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测绘相关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素材挖掘能力不足和思政育人资源匮乏的问题,经广泛调研、研讨、素材收集和系统开发,建立了测绘地理信息类课程思政案例库。案例库依据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矩阵图、思政案例-课程知识模块树状结构图,整合优化课程知识模块,按照测绘类、地理类、遥感类和计算机类4个课程类别分别建立了多模态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B/S结构,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案例输入、案例审核、案例查询、用户反馈和系统维护5个功能模块。应用于相关课程中,为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培养具有民族自信、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拥有良好职业核心素养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面向工科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偏少,缺乏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及案例的问题,文中结合测绘类研究生所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课程,发掘了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素的融合点,构建了“科研引导-隐性融合-创新拓展”课程思政“三步”实践教学法。以“资源开发地表形变监测与环境保护意识”为例,结合课程组的科研经历及研究成果,探讨了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容易理解、操作方便,能够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可为工科类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海洋测量课程教学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以“海洋水文测量”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智慧教育工具进行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以供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英宝  潘鑫  丁远 《测绘通报》2022,(S1):44-46
以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探讨测绘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育德”与“育才”统筹兼顾的实现方法和路径。本文从思政元素的设计、助力课程思政实现的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等角度,对该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寓教于学,充分强化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作用,为同类型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阎晓东  王鑫  张衡 《测绘通报》2022,(S1):78-82
军队院校在实施本科教育、首次任职培训融合培养改革后,工科专业教学中出现了课时紧张、专业课程与任职培训课程融合不够两个突出问题。本文研究总结新工科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做法,结合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提出军队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在专业教育中践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方向。以工科专业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程“测量学”为例论述了融合课程思政的内在优势,对课程思政元素提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以“三角高程测量”内容为例详细阐述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思路与方法,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爱国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介绍了为改善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的研讨情况,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地震大地测量学课程为例,简要梳理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提法的演进,深入挖掘了该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吃苦耐劳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元素,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地震大地测量学课程为例,简要梳理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提法的演进,深入挖掘了该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吃苦耐劳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元素,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环境遥感课程为例,探索了测绘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式.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挖掘、梳理了环境遥感课程的思政元素,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采用过程化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升,思政育人成效初步显现.本课程的思政建设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1.
地貌学是兼具综合性、区域性、理论性、实践性的课程,地貌野外实践教学所在的嵩山实习区具备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本文根据嵩山实习区地貌野外实践教学概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开展将课程思政融入地貌野外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培养军校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价值取向,为工科相关专业野外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仍在探索阶段。本文深入分析了理工科思政课程建设的内涵与特点;以地理信息科学核心课程“空间分析”为例,探讨了理工科专业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可为推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建毅  张景秋  孟斌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4):118-120,125
立足《地图学》课程的特点,对其课程思政教育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及主要方向进行了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价值,也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双修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员,从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切入,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数字测图技术》课程为例,在分析学情和职业道德现状的基础上,修订了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深挖思政元素,通过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对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疆当前发展形势和测绘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聚焦新疆工程新工科内涵建设,进行《矿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矿山测量学》课程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元素,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互衔接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与改革。在新疆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引领下,以测绘专业市场为引导,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平台,以新疆工程学院模拟矿井为实践对象,实现了测绘专业学生《矿山测量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成绩的稳步上升。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路更宽阔,更加明确自己使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代表国家及产业未来需求和发展方向,对未来产业布局和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无人机航测”作为测绘类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意义重大。通过梳理和挖掘“无人机航测”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教学经验,以“无人机系统组成”、“无人机在林业领域应用”和“无人机实训操作”3个教学内容作为案例,探讨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为测绘类专业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以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分析其开设课程思政的优劣势,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目标、学生获得感三方面探讨了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构建了以“专业思政”为引领的课程教学体系。结合课程特点,发掘该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水准测量原理”这一小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以期为“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载体。“地图学”是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在测绘、地理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地图学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点,并介绍了在教学中如何巧妙、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在地图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测绘人砥砺奋行."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是测绘工程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四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为抓手,以"同向同行、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为核心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和有效协同,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环节的课程育人格局,达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人机遥感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和相关岗位的需求趋势,本文分别以多岗位能力需求、科教协同、任务驱动作为牵引,结合思政元素,构建了基础模块、创新模块、综合模块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旨在搭建规范、高效的实践教学课堂,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单项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