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中氯赋存形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对我国41个煤中氯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了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固定碳、灰分以及碱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煤中氯含量普遍较低,一般为0.1%~0.2%;煤中氯含量与煤的煤化程度有明显关系,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煤中氯的含量越少。煤中氯含量与煤中水分和氟的含量无关。随着煤中碱金属含量的增加,煤中氯含量呈下降趋势,煤中氯与碱金属(Na,K,Ca,Mg)等存在负相关性。煤中氯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张正喜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4):15-16,66
应用扫描电镜对煤中不同显微组分中有机硫进行了测定。应用XPS方法测定了8号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评述了煤中硫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古交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中黄铁矿硫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中有机硫的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90个煤样中有机硫的质量分数测试及研究,发现煤中有机硫质量分数基本分布在0%1.0%范围内。在低硫煤中硫分以有机硫为主,在高硫煤中以无机硫为主。中、高硫煤中,广西、湖南等地区很大一部分煤中硫分以有机硫为主。在所采集的样品中,高有机硫煤(有机硫>1%)均分布在华南、华北两大聚煤区,属于石炭、二叠纪煤。高有机硫煤中有机硫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变质程度无明显关系。煤炭形成过程中海水作用的影响,是导致煤中有机硫含量偏高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煤中有害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煤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分布赋存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探讨了煤中黄铁矿的形态、世代交替、有机硫的结构及煤中硫的地质成因。阐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地质分布、赋存状态、迁移聚集机制及其环境危害。并对煤及燃煤产物中多环芳烃的种类、赋存规律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指出了煤中有害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了新疆306个煤样中钴含量,结果表明新疆煤中钴含量均值高于世界煤和中国煤均值,新疆早侏罗世煤中钴含量远高于中侏罗世。统计分析揭示,准东和准南煤田煤中钴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存在,库拜和伊犁木斯乡煤中钴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其他新疆煤中钴为有机和无机结合态共存。综合分析认为,新疆煤中钴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沼泽中地下水位和源区母岩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东平  王明年 《岩土力学》2008,29(3):828-832
针对某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中墙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连拱隧道中墙进行了计算,发现中墙的安全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为了保证隧道中墙的安全使用,分别对全部凿除中墙和部分凿除中墙的治理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部分凿除的方案对中墙进行治理时,对初期支护影响较小,未凿除的中墙内力略有增大,对隧道整体结构影响很小;而采用全部凿除方法对中墙进行治理时,对初期支护影响较大。对施工进尺长度的研究表明,在Ⅲ级和Ⅳ级围岩区段隧道中墙治理时,一次凿除长度分别取为12 m和9 m是较为合理的。修复后的连拱隧道中墙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次火山热变质煤中Ge、Ga、As、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五牧场区是内蒙东部伊敏褐煤盆地中一个因次火山侵入作用形成的局部的烟煤区。在煤变质过程中,锗、硫从高变质煤中逸出,并在上部低变质煤中富集。锗、硫、砷与煤中有机质呈正相关,镓与煤中灰分呈正相关,随变质程度增加相关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渭北石炭二叠系煤中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原子荧光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渭北部分矿区石炭二叠系煤中汞的含量及汞在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渭北石炭二叠系煤中汞含量较高,高于地壳中汞的平均含量(0.08×10-6)及已经报导的煤和石油中汞的含量(0.001×10-6~0.03×10-6)。煤中汞主要以HgS的形式存在,与煤中无机硫成正比关系。同时论述了煤中汞含量与灰分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昆仑康西瓦西部早古生代侵入岩的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三十里营房以北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据岩性可分为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3类。中基性岩以辉石闪长岩为主,暗色矿物中常见辉石,斜长石多为中长石。中酸性岩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岩石组构不均一,广泛发育深源暗色包体。这些包体多数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楚,少部分呈现过渡关系,镜下可见不平衡矿物共生和反相矿物包裹的现象,显示出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酸性侵入岩以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岩石中含有少量包体,包体的特征与中酸性侵入岩中的相同。中基性岩和酸性岩分别代表了该区寒武纪第一次地幔分异、陆壳垂向增生和晚奥陶世一早志留世西昆仑地区造山后去根的过程中,第二次基性岩浆广泛贯入,其热源又引发了下地壳物质大规模部分熔融生成大量的花岗质岩浆,造成陆壳第二次垂向增生。  相似文献   

10.
朱军涛  张建瑞 《地下水》2009,31(2):50-52
分析了焦作市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中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区划,中深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和开发利用规划,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地下水中深层监测工作等七个方面的中深层地下水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籽实(大米)及其根系土壤中镉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酸性水稻土壤区域,根系土中的镉与水稻籽实中的镉相关系数为0.971,说明大米中镉积累与土壤环境中镉含量密切相关。碱性水稻土壤区域,水稻根系土中的镉与水稻籽实中的镉相关系数为0.265,大米中镉含量较低,碱性土壤中镉不易活化而原地淀积,则根系土壤中镉对大米中镉的富集贡献小。水稻根系土壤中有机质(Org)与镉相关系数为0.59,也较为显著。土壤中有机质对重金属元素镉具正吸附作用,有机质含量越高,重金属元素镉呈难吝硫化物而原地淀积。  相似文献   

12.
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和残留烃的有机亲和性,提出了亲和系数的重要概念。发现微量元素在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中以及不同有机质之间有明显的分配规律。还阐释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于准噶尔低阶煤的和有机碳、S1高度关联的现象。认为这与不同成煤环境中微量元素不同的生烃催化效应有关,也与煤变质中其大分子结构中的芳香核缩合、官能团脱落以及成烃过程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有机质中的重新“分配”、“迁移”有关,还与微量元素对不同成熟度的干酪根和轻重组分不同的烃类选择性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勘察设计》2006,(9):141-141
日前,著名国产CAD软件厂商广州中望龙腾公司与法国OAPL Ineg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协议,携手开拓中望CAD在法国的应用市场。据介绍,OAPL Ineg公司也是中望CAD继英国及爱尔兰之后签约的第三家西欧合作伙伴,并且首批采购中CAD 160套。这标志着中望CAD在进军西欧市场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至此,中望CAD在美国、西欧两大发达国家市场区域均建立了核心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4.
a.在矶土中(干料),假定含可回收铝平均21%。b.在矿石和精矿中,假定含可回收铁平均58%。c.在矿石和精矿中,假定含可回收铁平均26%。d.在矿石和精矿中,假定平均含锰40%。e.不包括深海结核中的金属,至于镍是未确定资源。f.在磷酸盐矿石和精矿中,假定平均含磷13%。g.在氟石和磷酸盐矿石与精矿中,假定平均含氟44%。  相似文献   

15.
宋学信 《岩矿测试》1982,1(3):37-44
矿床的一般特征 凡口矿床位于华南准地槽粤中海西坳陷带北段。 该矿床主要赋存于中、晚泥盆世碳酸盐建造中,其次,赋存于早石炭世细碎屑岩-碳酸岩建造中。中、晚泥盆世碳酸盐建造以岩石中普遍含陆源碎屑石英、夹有黄铁矿页(板)岩或粉砂质页岩夹层、化石丰富、炭质和泥质含量较高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地下多洞室结构的中隔墙安全度区间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权  冯夏庭  揭秉辉  曾雄辉 《岩土力学》2010,31(6):1847-1852
针对地下工程中相邻洞室和隧道群的中隔墙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应力系数原理的多洞结构中隔墙安全度定量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迭代搜索一个虚拟应力系数K,使得在K倍初始地应力下洞群中隔墙正好出现贯通性的等效塑性应变带,并由此确定中隔墙安全度的下限值。同时,分析不同虚拟应力作用下中隔墙等效塑性应变带两侧特征点的相对变形特征曲线,以相对变形曲线出现突变拐点时对应的虚拟应力系数作为中隔墙安全度的上限值,从而获得中隔墙的安全度区间。通过对一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验证分析和西南一大型水电地下洞群中隔墙安全度的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地给出中隔墙的安全区间,可为地下多洞室或隧道群中隔墙的安全性定量评价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对秦沉高速铁路建筑中某段地基的可靠性分析中,对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勘测设计资料不符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决。在分析过程中,把地基可靠性放在结构整体可靠性的概念中来研究,使地基设计安全的“富余”程度得到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ICP MS)测定了吉林省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含量,并对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特征、与无机组分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油页岩中铂族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和中国东部出露地壳中铂族元素丰度的比较表明,Rh、RuI、r等元素相对富集,其中松原油页岩中RhI、r的含量约为地壳平均值的10倍。研究区油页岩中铂族元素以Pt Pd分配模式为典型特征,一般Pt的丰度大于Pd。油页岩中铂族元素与无机组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油页岩中铂族元素可能呈吸附态存在于高岭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西格陵兰戈德霍普地区两条太古宙上壳岩带(38亿年)中发现了钨矿。上壳岩呈包体产在阿米特索片麻岩的古老片麻状杂岩中。这些包体中最大的是伊苏阿上壳岩带。在这些包体中发现的白钨矿呈浸染状产在层状角闪岩中,有呈厘米大小晶体产在节理中,以及呈含块状白钨矿的厘米厚矿脉产出。而且在较年轻(大约30亿年)马伦纳上壳岩中发现了白钨矿,钨矿呈浸染状产出,  相似文献   

20.
海水入侵水质变化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海水入侵地下水过程的实验,研究了青岛地区海水对不同土壤浸泡上清液中各种元素的变化,得出了海水入侵过程中常规离子如Cl-、HCO3-、P和Ca2 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海水含有一定量重金属。在与不同土壤浸泡过程中,实验中分析了Ni、Cd、Cr、Pb、Cu、Mn和Zn共7种元素。上清液中Ni、Cd和Zn浓度增加,Pb、Cu和Cr的浓度略有降低或基本不发生变化。用饮用水和蒸馏水分别与不同土壤浸泡作参比实验,上清液中各种元素基本不发生变化。浸出液中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另外,应用海水、饮用水和蒸馏水与不同土壤浸泡时,所有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出Mn元素。因此,海水入侵过程中,地下水不仅变咸,也使地下水重金属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