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PHA体内注射后,按肾细胞直接法和银染法研究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胡椒鲷(Plectorhinchus pictus)染色体核型及Ag-NORs带.两种鱼核型公式均为2n=48,48t,NF=48.胡椒鲷具有1个大的NORs,呈圆球形,位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端部;花尾胡椒鲷也具有1个较小的NORs,呈2个棒状结构,位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  相似文献   

2.
黄鳍鲷不同组织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黄鳍鲷的7种组织(心肌、肝脏、肾脏、肌肉、性腺、脾脏、脑)进行了4种同工酶(EST,LDH,MDH,ME)的初步研究,并对几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鳍鲷的4种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同时还分析了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同工酶电泳的分离效果,认为该种方法对同工酶系统的分辨率高,分离效果好,可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外源激素对花尾胡椒鲷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雌鱼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注射后6h,两种处理均能显增加血清睾酮(T)水平3注射后24h,两种处理睾酮水平均下降,与对照差异不显。注射后6h,HCG处理组血清T水平比LRH-A处理组更高,而注射后6—24h,LRH-A处理组血清事酮水平更为稳定。实验过程中,血清雌二醇(E2)水平没有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 4种不同类型无裂栉江珧Atrinapectinata的肾脏、后闭壳肌和鳃组织进行了酯酶 (EST)、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乳酸脱氢酶 (LDH)、苹果酸脱氢酶 (MDH)、苹果酸酶 (ME) 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 4种类型的酶谱表达有差异 ,特别是肾组织的EST ,后闭壳肌的EST、SOD和鳃组织的SOD、MDH的酶谱表型差异明显 ,其特征谱带可作为区别无裂栉江珧种内差异的一种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花尾胡椒鲷肾脏和脾脏血细胞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长玲  曹伏君  刘楚吾  黎祖福 《热带海洋学报》2002,21(3):7-13,T001,T002
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rs造血器官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花尾胡椒鲷血液、肾脏和脾脏组织涂片的观察,发现肾脏、脾脏内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由于幼粒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形态变化较大,又可将其幼稚阶段再分为:早幼、中幼、晚幼3个阶段,因此其发育可分为5个阶段;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有一成熟过程。着重描述了各个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对花尾胡椒鲷血细胞发育的过程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花尾胡椒鲷幼鱼内、外源性氮和总氮排泄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998年6-11月对温度、体重和摄食水平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 Tem-minck连续剧鱼总氮排泄率的影响及排泄物中内、外源性氮的排泄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饥饿和饱食的花尾胡椒鲷幼鱼来说,排泄率(U)与体重(W)间都存在幂函数式的相关关系;U=aW^b(U:J.d^-1),不同体重组饥饿和饱食鱼的排泄率都是在22℃时最低,在28℃或31.5℃时达到最大,由于排泄物的来源不同,致使温度对饥饿鱼排泄率的影响程度比对饱食鱼的大。排泄率与日粮水平(C)间呈线性正相关,花尾胡椒鲷幼鱼的排泄率模型为:U=9.4624W 0.0172C,饱食鱼排泄物中的外源性与内源性氮的比值介于0.53-3.15之间。  相似文献   

7.
花尾胡椒鲷的大规模生产性早繁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月28日至4月15日于湛江东海岛进行了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cinctus)大规模生产性人工早繁育苗的研究。研究选取网箱养殖的成熟健壮亲鱼,强化培养一段时间后,采用LRH-A2,HCG进行人工催产,自然受精后放在30m3的育苗池中培养15d,再转移到室外高位池中培养。育苗获得平均体长40mm的鱼苗33.3万尾,育苗成活率为12.8%。  相似文献   

8.
盐度对花尾胡椒鲷胚胎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进行孵化。结果表明,当盐度≤26.47时,花尾胡椒鲷受精卵沉于水底;当盐度≥30.12时,花尾胡椒鲷受精卵浮于水面。以孵化率和畸形率为指标,花尾胡相应 鲷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1.20~45.17,最适盐度范围为26.47~37.95。初孵仔鱼在盐度≤20.99的水中沉入水底,盐度≥26.47则上浮。本文还报  相似文献   

9.
王瑁  丘书院 《台湾海峡》2000,19(4):484-488
研究了花尾胡椒鲷幼鱼的最大摄食量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花尾胡椒鲷幼鱼的最大摄食量与体重呈正相关 ,二者的关系为 :Cmax=1 5 95 .3W0 .6 87(Cmax:最大摄食量 ,J/d ;W :体重 ,g)。最大摄食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为 :在实验温度为 2 2~ 2 8℃范围内 ,二者呈正相关 ,超过 2 8℃之后呈负相关。最大摄食率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 :Rmax=1 5 0 7.6W-0 .313[(Rmax:最大摄食率 ,J/(d·g) ]。采用回归分析 ,建立了由温度和体重预测该种鱼的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的模型 :Cmax=2 86 790e-0 .90 4ln(T3-77.738T2 1985 .185T -16 42 9.710 ) W0 .6 16  n =1 6 ,r =0 .994Rmax=0 .887e1.2 6 4ln(-T3 78.0 6 1T2 -2 0 0 3.397T 172 36 .5 2 0 ) W-0 .2 83 n =1 6 ,r=0 .978  相似文献   

10.
大竹蛏同工酶组织特异性与多态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不连续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外套膜、鳃、性腺、消化腺、斧足5种组织6种同工酶(LDH、ADH、EST、MDH、ACP、SOD)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并对吕四渔场海域大竹蛏自然种群生化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竹蛏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特征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6种酶在消化腺中的活性最强,LDH、EST、MDH和SOD酶谱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6种酶在消化腺和斧足中共检测到12个基因位点,其中Ldh-1、Ldh-2、Adh-1、Est-1、Mdh-1、Mdh-2、Mdh-3、Sod-2等8个基因位点为多态,多态位点比例为66.67%,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预期杂合度(H<,c>)为O.373 7,实际杂合度(H<,o>)为0.333 3,香农信息指数(I)为0.624 2.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腹肢粘液腺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幼蟹、未成熟蟹、成熟蟹及抱卵蟹)腹肢粘液腺的乳酸脱氢酶(LDH)、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及淀粉酶(AMY)等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腹肢粘液腺中,LDH同工酶的表达较稳定,均只有一条酶带,酶活性呈逐步减弱趋势,至抱卵蟹时活性又增强;ADH同工酶在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也呈减少趋势,至抱卵蟹时又重新增加;MDH同工酶有m-MDH和s-MDH两种类型,其比值随发育阶段不同有一定变化;不同发育阶段POD同工酶活性均较弱;EST同工酶至抱卵蟹时酶带数最多,活性相对最强;AMY同工酶随不同发育阶段,酶带数及酶活性呈逐步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12.
董徐辉  李明云 《海洋科学》2010,34(10):18-23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平板电泳技术,对象山港野生日本鬼鲉(Inimicus japonicus)的9种组织器官的8种同工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酶谱表型。结果表明,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简称SuDH)在所有组织中均存在,组织间差异较小;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简称L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简称MDH)、苹果酸酶(Malic enzyme,简称ME)、酯酶(Esterase,简称EST)、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简称ADH)、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则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且这些酶在表型、分布和活性上均表现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泥蚶同工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同一种群不同年龄的泥蚶过氧化物酶、酯酶、淀粉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8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泥蚶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在酶谱带上有一定差异。淀粉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在酶活性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硬壳蛤5种组织(足、外套膜、闭壳肌、鳃和肝)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 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酶谱表型及位点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上述组织的EST和M DH同工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而LDH没有组织特异性。在EST酶谱中,肝组织染色最深,说明其EST活性最高,这与肝脏为重要的消化腺和解毒器官相适应。在M DH酶谱中发现了s-M DH和m-M DH所形成的谱带,闭壳肌的M DH谱带染色很深,这与肌肉需要由三羧酸循环提供大量ATP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8种同工酶在海蜇的刺胞和中胶层的表达特异性,利用RAPD技术对海蜇刺胞组织的DNA标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生物体防御清除自由基的SOD,在刺胞和中胶层均有表达。而与酯类化合物代谢相关的EST、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的ATPase,能在海蜇和口冠海蜇的刺胞中表达,而不能在中胶层中表达,所以,EST和ATPase可作为刺胞毒素的分子标记。碳水化合物代谢中重要的酶类MDH和ADH、清除细胞内H2O2的POD、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重要酶类(与磷脂的转移、消化、吸收等活动密切相关的)ACP、在体外碱性环境下能水解有机磷脂键而产生一个有机基团和无机磷酸根的ALP,这5种酶仅在毒性较强的口冠海蜇刺胞中表达,MDH和ACP活性很高,在毒性相对较弱的海蜇刺胞中不表达。所以,这5种酶可作为海蜇毒性强弱的标记。以两种海蜇刺胞DNA为模板,S11、S32、S38、S95等4个随机引物的RAPD谱图差异明显,亦可作为毒素强弱的间接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Isozyme changes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of Penaeus chinensis are described for six enzymes (EST, AMY MDH, GDH, Gd and LDH) by means of polyacrylamide gel vertical plate electrophore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isozymes varies considerably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also rises gradually with development. The band number of EST increases from 1 in nauplius stage to 6 in postlarval stag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MY, α-AMY, R-AMY and Q-AMY. The phenotype of LDH changes slightly, showing the same pattern except nauplius in all the stages. The remaining three enzymes (MDH, Gd and GDH) have more bands and their isozyme number also increases with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几种养殖鲍同工酶生化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柯才焕  陈晓佳  周时强  王志勇  王艺磊 《台湾海峡》2003,22(2):173-179,T002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我国主要养殖鲍(皱纹盘鲍、盘鲍及九孔鲍)12种同工酶(LDH、ME、MDH、GPI、PGM、IDH、IDDH、SOD、EST、ODH、ADH、AAT)26个基因座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ST、PGM可以作为区分三种(亚种)鲍的生化遗传标记;在所分析的位点中,未发现多态现象,表明三种养殖鲍杂合子缺失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哑基因、近交与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西施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西施舌5种组织(肝胰脏、鳃、后闭壳肌、外套膜和足)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同工酶图谱显示:西施舌上述组织的3种同工酶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其中,肝和鳃组织EST酶活性较高,闭壳肌MDH酶活性最高,而肝组织SOD酶活性略高,上述组织是进行同工酶分析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凡纳对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个体发育早期6个时期的11种同工酶系统(EST、ALP、ACP、GDH、MDH、LDH、AAT、ME、LAP、ADH、AMY)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凡纳对虾在幼体发育阶段已基本具备分解代谢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酶系。在早期发育过程中,EST同工酶系最为复杂,显示5-15条谱带,至少由6个位点编码;整个发育早期阶段GDH表达很弱,未见R-AMY及Q_AMY的表达;ALP、GDH、AMY及EST在无节幼体期表达很弱或未见表达;ACP、MDH、ME、ADH及AMY酶谱从糠虾幼体第Ⅲ期开始谱带数明显增加;除LAP、AAT酶谱简单且各期变化差异不大外,其它9种同工酶均随发育进程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