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勘察设计》2014,(3):32-33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为有序推进房屋建筑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墩大跨桥梁为例,将工程结构减隔震技术应用于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中。深入分析了在盆式橡胶支座和新型双曲面支座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墩高的桥梁进行地震反应模拟的工作原理及力学模型,对二者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新型双曲面支座的优点,为以后的高墩桥梁的减隔震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建筑物的底部或某高度的侧移刚度小、变形能力大的隔震装置组成隔震层,保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隔离,以减小地震能量向隔震层以上的结构传递,从而降低隔震层以上结构地震反应的技术。[1]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2]的颁布实施以及对高抗震性能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目  相似文献   

4.
<正>减隔震技术作为结构抗震主流技术之一,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相关规定[2]-[3],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以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在民用建筑工程也有较多的应用,特别是超高层等对地震敏感的建筑,对减隔震技术有比较迫切的需求。相比较而言,目前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以云南电网省级计量检定中心业务用房项目中实际应用的减隔震技术为例,介绍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分析过程,为后续电力工程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召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发挥隔震减震技术在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富有  常业军  朱玲 《岩土力学》2006,27(Z2):743-747
并联基础隔震结构是由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并联组合形成的隔震结构,结构中两种型式的隔震支座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降低隔震结构的造价。由于两种隔震支座竖向刚度的不同,在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发生水平位移时,将引起轴力由橡胶隔震支座向摩擦滑移支座转移,这种轴力的重新分配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使系统可以根据水平地震作用的大小来改变系统本身的耗能能力。根据合理的假设,推导了该种结构隔震支座的轴力随水平位移的变化关系,得出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力与位移曲线呈蝶形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基础隔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础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应用基础隔囊技术在中国已建造了数百幢建筑结构物。综述了基础隔震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和在深入推广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隔震技术     
通过对地震的应力分析,建筑物抗震设计应该考虑对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控制。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采用减震调整结构应力特性,使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产生的影响显著减小,因此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是一项比较理想的控制地震反应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新闻资讯     
关键词抗震防灾隔震减震技术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召开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抗震防灾工作暨推广建筑隔震减震技术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发挥隔震减震技术在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应用隔震减震技术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富有  刘汉龙  崔艺斌 《岩土力学》2006,27(11):1927-1930
运用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并联基础隔震结构层间最大位移的概率统计特性,导出了其均值和均方差的计算公式。选用一个采用并联基础隔震的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数值算例,通过地震随机响应分析,得出了隔震结构各层层间最大位移的均值及均方差响应,通过增大上部结构自振频率与隔震结构自振频率的比值以及增大隔震层的摩擦屈服剪力都可以降低隔震层最大位移的均值响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了土−桩基−隔震支座−核岛结构和土−桩基−核岛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采用橡胶铅锌支座作为基础隔震,放置于桩基承台和上部核岛结构之间,地基土采用某工程场地的均匀粉质黏土,试验输入的地震动时程,是由美国核电设计的 RG1.60 反应谱拟合而成。试验结果表明:隔震支座不仅可以改变上部结构频率、减小加速度和反应谱幅值大小,还可以减少下部桩的弯矩,起到降低上部结构的反应的隔震作用。但隔震支座的使用会改变桩基础的弯矩分布,核电工程采用隔震支座时应对桩基受力和变形进行特殊抗震设计,以保证土−桩−上部结构整体系统的抗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隔震技术在防震减灾中心大楼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是十五期间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一个项目 ,也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该大楼主要承担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心 ,通讯网络中心 ,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地震科普宣传中心等功能。为了保证大楼各系统安全 ,大楼设计施工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 ,通过设置水平柔性隔震层使结构体系柔化 ,以达到减少或改变结构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不仅能在强地震中有效保护建筑结构和地震值班人员的安全 ,而且能够保护结构的装修和仪器设备免遭破坏 ,从而确保人数整体功能在紧急状态下能得以正常运行 ,为应急指挥、抗震救灾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高层结构隔震技术应用的难点,在上部结构形式和布置、隔震支座的改善、计算方法的改进、多种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在高层结构的联合应用以及构造措施和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供高层结构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常规摩擦阻尼器的起滑力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复合摩擦阻尼系统(CFDS),它由非线性硬弹簧和摩擦阻尼器串联而成。当地震较小时,摩擦阻尼器处于附着状态,非线性硬弹簧发挥作用,防止隔震层位移过大;当地震较大时,非线性硬弹簧的变形则保持不变,摩擦阻尼器处于滑动状态,通过摩擦阻尼耗散能量。建立了带有复合摩擦阻尼系统的基础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指出摩擦阻尼器处于附着和滑移2种状态下边界条件。据此研究了常规强震和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复合摩擦阻尼装置对橡胶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仿真分析表明:安装复合摩擦阻尼系统,在显著降低隔震层位移的同时,对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加速度均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并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阻尼器会在附着和滑移2种状态之间来回切换。详细研究了复合摩擦阻尼系统的3个参数对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由于摩擦阻尼系统参数的变化导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因此最优参数的取值与输入地震波类型和地面加速度峰值有关,并且不存在使隔震层位移和上部结构加速度同时达到最小的最优参数,因此需要设定合适的控制目标以确定适当的阻尼系统参数。  相似文献   

15.
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指出了在岩溶发育地区采用常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不足,简述了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进行岩溶勘察的原理及工作方法技术,介绍了一个工程勘察实例,指出了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楼作为省政府的地震应急指挥场所 ,必须确保地震时大楼内呼项功能和技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工作 ,采用隔震技术将对此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4月 2 9日 ,省建设厅在福州召开防震减灾中心楼隔震技术论证会 ,就防震减灾中心楼地下室柱顶设橡胶隔震垫的隔震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专家组的意见和有关隔震设计的规范要求 ,省建设厅要求设计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完善。 5月 1 2日 ,防震减灾中心大楼设计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再次邀请了国内隔震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并对设计图纸进行了再次修改防震减灾中心楼完成…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井间地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井间地震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常规处理技术,讨论了井间地震技术数据几个主要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井间地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地面地震反射剖面的质量,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以及确定浅部地层的精细构造,显示了井间地震技术在活断层探测和浅层地质调查等工程物探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健  刘宁 《上海国土资源》2002,121(1):52-56
介绍离心模型技术发展过程和技术特点,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离心模型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在环境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和模拟动态施工方面最新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9.
张世洪 《物探与化探》1989,13(5):391-391
我国工程地震勘探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信号增强型浅层地震仪的出现,我国的工程地震科技取得了显著进展。浅层横波反射、城市工程勘察以及农药中的浅层地震测量技术已先后开发并得到应用,开始在我国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岩土力学》2006,27(7):1096-1096
该书是关于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的一本专著,系统介绍了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其在典型房屋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全书包括基本理论、在典型桩型中的应用、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及在特殊岩土中的应用与展望等共11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