL和ET峰值分别达61 dBz、55 kg·m-2和17 km。在高温高湿的大气环境下,新生发展的回波、阵风锋、速度图上辐合、气旋或逆风区等都可以预示强对流天气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切变线冷区和暖区暴雨落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自动气象站、NCEP/NCAR再分析资料(1°×1°,逐6h)和WRF模式逐小时资料,对2010年6月30日—7月2日山东省暴雨过程的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具有暖区暴雨和冷区暴雨两种特征.暖区暴雨强度强、范围广、落区集中,位于925 hPa经向切变线右侧或者低涡的东南象限“人”字型切变线内、暖温度脊后部、地面低压前部南风区内;冷区暴雨区强度弱、范围小、落区分散,位于925 hPa经向切变线左侧、冷温度槽前、地面低压后部北风区内.冷区和暖区暴雨均位于大气可降水量大于70 kg/m^2的区域、低空急流顶端的左侧.低空急流与强降水同时开始或者低空急流提前1h开始,降水强度最大时段出现在850 hPa风速跃增后1~3h.只有冷区暴雨时,冷空气较弱,冷锋伸展高度较低,暴雨区位于冷锋后部θse锋区前沿、θse暖脊脊线顶点、强上升运动中心.冷区与暖区暴雨共存时,冷暖空气势力均比只有冷区暴雨时强,冷锋伸展高度较高,冷区与暖区暴雨均位于强上升运动中心南侧1个纬距内风速辐合处.只有暖区暴雨时,冷空气较强,冷锋伸展高度较高,暴雨区位于冷锋前1个纬距内、θse暖脊脊线与地面交点、上升运动中心.低层向北倾斜锋区的南北跨度与中层向南倾斜锋区的南北跨度的差值大小,直接影响上升运动的强度和暴雨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华南279站日雨量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 分析1961—2008年前汛期82次持续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持续暴雨以3~5 d为主, 多出现在5月末到6月, 年均1.71次。按500 hPa华南附近主要低值系统划分, 前汛期持续暴雨分为东亚槽底型(EAT)、 南方低槽型(TSC)、 孟加拉湾槽前型(TBB)、 西风波动(FWB)和热带风暴型(LTS)五类。EAT型出现次数最多,LTS型最少; 各型平均持续时间, TBB型最长, FWB型最短。各型暴雨过程平均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均较强, 华南或直接受低值系统或主要受西南气流影响。各型主要降水中心均在广东, 但TBB型在福建也出现较强降雨中心。各型持续暴雨期间在江淮等地受850 hPa相对冷区与冷平流控制, 而华南主要受暖平流影响; 影响华南地区的850 hPa暖平流, TSC型最强, FWB型、 TBB型次之, EAT型、LTS型最弱。各型暴雨期间, 华南均为整层积分水汽辐合区, 其中, LTS型、 TSC型与TBB型水汽辐合较明显; 华南沿海可降水量(PW)中心值从大到小依次是, LTS型、 EAT型、 TBB型、 FWB型与TSC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