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北段甘南地区黑甘地1井钻遇的二云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 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 花岗岩的锆石呈半自形-自形, 振荡生长环带明显. 测年结果显示, 二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61 Ma, 为晚侏罗世早期岩浆事件的产物.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岩石具有高硅(SiO2 69.81%~74.3%)、富铝(Al2O3 13.5%~16.8%)、贫铁(Fe2O3 0.26%~0.6%) 等特征, 在化学成分上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Hf, 贫Nb、Ta、Ti等高场强元素; 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 亏损重稀土元素, 为I型花岗岩. 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早期二云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环境有关, 其形成时代限定了蒙古-鄂霍次克洋在大兴安岭中北段甘南地区的闭合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2.
任厚州  裴先治    刘成军  李佐臣    李瑞保    魏博  陈伟男  王元元  胥晓春  刘图杰  陈有炘 《地质通报》2014,33(07):1041-1054
秦岭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北侧发育有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位于甘肃徽县地区的太白岩体是该花岗岩类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太白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21.8Ma±1.5Ma,属于印支期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白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79.0×10-6~19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负异常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Nb、P、Ti、Y、Y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强烈亏损。太白岩体是以中基性岩石为主的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且处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后碰撞(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期花岗岩,是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全面碰撞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秦岭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北侧发育有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带,位于甘肃徽县地区的太白岩体是该花岗岩类的一部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太白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21.8Ma±1.5Ma,属于印支期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白岩体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79.0×10-6~194×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Eu负异常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Nb、P、Ti、Y、Y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强烈亏损。太白岩体是以中基性岩石为主的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且处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后碰撞(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期花岗岩,是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全面碰撞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北山南带东段的马山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马山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偏铝质-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特征,具有较高的SiO_2(64.85%~79.17%)、Na_2O+K_2O(5.13%~6.62%),富钠(Na_2O/K_2O1);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配分曲线相对平缓,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且相对亏损,δEu=0.65~0.91,具有弱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Ba、Nb、Ta、P、Ti,富集Rb、Th、U、K。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马山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81.8±3.2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马山花岗岩体是壳幔混合成因的,形成于早二叠世后碰撞伸展体制之下,北山南带于早二叠世晚期进入后碰撞裂谷伸展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北山南带东段的马山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 锆石U-Pb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马山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偏铝质-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特征,具有较高的SiO2(64.85%~79.17%)、Na2O+K2O(5.13%~6.62%),富钠(Na2O/K2O>1);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配分曲线相对平缓,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且相对亏损,δEu=0.65~0.91,具有弱Eu 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Ba、Nb、Ta、P、Ti,富集Rb、Th、U、K。通过LA-ICP-MS 锆石U-Pb 测年,马山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81.8±3.2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马山花岗岩体是壳幔混合成因的,形成于早二叠世后碰撞伸展体制之下,北山南带于早二叠世晚期进入后碰撞裂谷伸展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北缘山阳县板板山复式岩体存在3个阶段的岩浆侵位,分别为早期阶段的二长花岗岩、中期阶段的钾长花岗岩及晚期阶段的辉绿岩。针对早期阶段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Si O2含量为73.35%~77.49%,全碱(K2O+Na2O)含量为3.15%~7.19%,里特曼指数为0.30~1.66,A/CNK值为1.18~2.48,属中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弱的负铕异常(δEu=0.70~0.89),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Ba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相对亏损,具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板板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且携带火山岩弧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岩浆来源于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且受残留的俯冲洋壳脱水形成的流体交代。2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43.2±6.1 Ma和743.7±5.9 Ma,表明板板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结...  相似文献   

7.
采用锆石U-Pb方法在甘肃北山地区花牛山群中变英安岩中获得LA-ICP-MS U-Pb年龄为(454.7±0.87)Ma(MSWD=0.28),属晚奥陶世早期的产物,该年龄可为准确厘定花牛山群的沉积时代提供新的依据,从而将其修订为上奥陶统。同时岩石地球化学具高碱、高铝,富集Rb、Th、U、K、Pb,亏损Nb、Ta、Ti,无明显δEu异常,显示出明显的火山弧岩浆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形成与俯冲流体交代或俯冲沉积物的加入有关,与花牛山铅锌矿的喷流(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环境不同,因此,认为花牛山群并非花牛山铅锌矿的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8.
梁涛  卢仁  罗照华 《地质论评》2019,65(5):1054-1076
五丈山花岗岩是熊耳山地区出露面积居第二位的酸性侵入岩,它的岩石成因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不仅可为熊耳山区域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而且能为区域内生金属成矿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还可为熊耳山地区地质找矿提供新的思路。对五丈山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WZS01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27个测点中的18个测点的同位素比值位于n(207Pb)/n(235U)—n(206Pb)/n(238U)一致线上,它们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59. 6±1. 6 Ma。结合五丈山花岗岩的SHRIMP和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认为它是晚侏罗世约160 Ma岩浆活动的产物。五丈山花岗岩160颗锆石的U Pb年龄形成了一个从新太古代至晚侏罗世的单颗粒锆石年龄谱,8个峰值年龄依次为~2. 8 Ga、~2. 3 Ga、~1. 9 Ga、~1. 8 Ga、~1. 7 Ga、~1. 3 Ga、~178 Ma和~160 Ma,区域上均存在与之对应的岩浆热事件。五丈山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高钾、贫镁低钙的特征,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它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Nb、Ta、P及Ti负异常,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右倾平滑、轻稀土富集及重稀土亏损及无明显负Eu异常等特征。五丈山花岗岩具有高Sr、低Y的特征,属于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有人音译为埃达克岩),它是加厚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源区的残余相矿物包括石榴子石、金红石和角闪石,且无(富钙)斜长石残留。熊耳山地区在~160 Ma经历的岩石圈拆沉作用致使不同深度范围、不同成分的原岩近同时发生部分熔融,多种成因的锆石加入到深部流体内并与之快速上升,途中注入到未完全固结岩浆/流体库,在经历岩浆—流体活化后上侵至地壳浅部后形成了具有复杂单颗粒锆石年龄谱的五丈山花岗岩。另外一方面,深部流体也因熊耳山地区~160 Ma岩石圈拆沉而获得快速释放,其周缘~160 Ma的Au、Mo成矿作用得益于深部含矿流体的有效封闭,五丈山花岗岩周缘及深部仍具有巨大的内生金属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刘村岩体位于浙江安吉和安徽广德两县交界处的皖南地区,该岩体主要为浅红掠带肉红色中细—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沿由寒武系地层组成的背斜轴部侵入。刘村二长花岗岩为具高钾、富碱、Mg#小等特征的准铝质—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右倾斜明显、铕谷较深。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见明显的Ti、Sr谷,曲线整体右倾,岩体整体亏损HFSE,富集LILE。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均表明,形成刘村二长花岗岩的岩浆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岩体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有磷灰石、角闪石、辉石、榍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LA-ICP-MS锆石U-Pb法确定刘村二长花岗岩年龄为( 132.84±0.57)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为皖南地区燕山期第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刘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东部构造活化和构造机制由挤压开始向拉张转折的转换阶段。该区金化探异常明显,是寻找金、银、钨(钼)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保山地块是滇西特提斯多岛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滇-缅-马-泰微大陆的北端。出露于保山地块西部的蚌东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8.3±1.7Ma,记录了特提斯洋关闭后的弧-陆碰撞过程。该岩体以正长花岗岩为主,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低镁、低钙、富铬、富镍的特点;在B-A图解上显示了堇青石过铝花岗岩的演化特征;总体上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的特点,可划归后碰撞-后造山花岗岩。但是,该岩体远离昌宁-孟连主特提斯弧-陆碰撞带,可能是主造山过程晚期,滇-缅-马-泰微大陆内部各微小陆块相互作用导致地幔岩石圈发生拆沉作用的产物,或是昌宁-孟连洋盆闭合过程中俯冲板块的拖拽在后缘的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对新疆北部萨吾尔山主脊花岗闪长岩采用激光ICP-MS技术进行锆石U-Pb年龄的测定,结果表明,岩浆侵住结晶年龄为(320±2)Ma,时代相当于晚石炭世;其中有(342±3)Ma、(354±2)Ma的捕获锆石.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萨吾尔山花岗岩具岩浆混合作用特征,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体制有关,即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相似文献   

12.
北山地区斑状花岗闪长岩是明水岩浆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山北带,至今未见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报道。本文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岩体中的锆石进行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单颗粒锆石 U‐Pb年龄为277 M a~283 M a ,加权平均年龄为279.5±1.6 M a ,花岗闪长岩主体形成于华力西晚期。地球化学研究显示,A/NCK>1.05,刚玉分子含量>1%;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LREE/HREE为16.89~18.58,伴有弱的Eu负异常(δEu为0.76~0.92);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Th、K ,强烈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斑状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这限制了红石山洋闭合时限早于279.5±1.6 M a。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赣南横市地区坪市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6.1±3.8 Ma和441.3±5.2 Ma,表明坪市花岗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坪市花岗岩体的铝饱和指数为1.1~1.29,K2O/Na2O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113~250)×10-6,轻稀土元素富集,稀土配分模式呈明显的右倾型;δEu为0.38~0.67,Eu亏损中等偏高;岩体Rb、Th+U、La+Ce、Nd、Zr+Hf+Sm相对富集,Ba、Nb、Sr、Ti相对亏损.岩体Rb/Sr为0.60~2.82,平均1.66,明显高于大陆地壳平均值和上地壳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坪市花岗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发生裂解,在中奥陶世至志留纪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质岩浆,在碰撞至后碰撞过渡期上升至地壳浅部形成的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14.
广东莲花山岩体位于莲花山断裂带北部, 由规模巨大的侏罗—白垩纪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莲花山岩体中部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 获得片麻状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42.5±1.5) Ma(MWSD=3.5, N=30)、(138.9±0.6) Ma(MWSD=1.4, N=30)和(145.5±0.7) Ma(MWSD=1.2, N=28), 表明岩体为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为偏铝质-弱过铝质(A/CNK=0.97~1.1)、富碱(K2O+Na2O=6.1 wt%~ 8.1 wt%)、富钾(K2O/Na2O=1.4~1.8), 富集Rb、Th、U、K、Pb, 亏损Ba、Ta、Nb、Sr、P、Ti, 与壳源岩浆特征类似。岩体SiO2含量差异较大(69.5 wt%~80.1 wt%), 高硅样品明显经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 属于分异的I型花岗岩。所有样品锆石εHf(t)值均为负值(–4.5 ~ –2.0), 在年龄-εHf(t)图中, 均落入球粒陨石演化线和华夏基底演化线之间, 暗示源岩主要为古老壳源基底物质。在此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岩浆记录, 本文认为莲花山花岗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roll back)诱发的弧后扩张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5.
藏东芒康-巴塘一线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体, 空间上沿金沙江西岸呈带状分布, 以复式岩基、岩枝产出, 并侵入于二叠系下统冰峰组灰岩系及金沙江带二叠系上统上段变质岩系, 该区侵入岩岩性以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为主。 目前对该地区花岗岩成因、形成时代、 构造意义研究程度较低。 本文以巴塘县曲那西地区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 对该岩体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体与金沙江缝合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晚三叠世, 3 个花岗岩样品形成时代分别为 235.2±1.4 Ma、229.6±1.4 Ma、229.1±1.6 Ma。 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区内岩体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 富集 Rb、Th、K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明显亏损 Nb、Ta、P、 Zr、Ti 等高场强元素。 Sr-Nd 同位素组成表明, 巴塘岩体很可能来自于康定杂岩并且混入了少量的富集型沉积物。 结合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 该岩体形成于金沙江构造 带造山后碰撞环境, 进而推测金沙江洋壳的闭合至少在晚三叠世之前。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构造-岩浆带分布大量的中酸性侵入体,其成因类型和侵位期次对于认识区域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依勒山北段塔尔根一带的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塔尔根一带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96.6±2.0Ma(n=27,MSWD=0.33),属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高硅、富碱、低钛和铝、贫钙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高场强元素Zr、Hf,强烈亏损Sr、Eu、P、Ti,中等亏损Ba、Nb、Ta等元素,104Ga/Al值及Zr+Nb+Ce+Y含量较高的特征,属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为低压高温条件下长英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构造演化并结合前人认识可知,西准噶尔地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仍处于俯冲体系,很可能与晚石炭世洋脊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北祁连山东段宁夏西吉盆地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和U-Pb年龄进行研究,并与区域上中酸性岩体进行对比。西吉盆地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钠、过铝质的特征,LREE/HREE=10.89~11.93,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具有陆缘弧岩石的特点。岩石负Eu异常不明显,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_N/Yb_N=10.90~15.41)。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Pb、La,亏损Sr、Ta、Nb、Ce、Ti元素,Pr、Nd、Sm、Dy弱富集,曲线形态具有造山花岗岩的特征,并具有负Nb异常,属正常大陆弧花岗岩。西吉盆地花岗岩成因类型为Ⅰ型,形成于陆缘弧环境,为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34.3±9.0Ma,为早志留世,属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西吉盆地花岗岩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南华山—屈吴山一线的花岗闪长岩体及甘肃老虎山闪长岩体同属北祁连岩浆弧带,是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与板块俯冲消减作用有关,间接证明了西吉盆地属于北祁连造山带。  相似文献   

18.
北淮阳东段山七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SiO2、Al2O3含量中等,富碱质,Mg #低,具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特征.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值和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相对富集,分馏较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Ba、K和高场强元素(HFSE) Zr、Hf、Y,明显亏损Nb、Ta、Ti、P、U.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山七岩体206 pb/238U年龄为128.2±3.3Ma,属早白垩世早期.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山七岩体岩浆来源于地壳,受地幔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19.
顺作花岗岩位于海南岛五指山地区白垩纪火山岩的东西两侧,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54.4±2.4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亚碱性岩系列,SiO2含量为69.88%~74.51%,平均72.99%,属酸性岩类。具有明显的Ba、Ta-Nb、P、Ti负异常和较明显的Rb、K、Pb、Nd正异常。初始锶比值为0.70947~0.717388,低于大陆岩石平均锶初始比值(0.719),属中等锶花岗岩。εNd(t)为-9.25~-5.14,T2DM值为1444~1777Ma,其可能是板岩、千枚岩、斜长片麻岩、麻粒岩、斜长透辉石岩等岩石或更深部同类岩石受地壳增厚而发生的深熔作用及NW—SE向挤压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为S型花岗岩。侵位方式是同碰撞构造环境下的强力侵位,最可能的是热气球膨胀式的底侵。属于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温泉县别珍套山新元古代花岗岩开展了相关研究。获得了3个片麻状-眼球状花岗岩4件锆石样品年龄,其中206Pb/238U年龄值一致,大多集中在910~950 Ma之间。极少量继承锆石的年龄大于1000 Ma。这些花岗岩以特有的粗粒、巨大的眼球状片麻结构为特征。岩体具有高硅(≥70%)、富碱(K_2O+Na_2O,6.5%~8.9%)且K2ONa2O的特征,表现出从钙碱性到钾玄岩演化的变化趋势。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与碱性花岗岩相似。样品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几乎完全相同,均明显亏损Ba、Nb、Ta、Sr、P、Ti,富集Rb、Th、U、K等元素,显示活动大陆边缘岩石特征。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具典型壳源花岗岩(S型花岗岩)的特征。Lu-Hf同位素特征表明单阶段Hf模式年龄(t_(DM1))为883~1351 Ma,平均为1133 Ma;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891~1588 Ma,平均为1250 Ma,与锆石形成年龄较接近。新元古代早期(约9 Ga)片麻状花岗岩可能是与Rodinia超大陆会聚有关的格林维尔期造山作用、地壳增厚导致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