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09,(3):F0003-F0003
薛春纪教授男,汉族,1962年4月出生于陕西省眉县。1983年于西北大学本科毕业,获岩石矿物学专业学士学位,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获得西北大学矿床学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成都理工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2.
贝特曼教授逝世八年之后,由詹欣教授和他修订的第三版经济矿床学又复出版了。詹欣与贝特曼教授在耶鲁大学同事十四年,詹欣是犹他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教授。这本有名的教科书的最新版保留与第二版全部相同的组织结构,教科书的很多内容保持原样未动,基本反映出了当代最新成就。新版增加了细菌成因矿床、海底喷气矿床和火山成因矿床等三章。斑岩铜矿的章节也扩充了,反映了儿个地区最近发展情况。缩短了第二版中的以下部分:矿物的局部集中;矿床的褶皱和断层;矿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翟裕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地质教育家,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教书育人,重视实践,不断创新,在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翟裕生教授在长期从事矿床组合、成矿系列研究基础上,将系统论和历史观引入矿床学研究,以成矿  相似文献   

4.
翟裕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地质教育家,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教书育人,重视实践,不断创新,在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翟裕生教授在长期从事矿床组合、成矿系列研究基础上,将系统论和历史观引入矿床学研究,以成矿物质的源-运-储-变-保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为核心,率先提出和创立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从时空演化和物质运动的结合上发展了区域成矿学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进步。21世纪以来,翟裕生教授又提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三结合的研究理念,将传统的矿床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层次,引领了当代矿床学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一系列找矿新发现。 2020年欣逢翟裕生教授九十华诞,为祝贺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工作70余年,我们三位作为特约主编以成矿系统论学术思想为引导组织了“矿床学”专辑。 本专辑共分3个专题。其中“矿床研究方法与综述”专题共7篇论文。以翟裕生教授的《矿床学思维方法探讨》一文为开篇,将矿床学研究思维方法概括为实践、系统、辩证、历史、经济、环境、全球、战略等8个思维观点,对创新成矿理论、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推动找矿发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紧随其后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论文,以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过程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思想为指导, 从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并强调了地球深部过程对成矿的制约作用。《再论中国大陆斑岩Cu-Mo-Au矿床成矿作用》论文,重点阐释了中国大陆非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岩浆起源、岩浆流体系统演化、成矿金属(Cu,Au,Mo)和H2O来源及富集过程。另4篇论文分别阐述了中国三叠纪的大陆成矿体系、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演化、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以及我国矿床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专辑的“特色地域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专题共11篇论文,从不同侧面对我国“三江”、扬子、长江中下游、华北、塔里木、中亚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复合成矿系统、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造山型金成矿系统以及低温矿床、岩浆Cu-Ni-Co硫化物矿床、玢岩铁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系统组成要素、空间结构模型、成矿机制等综合研究,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壳幔相互作用、构造体制转换、流体相分离、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等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 本专辑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专题共7篇论文,专门探讨了部分矿床的成矿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作用。 本专辑所反映的尽管只是矿床学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进展,但我们希望这些成果的发表,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谨以此专辑表达对翟裕生教授的美好祝愿和敬仰之情,祝老人家身体健康,继续推动我国的矿床事业迈上新台阶。最后在此专辑付梓之际,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未在本期刊出的)、审稿专家、翟德高博士和编辑部同志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5.
翟裕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地质教育家,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教书育人,重视实践,不断创新,在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翟裕生教授在长期从事矿床组合、成矿系列研究基础上,将系统论和历史观引入矿床学研究,以成矿物质的源-运-储-变-保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为核心,率先提出和创立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从时空演化和物质运动的结合上发展了区域成矿学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进步。21世纪以来,翟裕生教授又提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三结合的研究理念,将传统的矿床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层次,引领了当代矿床学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一系列找矿新发现。 2020年欣逢翟裕生教授九十华诞,为祝贺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工作70余年,我们三位作为特约主编以成矿系统论学术思想为引导组织了“矿床学”专辑。 本专辑共分3个专题。其中“矿床研究方法与综述”专题共7篇论文。以翟裕生教授的《矿床学思维方法探讨》一文为开篇,将矿床学研究思维方法概括为实践、系统、辩证、历史、经济、环境、全球、战略等8个思维观点,对创新成矿理论、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推动找矿发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紧随其后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论文,以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过程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思想为指导, 从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并强调了地球深部过程对成矿的制约作用。《再论中国大陆斑岩Cu-Mo-Au矿床成矿作用》论文,重点阐释了中国大陆非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岩浆起源、岩浆流体系统演化、成矿金属(Cu,Au,Mo)和H2O来源及富集过程。另4篇论文分别阐述了中国三叠纪的大陆成矿体系、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演化、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以及我国矿床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专辑的“特色地域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专题共11篇论文,从不同侧面对我国“三江”、扬子、长江中下游、华北、塔里木、中亚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复合成矿系统、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造山型金成矿系统以及低温矿床、岩浆Cu-Ni-Co硫化物矿床、玢岩铁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系统组成要素、空间结构模型、成矿机制等综合研究,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壳幔相互作用、构造体制转换、流体相分离、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等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 本专辑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专题共7篇论文,专门探讨了部分矿床的成矿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作用。 本专辑所反映的尽管只是矿床学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进展,但我们希望这些成果的发表,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谨以此专辑表达对翟裕生教授的美好祝愿和敬仰之情,祝老人家身体健康,继续推动我国的矿床事业迈上新台阶。最后在此专辑付梓之际,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未在本期刊出的)、审稿专家、翟德高博士和编辑部同志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6.
(依胜氏笔划为序)州,月,|!1933年1913年1930年1926年1 918年1929年1929年1917年1921年1 920年1915年1937年1931年1923年1933年1921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沉积学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矿床学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副教授沉积学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沉积学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地球化学国家地展局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岩石学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学部委员岩石学中南矿冶学院副教授岩石学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矿物学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科学院通过民主选举,并经国务院批准,增补了二百八十三名学部委员.我院有五位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他们是:姓名 出生年份 专业或专长 职务及职称王鸿祯 1916 地层学及古生物学 院长、教授 大地构造学袁见齐 1907 矿床学 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钾盐矿床学 教授池际尚(女)1917 岩石学 副院长、教授杨遵仪 1908 地层学及古生物学 教授郝诒纯(女)1920 地层学及古生物学 教授 微体古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矿相学、矿床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徐国风教授因患癌症,不幸于1989年3月14日在武汉与世长辞,终年56岁。徐国风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矿相学、矿床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使我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自然科学家,一位优秀的矿相学工作者,我们深感悲痛。徐国风教授1953年2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长期从事矿相学和矿床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矿相学、矿床学家,造诣颇深。在矿相学和金矿床地质学方面有重要贡献,成绩卓著。1986年和1989年先后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列入《世界有成就的人》、《国际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行二人于1985年11月份在南斯拉夫的三个共和国六个矿床(铅锌汞锑铜,主要属层控矿床)进行了短期的野外地质考察,参观了一些实验室及选冶厂,会见了贝尔格莱德大学的矿床学教授S.Jankovic及岩石学教授S.Karamata,并进行了有益的交谈。现将南斯拉夫的构造成矿作用及有关矿床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矿床学界思想十分活跃,新成矿概念和模式的不断出现,开阔了矿床学家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矿床学理论。在矿床学新说林立的时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D·瑞奇(Johm D.Ridge)于1968和1976年先后发表两篇论文,即《矿石成因概念的变化及发展》(原载1968年《格拉顿—赛尔斯纪念文集》),和《北美地质学家所见的同生矿床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改变》(原载1977年出版的《层控矿床及层状矿床》第一卷第六章,1978年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1985年,这两篇内容衔接、体裁一致的论文,地质出版社以《成矿概念的变化和发展》的书名出版了中译本,译者是我国著名矿床学家张炳熹教授。  相似文献   

11.
讣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本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湖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徐国风同志因病于1989年3月14日在武昌逝世。徐国风教授长期从事矿相学、金属矿物学、矿床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中国著名地质学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教授诞辰100周年(1998年9月7日),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谢家荣与矿产测勘处》一书。该书由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郭文魁院士、著名编辑家殷维翰先生和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谢学锦院士等主编,精装16开本,78.4万字,包括《回忆与论述》、《红花偕绿叶》、《曲折人生路》、《尘封的珍珠》和《谢家荣教授主要著作目录》5个部分。谢家荣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矿床学家、经济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现代矿产勘查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是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他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  相似文献   

13.
侯德封教授生平简介侯德封教授是杰出的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我国地球化学、核子地质学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侯德封于1900年4月8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河西村。1917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此后曾任山...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是前苏联导师、矿田构造学奠基人В.M.克列特尔教授专著《矿田与矿床构造》问世60周年(中译本58周年),草撰此文以兹纪念。В.M.克列特尔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首部《找矿勘探学》,于1956年又出版了《矿田与矿床构造》。1957年应邀来我国讲学,并为《矿田与矿床构造(中译本)》作序。他的讲学内容被整理成《普查勘探讲话》,并于1958年公开发表。В.M.克列特尔教授的论著在中苏(俄)两国广为应用、影响深远。笔者有幸于1956年师从В.M.克列特尔教授,攻读副博士学位,深受教益。五十多年过去了,回顾矿田构造学的发展历史,以"矿田与矿床构造研究演进态势浅析"为题,将其初步划分为四个阶段:Ⅰ.继承–萌发阶段(1930~1949);Ⅱ.创建–奠基阶段(1950~1969);Ⅲ.应用–发展阶段(1970~1989);Ⅳ.深化–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Ⅰ、Ⅱ两阶段主要论述В.M.克列特尔、ф.И.沃尔弗逊等前苏联构造学家对矿田构造学研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Ⅲ、Ⅳ两阶段论述了我国以翟裕生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对矿田构造学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最后,对铀矿田深部找矿研究谈了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冯景兰,字淮西,河南唐河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1918年考取北京大学预料。同年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矿山地质、荣获矿山工程师学位,1921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矿床学、岩石学和地貌学、获地质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河南中州大学科学通论讲师,不久晋升为地质系教授,并任矿物地质系主  相似文献   

16.
论矿床学的社会功能与思维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 ,矿床具有地质的、经济技术的和环境的三种属性。进入 2 1世纪后 ,新的产业模式对矿床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提出矿床学的四种社会功能 :(1)研究和找寻大型、优质矿床 ;(2 )研究和开发新型矿产资源 ;(3)为环境保护服务 ;(4 )为科学普及服务。笔者强调矿床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并针对矿床学的学科特点 ,提出矿床学研究的实践性、系统性、历史观、经济观、环境观等 5点基本思路。笔者将 5 0年来研究矿床学的心得概括为 2 0字 :兴趣 +责任、实践 +思考、积累 +顿悟、系统 +演化、资源 +环境。前 12字是由做学问产生 ,系统 +演化是笔者归纳的矿床学的核心问题 ;兼顾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是矿床学在保障可持续发展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孙丰月教授198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金属与非金属矿床专业,并分别于1987年和1992年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武汉地质学院)和博士学位(北京地质学院)。1992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3月出站,任教担任教授至今。1998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受国家派遣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作为期一年的访学学者。2008—2017年担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2017年至今担任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受聘为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2010年)、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会员、中国黄金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秘书长(1997—2003年),以及《世界地质》主编等。先后当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8.
正郑明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地质教育和矿床研究领域辛勤耕耘60载。他博学广闻,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成就卓著。在科研上,他孜孜以求、潜心钻研,在现代成矿理论与方法、层控矿床学、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教学上,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育出了大批优秀地学人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人类为可持续地求得更多的金属矿产资源,对金属矿床学及其成矿理论发展趋势与展望的研究,已成为当代地球科学界的热门课题,成矿新理论、新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动力矿床学、环境矿床学、模式矿床学、海底热液地幔柱大陆成矿学、区域矿床学、隐伏矿床学、纳米矿床学,等等;有关矿床学及其成矿理论的著述日趋繁多,近年,国际科学理事会还制定了《未来地球计划》(Fature Earth,2013-2020),强调以动态地球为中心,将更有力地推动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82年8月28日,蔡承云教授因病治疗无效在长沙逝世,终年76岁。蔡承云教授是我国第一位女地质学家,生前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早在青年时期,蔡先生担任了福建龙岩山区中学教员,教授矿物、植物和化学。这时她接触到各种矿物、岩石,对地质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8年蔡教授赴美留学,选学地质学和化学.获地质学学士和矿床学硕士学位。19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