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气象》2004,30(6):F003-F003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是国家级公益性科研机构,围绕热带气象、海洋气象方面的相关学科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该所的前身是创建于1976年的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该所的科学技术目标是:通过5至10年时间,将热带所  相似文献   

2.
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宗旨。气象服务,就是利用气象科学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所需的气象产品,把气象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的领导下,在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综合理事会、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分理事会的指导下,经过近3年的努力,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原所)完成了结构调整、机制转变、人员分流、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任务,2004年10月14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联合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从此,高原所正式跨入了国家级研究所的行列,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前提、界定和理论内涵;探讨了它对(气象)软科学研究、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完善气象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运行机制的主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室是在原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立于2006年2月,挂靠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室立足于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评价能力及水平,在科学技术层面上为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各国的气象教育缘于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际需要,同时,气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极大地促进并推动气象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俄罗斯等国的气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同样也是离不开气象科学的发展历史这块坚实的基石。因此,在提到俄罗斯等国的气象教育时,就不能不追溯其气象科学发展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阐述了气象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气象的现状。提出了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大力依靠气象及相关领域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依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高素质气象科技队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依靠科技进步,是加速我国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文中对我国未来气象事业的发展目标、制约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因素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改珍  刘波 《气象学报》2022,80(4):643-648
从科学(理念)和技术(器物)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西学东渐时期西方气象科技向中国传入的过程,分析研究了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的推动及知识传播的启蒙作用。明末清初西方气象科技输入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中间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未对中国早期气象事业和知识传播起到实质性、落地性的推动和启蒙作用。晚清民国阶段西学无论从广度或是深度,所起的作用较明末清初阶段大得多。这段历史从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引进、注重科学技术本地化、先进的科学技术认识三方面带给人们启示。   相似文献   

9.
采用历史资料,评述了我国近代最早的气象科学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演变、气象业务和科研的开展以及科研成果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学》2007,27(B12):F0003-F0003
南京交通气象研究所于2005年7月20日经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准成立,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交通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与服务的专业研究机构。2006年12月,中国气象局上海区域气象中心在此成立“区域交通气象业务中心”,负责指导华东区域交通气象业务工作。研究所与交通部门长期合作,自行研制了可适应多种环境的AMW型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主持编制了我国首个交通气象行业标准,建立了交通气象示范基地,研制了交通气象决策支援系统,参与了国内数十座大型桥梁的设计论证,为交通部门在提高交通安全系数、减少无效封路时间、提高运行效率等运营管理中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张强  杨兴国 《干旱气象》2003,21(4):82-88
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的定位、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一个长期从事科学实践者的视角和专业气象研究所的具体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创建我国一流国家级专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些重要问题;并结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实际,阐述了该所在创建干旱气象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高文良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7,27(3):F0004-F0004
2007年9月,由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高原气象学委员会和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西南区域各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协办的“2007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在云南召开。 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南区域各省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气象台等单位的科研、业务、管理人员共七十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95篇。3位专家就青藏高原的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研究、高原与亚洲季风变化、TRMM探测资料在高原降…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气象事业及新疆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工作十分重视。中国气象局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判断,对新疆气象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深刻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认真分析战略机遇期带给新疆气象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对200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深刻地指出气象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它属于信息产业,气象部门是生产和提供信息的重要部门;论述了气象部门和信息部门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就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信息时代的江西气象科学技术提出了具体的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学》2007,27(6):F0003
南京交通气象研究所于2005年7月20日经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准成立,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交通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与服务的专业研究机构。2006年12月,中国气象局上海区域气象中心在此成立“区域交通气象业务中心”,负责指导华东区域交通气象业务工作。研究所与交通部门长期合作,自行研制了可适应多种环境的AMW型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主持编制了我国首个交通气象行业标准,建立了交通气象示范基地,研制了交通气象决策支援系统,参与了国内数十座大型桥梁的设计论证。为交通部门在提高交通安全系数、减少无效封路时间、提高运行效率等运营管理中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气象远程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气象事业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现代远程教育的鲜明特征。教学测量和评价是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气象远程教育的学习评价做了初步探讨,改变远程教育中教学测量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化的现状,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气象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也许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期,新疆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2009年度新疆气象科技工作奖评审会议。会议按照《新疆气象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新疆气象科技工作奖的14个项目和个人进行了评审。经过申报者的现场答辩、专家质疑和讨论,评选结果是:何清研究员荣获新疆气象局科学技术贡献奖,《新疆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预报服务技术研究》、《多模式多物理过程集合预报方法在新疆大降水中的试验研究》、《新疆棉田干旱监测预警及优化配水服务系统》、《基于WeBGIS的新疆春季融雪性洪水预警系统》、《新疆棉区棉花冷害的预测预报研究》等5个项目荣获2009年度新疆气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在青海省气象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我代表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向与会的全体代表、向青海省气象学会的全体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广大气象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青海省气象学会,在省气象局的领导下,在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9.
1月3日新疆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2007年度新疆气象科技工作奖评审会议。会议按照《新疆气象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申报新疆气象科技工作奖的13个项目和个人进行了评审。经过申报者的现场答辩、专家质疑和讨论,评出杨青研究员荣获新疆气象科学技术贡献奖,“巴音布鲁克湿地地表水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新疆旱涝气候异常的大气环流和水汽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气象》2006,30(4):F0002-F0002
2006年8月17日上午,贵州省首届气象科学技术工作会在贵阳隆重召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禄智明到会并作重要讲话。贵州省气象局局长罗宁作《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贵州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主报告。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贵州省科技厅以及各市州地科技局、气象局的有关领导及部分气象科技人员等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贵州省气象局副局长汤筑强主持并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