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新元古代末期奇异骨骼化石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洪  张录易  谢从瑞 《地球学报》2002,23(5):387-394
陕西宁强新元古代末期灯影组高家山段上部发现与Cloudina,Sinotubulites等管状动物骨骼化石共生的大量微体奇异骨骼化石,其中的一些似与寒武纪早期的小壳化石有一定的亲缘,如形态奇特的铆钉状化石、腹足类化石等,证实寒武纪与前寒武纪生物界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奇异骨骼与陡山沱期生物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一些分枝的管状化石,这一化石组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组合包含了可能的矿化后生藻类(具各种分枝类型)、矿化的蓝绿藻类化石等。种种迹象表明,在新元古代末期整个生物界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生物矿化事件,这一发现弥补了国内外新元古代末期矿化后生植物资料的空缺;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所展示的球状化石由于形态多样,数量众多,内部结构各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望在后生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新元古代末期高家山生物群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山生物群是以骨骼化石为主,兼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及宏观藻类化石的一个多门类化石组合,是目前已知新元古代末期最为多样化的生物群,化石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高家山段中上部,时限约为565-543Ma。概略地介绍了近年研究取得10方面新发现和新进展,证实高家山生物群面貌与世界较常见的伊迪卡拉生物群和早寒武世小壳动物群有显著区别,代表了由隐生宙-显生宙过渡时期大变革前的生物记录,因而在早期和演化史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元古代冰期引起生物大量绝灭,大绝灭后环境如何重建、生物怎样复苏是演化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贵州铜仁坝黄、瓮安北斗山剖面和台江五河剖面南沱水碛岩之上连贯沉积的陡山沱组底部的“碳酸盐岩帽”中藻类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冰期后生态环境恢复很快,藻类快速复苏,但藻类分异度低。“碳酸盐岩帽”沉积结束,藻类进入衰退期,到了陡山沱中晚期,藻类又进入顶盛期。而藻类的复苏、衰退与古海洋环境的δ^13C,δCe,δEu异常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贵州瓮安磷矿新元古代微体生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训来  周传明 《江苏地质》1999,23(4):202-211
发现于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瓮安生物群是一个重要的化石生物群。它的大部分化石保存了较完好的细胞结构、组织分化特征和其他微细构造 ,经描述的属种超过 5 0个。初步研究揭示出地球早期生命漫长的进化过程 ,在距今 6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许多高级后生生物。对瓮安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寒武纪大爆发前的高家山生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录易  华洪 《现代地质》1999,13(2):238-239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为探索后生动物起源和寒武纪辐射(爆发)奥秘提供了一个罕见的化石宝库,成为当今地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对于“寒武纪大爆发”之前末元古代晚期的古动物学研究却几乎裹足不前。近来有人甚至认为在最年轻的伊迪卡拉动物群与早寒武世小壳动物...  相似文献   

6.
贵州寒武纪系列生物群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元龙  袁金良 《现代地质》1999,13(2):245-246
由牛蹄塘组生物群、台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组成贵州寒武纪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牛蹄塘组生物群由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于1998年在贵州北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页岩中发现,计有海绵、节肢、刺细胞、软体等动物、藻类等化石14属。台江生物群位于台江...  相似文献   

7.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新元古代唯一一个以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兼有骨骼生物、原生动物、钙化蓝细菌类及遗迹化石的多门类生物组合,是研究埃迪卡拉纪末期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演变十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高家山生物群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揭示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生态系统已显示一定的多样性。为适应平底面上(level-bottom)微生物席的发育,高家山生物群的许多生物采取了适应性的生存策略,通过黏附或插入微生物席中,营底栖固着食悬浮(如CloudinaConotubus)或化学共生(可能的Shaanxilithes)或平躺(如GaojiashaniaSinotubulites)食碎屑生活。底内遗迹化石表明存在可能的表栖和半内栖、可自由运动、食碎屑的造迹生物。Conotubus中常见的“回春”或“复苏”现象,GaojiashaniaSinotubulites的身体扭转或生活姿态调整则是对频繁风暴事件的被动适应。  相似文献   

8.
秦岭造山带是一条复合型大陆碰撞造山带,存在若干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的遗迹,它们对深化认识南北秦岭汇聚-碰撞过程和Rodinia超大陆聚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秦岭东部豆腐尖岩体英云闪长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代表性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60.7±6.0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iO2(62.41%~68.89%)、高Al2O3(15.33%~17.33%),富Na2O(4.23%~5.80%)和高Na2O/K2O比值(1.11~2.41),富Sr(>400×10-6),低MgO(0.55%~2.08%),低Y(7.40×10-6~18.20×10-6)、Yb(0.63×10-6~1.62×10-6),...  相似文献   

9.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矿化生物群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矿化(磷酸盐化和硅化)生物群的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它为研究包括后生动物在内的多细胞生物早期演化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最近,由于其中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保存了与某些后生动物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类似的卵裂特征,被认为是后生动物的休眠卵和胚胎化石。但是,由于至今未发现可靠的囊胚期到原肠胚期和幼体孵化的化石证据,此类化石的动、植物之争一直没有停止。作者近期对该套含磷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除已报道的大量休眠卵和胚胎化石外,还发现保存原肠发育特征的磷酸盐化实体化石、蓝藻细胞集合体、可疑海绵动物化石及类似瓶形的不明化石等。研究表明,陡山沱期矿化生物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了多种门类的不同类型,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完好的未元古纪磷质化石库。  相似文献   

10.
贵州安龙坡脚剖面新苑组位于扬子地台和右江盆地交汇处,为中三叠世台缘斜坡相沉积,在该组中上部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建立了4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lella bifurcata、Negondolella constrict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未见顶界)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中晚期,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对系统研究与对比罗平生物群、盘县动物群的古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探讨该时期盆地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辽宁本溪地区本溪组下部腕足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地区中石炭统下部的腕足类化石共12个属18个种,其中新种6个。并对它的时代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本溪统下部层位的腕足动物化石具有早石炭世晚期到中石炭世早期的色彩,并将本溪地区本溪统下部紫红色岩段划出,建立一个新组一田师付组。并且认为田师付组可与甘肃靖远组对比与苏联的巴什基尔组相当。  相似文献   

12.
Ophiceras(蛇菊石)在滇东海陆交互相卡以头组下部(25层下部)的首次发现,是近期海陆交互相和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该化石的发现为滇东卡以头组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更加确凿的依据。在煤山D剖面,29-37层为Ophiceras(蛇菊石)的顶峰带,因此,可将滇东密德B剖面的25层与煤山D剖面29层对比,那么滇东地区卡以头组主体(甚至全部)的时代可划归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发现于四川大足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西昌地区下侏罗统下益门组的轮藻化石及其意义。迄今,记述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尤其早侏罗世轮藻化石的文章十分罕见。文内描述的Porochara两个新种:P.dazuensis,P.xichangensis及其所在的化石组合,不仅为我国西南地区红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而且也初次揭示了该区这一时期的轮藻植物群面貌特征,为建立我国三叠、侏罗纪轮藻化石带增添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杨森  王东方 《吉林地质》1990,9(1):31-41
作者在辽北顾官电发现了与殷屯组连续过渡整合接触的上覆地层(景儿峪组),确切地展示了殷屯组的内部结构及其与上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该组应位于景儿峪组之下铁岭组之上,可与辽东的永宁群辽西的下马岭组和吉林浑江的大罗圈河组相对比。殷屯组以及与之对比的地层的底部砾岩不仅指示华北地台主体抬升,而且也标志着华北地台的演化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5.
甄勇毅 《地质科学》1985,(4):375-380
1983年初笔者在贵州桐梓红花园奥陶系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经室内分析处理,在下奥陶湄潭组获得丰富的几丁虫化石,在所处理的15块样品中,有9块样品含有几丁虫化石,其中4块样品几丁虫化石丰富,大部分保存完好,未变形。  相似文献   

16.
陕西南部北大巴山地区早志留世滔河口组碱基性火山岩,分布层位稳定,岩性标志特征。根据火山岩岩石类型和地层学以及古生物组合特征对其岩石地层单位重新进行了厘定,研究了火山岩的成因,探讨了火山岩形成的机制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湖北省郧西县武当山群变沉积岩组中共发现微古植物15属30种.在微古植物组合中以球状藻类为主并出现膜壳表面纹饰较复杂的分子如:Lophominuscula, Lophosphae-ridium和Micrhystridium.以上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充分显示了我国震旦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陶枣矿区太原组煤层中赋存大量黄铁质和钙质煤核,其植物组成包括高等植物科达类,石松类,辉木类,楔叶类等和低等生物藻类及菌类。由这些植物构成的太原组成煤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群落主要层,以科达类和鳞木类等高大乔木为主;第二层次是楔叶类为代表的林下植物,第三层次是水体中大量存在的藻类和菌类,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和生态环境与现代落羽杉森林沼泽相似,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华北太原组成  相似文献   

19.
樊汝培 《湖南地质》1990,9(3):10-12
在湖南衡东县铅锌矿观察到一种似鱼形的断层角砾。利用单个角砾即可指示断层两盘位移方向和断层面产状。作者认为它将为变质岩区矿田构造研究、为钻孔岩心研究和矿山坑道地质研究中确定断层位移方向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20.
吉林地区的马达岭组为一套河流相紫色、紫红色砂砾岩,前人曾先后将其置于中侏罗世、晚株罗世、新元古代、古元古代。但由于缺少直接或间接的地质证据及同位素年龄资料,故其时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1991 ̄1993年笔者等在红土崖幅(1/5万)进行区调工作,发现了青白口纪的鱼台组不整合覆于马达岭组之上,根据层序学的理论分析,马达岭组应属新元古代海侵早期深切河谷沉积。故将其时代置于青白口纪早青白口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