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陆科学钻探施工用钻探技术和施工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探矿工程》2002,(3):58-61
国外实施大陆科学钻探采用的钻探技术有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石油钻探技术,组合式钻探技术,以及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深钻技术,分别介绍了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及优缺点,并介绍了科学深孔和超深孔的2种施工战略,即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和双孔方案。  相似文献   

2.
赣州科学钻探NLSD-1孔是大陆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项目6个钻孔之一,该孔地层复杂,自然弯曲严重,采用高粘度、高密度泥浆绳索取心钻进,全孔轨迹实现人工受控,施工难度大。详细介绍了该孔施工技术及创新成果,对施工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深部钻探施工技术的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SDC)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筹备工作展迅速,实先导孔施工技术方案,技术路线以及钻探技术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3-P孔的地层情况、施工过程、钻井液技术、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技术。在钻探施工中,采取了高密度低失水泥浆体系和反复扫孔、起钻中途回灌泥浆的措施,解决了断层泥缩径、岩层破碎、钻孔坍塌扩径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原状性完好的岩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疆哈密市白山钼矿ZK15-5孔钻探施工的技术要求、钻探设计依据以及钻探技术成果,对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钻孔结构、钻进参数、泥浆工艺使用、钻头选择以及施工组织管理优化方案,客观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类似深孔钻探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奎中  黄晟辉 《探矿工程》2018,45(8):28-33
中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湘永地1井钻探工程,终孔深度2224.69 m,全孔取心钻探、录井及测井。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概况,钻井工程使用的主要钻井设备、录井设备及测井设备,湘永地1井岩心钻探工艺技术,针对钻探施工中遇到的孔内事故采取的技术措施及页岩气调查井钻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金昌 《探矿工程》2012,39(Z2):1-10
近10年来,随着钻探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施工的深孔、特深孔数量急剧增长;作为地壳探测工程前期准备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即将全面完成,万米级科学钻探工程将提上议事日程;这对钻探技术和装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钻探技术的新进展,深孔、特深孔钻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藏罗布莎科学钻探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阐明深孔钻探施工中经常遇到或需要深入思考的技术问题,总结并提出了对复杂地层施工的经验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海区科学钻探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部海区科学钻探工程是我国海洋地质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施工环境复杂,钻探施工难度大。根据地质预测和环境条件,针对实际情况,分析海上钻探施工的难点,提出了钻孔结构、钻进工艺、取心方法、冲洗液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方案思路,以指导和保障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朱溪矿区钻遇地层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钻孔深度大、易斜,相对浅孔而言地层更复杂,钻孔质量要求尤其是孔斜要求更为严格等施工难点,总结了主要钻探装备选用和钻探施工管理工作,以及钻进方法、钻孔结构、钻头选用、钻进技术参数、冲洗液选用、护孔堵漏措施等。建议今后深孔施工中必须提高钻探装备的施工能力、遏制重大孔内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孔斜防治原则、抓好泥浆护孔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内潮汐沉积是深水沉积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年轻的研究领域,自1990年发现首例内潮汐沉积以来,沉积学工作者做了 大量不懈的努力,不仅发现了一系列内潮汐沉积实例,而且还对已发现的内潮汐沉积的特征、垂向序列和沉积模式进行了 总结,同时还认为内潮汐沉积可能成为油气潜在的良好储层。但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内潮汐沉积的研究实例十分有限, 因此,内潮汐沉积研究中还存在一系列的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内潮汐沉积的鉴别标志和识别方法尚不完善;其次是目 前尚缺少现代内潮汐沉积的典型实例研究,难以全面认识内潮汐对沉积作用的影响;第三是沉积学研究尚未将海洋物理学 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在内潮汐沉积的研究中,也未开展相关的内潮汐沉积实验模拟研究,更未利用地层记录中内潮汐沉积 特征反演内潮汐的物理特征,从而制约了内潮汐沉积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形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研究;第四是对内潮 汐沉积的研究意义认识不足。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结合海洋物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现代内潮汐沉积进行观察和研究, 同时开展相关的内潮汐沉积的实验模拟研究,并对古代内潮汐沉积进行反演研究。此外,还应将理论研究与油气等资源研 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内潮汐沉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川南普格杏仁状玄武岩晶洞中产出大量石英、水晶、沥青、葡萄石以及铜矿物,根据其产状和矿物组合分为石英沥青、水晶-沥青及水晶-葡萄石球粒三种类型晶洞。水晶-葡萄石晶洞中矿物组合具明显球粒形貌特点,球粒由中心柱状 水晶及垂直水晶柱面生长的葡萄石球粒内圈与铜矿物球粒外圈组成。铜矿物球粒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由自然铜核、黑铜矿 幔、硅孔雀石与孔雀石壳组成。野外及镜下观察显示,铜矿物集合体形态受自然铜形状和产出控制,铜矿物球粒主要分布 于多个葡萄石球粒边缘的汇聚处,核部自然铜为球粒状;脉状铜矿物由一向伸长自然铜与黑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组成, 分布于晶洞裂隙中。碳同位素与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晶洞中的沥青为生物成因,属石油沥青,有机质可能来自下二叠统 (P13)碳酸盐。晶洞中矿物为含有机质成矿溶液依次结晶而成,其顺序为:玉髓或石英→水晶、沥青与自然铜→自然铜与 葡萄石→黑铜矿→硅孔雀石→孔雀石→方解石。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特征、水晶中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以及水晶中沥青与自 然铜之间的关系显示,沥青是有机质(原油)受热裂解转变而成,其形成温度约为290~230℃,自然铜的结晶温度为230~ 160℃。  相似文献   

13.
Concentrations of some heavy metals and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r,Ga,Ni,Zn,Mo,Cu, Pb,Yb,Y,Nb,Ti,Sr,Ba,Mn,Sc,Co,V,Zr,Fe,Al,W,Se,Bi,Sb,As,Cd in recent mollusk shells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depths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parts of the Marmara Sea are investigated.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the shells is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Of these,concentrations of 12 elements(As,Bi,Cd,Co,Ga,Mo,Nb, Sb,Se,Sc,W and Yb)are below zero [(0.053-0.79)×10~(-6)];concentrations of seven elements(Cr,Ni, Pb,V,Y,Zr and Cu)are(1.0-6.0)×10~(-6);concentrations of four elements(Ti,Mn,Ba and Zn)are 10- 20×10~(-6);and concentrations of five elements(Si,Al,Fe,Mg and Sr)are(47.44-268.11)×10~(-6).The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9 elements were studied separately in mollusk shells such as Chamalea gallina(Linné),Pitar-rudis(Poll),Nassarius reticulatus(Linné),Venerupis senescens (Coocconi),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Lamarck),Mytilaster lineatus(Gemelin in Linné)and Chlamys glabra.It was found that,in mollusk taxonomy,the elements have unique values.In other words,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various mollusk shells depend mainly on the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mollusks.In various bionomic environments different element distributions of the same speci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s of the each environment.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organisms are the most active and deterministic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断陷湖盆陡坡带粗粒三角洲地质研究对于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苏丹Muglad 盆地Fula凹陷陡坡带识别出两类扇三角洲,分别为Jake区锥状扇三角洲和Keyi区片状扇三角洲。Jake区物源供给充足,早 白垩世持续供源,形成的锥状扇三角洲岩石颗粒较粗,分选-磨圆差,砂体厚度较厚,分布范围较广;Keyi区物源供给不 足,形成的片状扇三角洲岩石颗粒较细,分选-磨圆更好,砂体厚度较薄,分布范围有限。文章将“源-汇”体系理论引入 到陡坡带粗粒三角洲研究中,通过对母岩剥蚀供源、搬运以及汇聚条件分析,对两类扇三角洲进行成因解释,并建立相应 模式,同时指出,“源-汇”体系只有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才能较好地预测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查干凹陷致密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 料,研究了查干凹陷白垩系巴音戈壁组储层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巴音戈壁组储层纵向上发育两个 异常高孔带,深度范围为1900~2300m和2500~3100m,对应平均孔隙度分别为7%和5.2%。平面上,第I异常高孔带储层 埋藏浅,主要分布在中央构造带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和细砂岩中,第II异常高孔带储层埋藏较深,主要分布在乌力吉构造 带和额很洼陷的扇三角洲前缘细砂岩中。不同地区异常高孔带成因不同。中央构造带异常高孔带主要受大气水淋滤作用影 响,其次受有机酸作用影响;乌力吉构造带异常高孔带主要受深部酸性热流改造作用影响,热流沿毛西断裂上侵溶蚀储层 中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颗粒等形成大量溶孔;额很洼陷异常高孔带主要与来自深凹区的有机酸溶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凌媛  王永  王淑贤  孙青  李海兵 《地学前缘》2022,29(2):327-342
海洋和湖泊具有重要的气候环境和生态调节功能。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海洋和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演变,将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评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生物标志物具有生物专属性,提供了使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地质历史中各种生物演变的工具。本文初步总结了海洋和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标志物(烷烃、酸类、醇类、酮类、酯类、甾类、藿类、萜类和甘油四醚类等)的特征和来源。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生物标志物,以长链的烷烃、脂肪酸、脂肪醇和木质素、萜类等较为常见;水生微藻来源的生物标志物有长链烯酮、烷基二醇和高度支链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HBIs)等;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标志物有细菌藿烷多元醇(BHPs)、异形胞糖脂和支链烷烃类等。今后结合生物标志物单体同位素分析和基因、蛋白质组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加强不同生物标志物对应的生物种属的生态学研究,古今生态研究相结合,可以为某些生物标志物的分子来源研究提供新的可行途径。本文还综述了生物标志物指标在重建海洋和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产力和营养状况方面的应用。未来的研究将偏向于从定性向定量化重建转变,在海洋研究中应用较成熟的指标将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湖泊环境中。此外,多指标结合使用将提高重建古生态系统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7.
黄锡矿-似黄锡矿-硫锡铁铜矿组合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湘眉 《矿物学报》1990,10(2):147-151,T002
黄锡矿-似黄锡矿-硫锡铁铜矿产于湖南大义山花岗岩与石炭、二叠系灰岩接触处的富斑铜矿夕卡岩铜矿床中。硫锡铁铜矿在国内属首次发现。它们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晶体结构与国外相同矿物相似。它们都有两种产状,构成多种结构。  相似文献   

18.
Lophocarinophyllum属以中轴粗大,隔壁两侧发育平列脊板,横列构造发育微弱为主要特征。骨骼微细构造属纤状及层纤状类型。隔壁和脊板可由单晶榍组成,也可由轴带不规则细小晶榍与两侧带近平行的晶针和晶束组成。由于Lophocarinophyllum acanthiseptum发育微弱横板,将Lophotabularia列为Lophocarinophyllum的同义名。Lophocarinophyllum共包含8个种,其中1个新种(L. stereoseptum sp.nov.). Lophophyllidiidae科有8个属: Lophophyllidium、Sugiyamaella、Lophocarinophyllum、Stereostylus、Neostereostylus、Timorphyllum、Lophamplexus、Paralophophyllidium.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concentrations and modes of occurrence of trace elements in 81 coal samples from the Çan basin of northwestern Turkey. The concentr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coal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dditionally, traditional coal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by proximate, ultimate, X-ray diffraction, and petrographic analyses. Twenty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As, B, Ba, Be, Cd, Cu, Co, F, Hg, Mo, Ni, Pb, Sb, Se Sn, Th, Tl, U, V, and Zn, receive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related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concerns. The Çan coal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re lignite to sub-bituminous coal, with a broad range of ash yields and sulphur contents. The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show variety within the coal seams in the basin, and the affinities vary among locatio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B, Ba, Be, Cd, Cu, Co, F, Hg, Mo, Ni, Pb, Sb, Se, Sn, Tl, and Zn in Çan coals are within the Swaine's worldwide concentration range, with the exception of As, Th, U, and V. On the other hand, compared with world coals, the Çan basin coals have higher contents of As, B, Cu, Co, Mo, Pb, Th, U, V, and Zn.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es, most of the trace elements, except for U, show an affinity to ash yield. Elements including As, Cd, Hg, Se, Cu, Mo, Ni, and Zn, show a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pyrite; however, the elements Se, B, and Mo can be have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associations.  相似文献   

20.
略论医学地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医学地质主要研究地球上的无机物(元素、矿物、岩石等)和有机物(微生物等)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既包括致病的一面,也包括治病的一面,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研究表明:砷、汞、氡、石棉、晶质硅等地球物质及沙尘暴等均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而通过对钙、磷等元素与人体骨骼的关系和元素-食物-心血管病关系的分析以及对某些人土食石习惯的探讨都清楚地证明了人体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地方病是医学地质研究的重点。我国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已取得重要成果。医学地质这一综合性边缘学科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