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   总被引:122,自引:6,他引:122  
牛亚菲 《地理研究》1999,18(2):179-184
阐述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定义、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途径。论述评价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标准以及国际上生态旅游实施现状。分析实施生态旅游战略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必要性、目标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宁夏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主要分析在银川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宁复沿黄城市带,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客源基础和前景。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了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公园的旅游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相比,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在部门管理体制下逐渐演变为7种类型: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国家公园知名度的比较,探讨不同类型国家公园的旅游价值,采用18等分法评价了中国31个省(市、区)国家公园的旅游竞争力,并对国家公园旅游的深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春玲  全晓虎 《湿地科学》2007,5(2):174-180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但目前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科学地和可持续地开发宁夏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显得尤其紧迫。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着重保持生态平衡,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既是防止宁夏现有湿地资源进一步破坏,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又是加快宁夏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本质是一种"绿色旅游",是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统一的旅游.生态旅游强调人与环境的公平与和谐,这要求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资源及行为要用环境道德的标准来自发约束.为了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还需要在生态旅游规划、开发、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贯彻科学的环境道德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对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中环境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要依靠道德准则和信念及社会舆论的作用,运用环境道德的规范和原则自发地调节旅游行为.同时运用必要的政策、教育手段来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水平将有利于推动生态旅游深入而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国有林场及一些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等,其主要旅游功能为观光、度假、疗养保健、科考、科普以及探险、品鲜等。应当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分类开发利用,宏观布局,重点扶持,并且加强保护和管理,以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国有林场及一些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等 ,其主要旅游功能为观光、度假、疗养保健、科考、科普以及探险、品鲜等。应当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分类开发利用 ,宏观布局 ,重点扶持 ,并且加强保护和管理 ,以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SARS是一种世界性灾难题,医学专家提示,它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但2003年春天的SARS却对华人经济圈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疫情的紧急状态和长期影响下,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旅游业所受冲击很大。人民的生命安全重于经济利益,但如何最大限度缩小损失是我们旅游研究者的责任。基于这种背景,结合我国旅游商品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在SARS的紧急状态下,中国旅游商品如何实施可持续开发。作者认为,中国旅游商品开发应坚持走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模糊型向标准型转变、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毛公山旅游区、南方最大莺歌海盐场、以及西山岭、腰果场等自然景观,还包括体现黎族风情的三月三、元宵等节日,以及体现黎族艺术的花灯、剪纸、黎锦等宝贵民间艺术.但该地的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没有充分体现当地的旅游资源价值.为了合理开发、保护、利用,促进该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乐东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胡善风 《地理科学》2002,22(3):371-374
黄山是一座驰名中外的旅游名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黄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到了黄金时期。但在开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扰的隐患和问题,就如何科学、合理、适度的开发,以及对黄山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概念实质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分析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评价传统生态旅游概念的局限性,提出从旅游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理解生态旅游概念,论述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整个稍许工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丛小丽  黄悦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9,39(3):496-505
构建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6~2017年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等级与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吉林省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旅游环境发展呈现不均衡特征,发展层级的极化效应愈加明显;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旅游环境总体发展滞后于生态旅游发展; 2006~2017年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均为濒临失调型和初级协调型,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协同效应较前期有所减弱: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的协调度与生态文明呈现正向关系,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水平愈高,区域生态文明发达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地域旅游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地域旅游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河南省地域旅游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旨在为以后河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背景认识;同时,也为分析其它不同地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种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4.
简论生态旅游的实质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培聪  林芳 《福建地理》2001,16(1):24-27
本文对生态旅游的涵义,利弊表现,产生背景以及国际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天山1号冰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1号冰川旅游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特征和发展旅游业优,劣势的基础上,着重考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其它生产,生活行为可能对冰川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美学质量等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进行相应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由此提出1号冰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生态旅游的涵义、利弊表现、产生背景以及国际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评价传统生态旅游概念的局限性,提出从旅游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理解生态旅游概念,论述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福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其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耀星 《福建地理》2002,17(4):44-46,43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近自然,提倡生态回归的体验性旅游,它是现代旅游的标志。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努力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把福建建设成生态旅游大省、强省。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中迅速兴起的一种旅游产品.本文通过台湾省的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某些经验和模式,分析同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同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是一种亲近自然,提倡生态回归的体验性旅游,它是现代旅游的标志。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努力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把福建建设成生态旅游大省、强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