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已有报道的洛氏藻属种类,仅格纹洛氏藻(Roperia tessellata(Roper)Grunow)一种。细胞壳面是圆形的。在东海及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区调查过程中见到了一种壳面广卵形的硅藻,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它是一新种洛氏藻——广卵洛  相似文献   

2.
已有报道的洛氏藻属种类,仅格纹洛氏藻(Roperia lessllata (Roper)Grunow)一种。细胞壳面是圆形的。在东海及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区调查过程中见到了一种壳面广卵形的硅藻,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它是一新种洛氏藻。广卵洛氏藻(Roperia latiovala sp.nov.)。  相似文献   

3.
青岛海域大面积聚集漂浮浒苔的显微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近期在青岛海域大面积聚集漂浮的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Muell)J.Ag)进行常规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内存在大小约1μm的可动的颗粒状结构。分别采用鞭毛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均未发现此颗粒状可动结构具有鞭毛。用透射电镜对浒苔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显示浒苔细胞壁致密而厚,每个浒苔细胞有1个片状叶绿体,贴近于细胞壁分布,淀粉粒含量丰富,但依然未发现胞内颗粒状结构具有鞭毛。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对中国沿海海产腹足类性畸变的大范围调查过程中.在广东省汕头港、湛江港和厦门港分别采集到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胆形织纹螺(Nassarius thersites)和节织纹螺(Nassarius hepaticus)等3个种,解剖观察发现3种织纹螺的雌性个体都发生了性畸变现象。根据织纹螺性畸变的发展过程,对目前的性畸变发展划分体系作了新的修改和补充。通过对比性畸变个体与正常雄性个体的特征.探讨了雄性个体结构特征在性畸变过程中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有关氯化银—海水系统问题,以往一般局限于氯化银电极在海水电化学研究测定中的应用,其它有关相间平衡,银与海水中某些成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均未见有报道。自从1977年我们发现颗粒状氯化银对海水中的碘、溴有很高的选择性富集能力以后,引起了我们对这方面的注意。我们发现颗粒状氯化银对天然海水中的溶存碘的富集量可高达  相似文献   

6.
全国海岛调查海南海岛调查“环境质量”课题组全体人员随海南海岛调查大队在开展海南海岛调查过程中,对西瑁洲(岛)进行了四天的考察、调查及取样分析。发现这个尚未引起人们十分重视的岛屿,生态环境已向全岛居民提出严重挑战,如果不对该岛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将给后代埋下难于挽回的祸根。撰写此文的目的是借此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把保护该岛生态环境及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种钵水母—黄金水母(Chrysaora pacifica)被怀疑是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碟状幼体的潜在捕食者,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了以黄金水母幼水母为捕食者、海月水母碟状幼体为猎物的捕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水母幼水母(伞径:9-15mm)能够以海月水母碟状幼体(ca. 2mm)为食。在2 h的实验中,黄金水母幼水母最多摄食了15只海月水母碟状幼体(实验容器容积为450mL)。黄金水母幼水母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摄食率在44ind./L和111ind./L的密度下分别为0.8±0.6/ind.·h和1.3±1.0/ind.·h。滤水率在两个密度下分别为0.029±0.024和0.051±0.041L/ind.·h。滤水率随着饵料密度的降低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证实黄金水母是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重要潜在捕食者,并且其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捕食可能是影响天然海域中海月水母碟状幼体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963年5月至1964年7月,作者在福建海岸带中段(深沪湾——闽江口,24°41′—26°1′30″N)的红树林调查过程中,同时对该段的大坠岛、湄洲岛、鹭鹚屿、南日岛、小日岛、野马屿、江阴岛、文关岛、塘屿、草屿、牛山岛、东庠岛、平潭岛、大板岛、大练岛、小练岛、东壁岛、屿头岛和吉兆岛等(见刚图)20个岛屿的沿岸植被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调查范围自高潮线向陆延伸两公里左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等原因的限制,采集尚欠全面,加之有关岛屿的参考资料缺乏,错误之处难免。但作为这些岛屿沿岸植被的首次调查,其资料对同行及将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早在1872年,人们已经知道海水中含有黄金,曾激发起从海水中提取黄金的热情。但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水中金数量的估计值趋于减少。据1960年的资料报道,每升海水中含金量为9毫微克,即1亿吨海水中含有900克黄金。这就是说,要从海水中获得1公斤黄金,就得处理1亿吨以上的海水,这从商业角度看是得不偿失的。然而,近年来,美国麻省技术研究所的两位  相似文献   

10.
冲绳海槽第二航次地质调查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部海洋地质司领导的关怀下,由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组成调查队,再次借用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调查船,于1981年8月22日至9月15日对冲绳海槽进行第二航次地质调查.本航次调查范围涉及的地理座标为123°—129°07′E;24°26′—31°N,包括东海陆架外缘、陆坡、海槽、琉球岛坡及琉球海岭的一部分.其中,123°—127°20′E、24°26′—25°30′N之间的沉积物取样,在国内是首次进行.此次调查共完成测深线2465公里,取样站位71个,调查总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通过调查并综合国内以往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拟将对海槽区地形地貌、底质等的新发现、新认识,扼要报导如后.1.地形地貌(1)调查过程中并未发现海槽中有大于2400米水深的海域;(2)陆坡(相当海槽西或西北坡)平均坡降为0.042,坡角为2°24′:岛坡(相当海槽东或东南坡)平均坡降为0.045,坡角为2°36′;(3)海槽的平面形态呈单个香蕉形.总体走向为北东,实际上其北段为北北东,向南逐渐过渡为南南西,呈开阔弧形,在宫古岛以北地区向东南突出.海槽槽底平均宽100公里,最窄处约60公里,最宽处位于奄美群岛西北部,可达125公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种新紫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岸线漫长,南北环境条件各异,特别是水温,变化很大,紫菜种类较多,已报道过的有十一种。现在,我国人工养殖的紫菜,在长江以南主要是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在长江以北主要是条斑紫菜(P.yezoensis Ueda)。我们认为,可以作为养殖对象的种类,必然不止上述两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紫菜种类进行全面的调查,以便能因地制宜地选择各地最适宜的紫菜养殖品种,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紫菜生产事业创造条件。我们在全国沿海地区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尚未报道过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海水中含有黄金。多年来,从海水中提取黄金,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一个课题。早在1872年,科学家就已发现海水中含有黄金成份。当时认为,海水中的黄金含量相当高,估计总的储存量,可能要达到20亿吨以上。不少人曾对海水中提取黄金,持乐观态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由于面临高额的战争赔款,便开始进行从海水中提取黄金的试验,并希望通过对海水中黄金的开发,能够给国家带来意外的收获,轻而易举地解决战争赔款问题。可是,事与愿违,实际提取后却证明所花的代价,却远远高于传统的陆上开采黄金的方法。此后,德国化学家经过了8年多时间的潜心研  相似文献   

13.
1985-1986年作者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投放于胶州湾灵山岛的人工鱼礁上获得许多苔藓虫标本,从中发现了唇口目(Cheilostomata)三个新种,本文为其描述。其中刺轴缘孔苔虫(新种) Smittina spinigera sp.nov.也发现于山东半岛北岸和浙江沿岸水域。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日本海盆地含有黄棕色物质沉积物中的热液粘土矿物S.Aoki等10年前随着深海摄像机的使用,海洋科技中心的R/yNatsushima在进行地震调查过程中,在Hekura—Saki沿海的日本海盆东部发现了黄棕色物质.这种黄棕色物质分布在灰绿色泥岩表面,方...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0多个单位的近千人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其中副研究员以上及相当职称的有近百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国家海洋局等系统,现将主要单位简列如下.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青岛)、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河北省正定)、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地质研究所(北京)、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广州)、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上海)、岩溶研究所(桂林)、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西安地质学院水工系(西安)、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长春)、成都地质学院水工系(成都)、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武汉)、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河北省宣化)等,各省(区、市)地质局所属的水文地质队和区测队等也有部分人员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洋自然电位法可以探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的位置和轮廓。在调查过程中,可以进行水平观测和垂直观测,本文对这两种观测方式的探测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观测异常大,对矿体的横向分辨率高。但在进行垂直观测时,电极离底低,工作风险大。所以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观测方式。另外,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电极对会偏离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将导致异常结果发生变化,因此在数据资料处理与解释过程中要注意。本文可以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自然电位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998年5月调查过程中采集的长江口外东海特定海区表层沉积物综合运用了EDEX、ASPILA和李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磷及其磷赋存形态分析。把磷分为5种赋存形态:吸附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碎屑态和有机态。同时,结合其他沉积物性质和化学组分以及海水环境特征,讨论了磷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有机磷(0P)和铁结合态磷(Fe—P)的含量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吸附态磷(Ad-P)与Fe—P和0P同属于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范畴,其在沉积物中的循环主要与铁氧化物有关,钙结合态磷(Ca—P)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18.
对于鱼类的疾病也和人类或家畜的疾病一样,应当防重于治,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预防鱼病时是否可以采取定期施放药物的办法?这样做对鱼病预防的效果怎样?药物对鱼体有没有毒害?对鱼的活饵料——浮游生物有没有影响?这一些问题都是在生产上急待解决的。在我国治疗寄生虫性鱼病时最常用的药物就是硫酸铜(CuSO4)。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组又发现用醋酸亚汞(HgAc)或硝酸亚汞(HgNO3)是治疗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yius multifiliis)病的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有关氯化银一海水系统问题,以往一般局限于氯化银电极在海水电化学研究测定中的应用,其它有关相间平衡,银与海水中某些成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均未见有报道。自从1977年我们发现颗粒状氯化银对海水中的碘、溴有很高的选择性富集能力以后,引起了我们对这方面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1992年7月23日从日本横滨港开始,9月19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港结束的“决心”号第145航次穿过了太平洋北部。考察的科学领导是D.R.Rea(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岩石圈研究所)。俄罗斯还有2位专家参加了本航次。他们是生物地层学家(岩石圈研究所)和(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