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1~3题。 相似文献
5.
6.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球上的大气”是考试重点和难点,其知识点关联性很强。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主要采用线索法,层层推进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地理1”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其侧重自然原理的讲解,阐明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1”的内容设计突出了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进行其它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图1为某时刻全球部分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间距相等,AC为部分晨昏线,A是晨昏线纬度最高点,图示时刻地球公转速度在加速,回答1~3题。 相似文献
9.
正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用音乐、诗歌创设活动情境,学生在"画、议、说、辩"的"水循环"活动中学会了学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乡土化、生活化的从学生起点出发的活动情境,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疑,能很自然地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太仓是江南水乡,河流、湖泊随处可见,同学们从小在水中长大,长江养育了我们……教学"水循环"时,我利用与长江有关的音乐、诗歌、图片创设活动情境,并通过"画、议、说、辩"等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情感、体验创新的基础上学会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了优化改版。本文运用ISM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以人教版新旧地理教材中“地球上的水”为例,构建邻接矩阵并最终生成要素层级有向图,从知识要素的选择、起点与结点要素的安排、要素间的形成关系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结果表明:新旧教材的逻辑结构大致相同,新教材是在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删、增、补、拓与重组。这一结论为地理教师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文化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获得“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其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该成为核心内容。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多种能力。“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一章图文并茂,与多种学科交叉、渗透.并且易与实际相联系.较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正确加以引导,会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起到良好的作胃. 相似文献
14.
地理新教材安排了大量“活动”板块,这些“活动”板块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内容涉及实验、观测、制作等诸多方面。教学中根据学情和乡土实际灵活地开展这些“活动”,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实现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驱动下的“做中学”。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为例,谈如何选择和实施“活动”板块教学。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是学好中国地理基础之基础,掌握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有利于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从某种角度看,本节具有学好《中国地理》的座标意义。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基本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基本训练”就是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和使用各种地图。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以下几种基本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