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记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记尹赞勋教授是中国第四纪研究的先驱,也是成立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倡导者之一。他对我国第四纪研究工作的发展功勋卓著。尹赞勋先生作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主持或参与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重大活动:(1)1957年,在尹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倡导下,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四纪盐湖分区及找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第四纪地质和一级地层区的划分原则可将中国第四纪盐湖分为:(1)西北部内陆盐湖区;(2)西部青藏高原盐湖区;(3)华北北部盐湖区。中国钾盐矿床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内陆盐湖区的柴达木盆地中,其它各区也有不少成钾盐湖远景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四纪构造活动强度增长的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四纪构造活动强度增长的样式张人权梁杏杨巍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中国大陆第四纪以来构造运动呈多序级嵌套的周期性节律变化,总体上每个序级周期间隔愈来愈短,强度愈来愈大(总体增加1~3个数量级),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1)根据塔里木盆...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四纪科学界的盛会──第六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第六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15日-22日在广州(含广州附近地区地质旅行)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大会各项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广州分院...  相似文献   

5.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7,31(2):140-140
《国际地层表》(2004)中曾取消了第四纪,因而第四纪是否作为一个正式的年代地层单位继续存在、其在《国际地质年表》中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在地质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为此,“国际地层委员会”与“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于2005年成立“第四纪联合工作组”就第四纪的划分问题展开工作,目前“第四纪联合工作组”对第四纪归属问题提出以下两种划分方案:第四纪(系)是《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一个正式的地质年代、年代地层单位,其时间延限自晚更新世格拉斯期(Gelasian Age)起(2.59Ma)至今,格拉斯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为其地层划分起点,是新生代中的一个纪(工作组中获6/8赞成票)或亚代(获5/8赞成票)。  相似文献   

6.
在南非德班刚结束的第XV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简称INQUA)大会上,中国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家安芷生当选为INQUA副主席,他是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提名,并经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各成员国国家代表会议投票选举产生的。安芷生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是国际著名黄土专家,曾任第XIV届INQUA黄土专业委员会主席。此次他当选为INQUA副主席,是继刘东生教授之后,第二位在INQUA执委会任职的中国科学家。刘先生曾连续4届共17年在INQUA执委会中任职…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盐湖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5  
郑绵平 《矿床地质》2001,20(2):182-189,128
中国是一个多盐湖的国家,并有悠久的盐湖开发历史。第四纪盐湖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和东北部。笔者将中国盐湖划分为4个盐湖区和13个盐湖亚区。已知的4种盐湖水化学类型在中国均已找到。这些盐湖水化学类型以柴达木-塔里木东部干旱(极干旱)地区为中心,向外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自第四纪以来,中国盐湖带反映出有6次以上干旱扩张期,该发现对于阐明中国乃于东亚第四纪古气候环境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长安 《地层学杂志》1999,23(4):287-290
当前我国第四纪地层研究中存在的不规范和地层混乱现象,主要表现是:长期忽视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和研究,将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混用,过分强调多重地层单位界线的一致性等等。当前的第四纪(系)划分方案存在不妥之处,建议:1)将第四纪(系)四分; 2)尽快制定《中国第四系地层规范》,以适应即将开始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耿安松 《地球化学》1995,24(3):308-309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在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耿安松(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从沉积(无机)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许多成果。与之相比,从有机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第四纪古气...  相似文献   

10.
《第四纪研究》2004,24(2):244-244
《第四纪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涵盖第四纪有关的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其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学术讨论,提高第四纪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侯德封院土(1900~1980)是新中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是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倡导者和支持者。在他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时,成立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在50年代初他就提出化学地理这一概念,为后来第四纪地球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是一位兼蓄并容的地质学家,对地质学各分支学科都予关注和支持。侯德封先生一生培育了许多地质学科的新方向,和新机构,他培育了几代中国地质和地球化学家  相似文献   

12.
《第四纪研究》2007,27(6):1131-1131
XⅦ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简称INQUA)大会于2007年7月28日至8月3日在澳大利亚东海岸旅游城市凯恩斯(Cairns)举行,这是自1973年在新西兰举行的第九届大会以后,时隔24年在大洋洲举办的又一次盛会。大会由澳大利亚第四纪研究联合会(Australian Quaternary Association,简称AQUA)和INQUA主办,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简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CPD)和生物群区(Biome 6000)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介绍了中国第四纪花粉数据库的建立、组织及数据收集、大型成果共享等原则及章程,并着重介绍了当前由IGBP所支持的用孢子花粉资料重建6kaBP及18kaBP生物群区(植被)的全球合作项目。到目前为止,利用中国第四纪花粉数据的原始数据及生物群区化方法已经完成中国现代表土花粉、6kaBP(中全新世)及18kaBP(20kaBP)(末次盛冰期)的生物群区模拟及重建,在文中展示了制图结果,并讨论了当时植被与现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第四纪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际地层指南》(1979)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修订版),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按照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厘定安徽省第四纪地层序列,并结合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研究,试与最新的国际地层表(2004)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2002)对比。安徽省第四纪地层主要发育于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和沿江丘陵平原。平原与山麓、河谷与波状平原、河谷与垅状平原,分别平行地发育两套地层,其沉积环境不同,在剖面上相互交错;而且绝大部分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相似文献   

15.
滇西老厂一带发现第四纪火山活动产物肖龙,瞿沪然(桂林工学院资源系,桂林541004)(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810队,南京210039)关键词第四纪、滇西老厂、火山活动产物在滇西老厂外围1:5万地质填图过程中,笔者等在募乃─西盟公路9.5km处及云山大寨...  相似文献   

16.
海洋在第四纪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海洋沉积记录了大量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可提供古全球变化中高分辨率的短期气候事件的记录;另一方面,无论是全球性大洋环流、生物和化学的变化,还是区域性西太平洋边缘海浅水陆架的出没,这些海洋事件都可能是许多第四纪古全球变化现象的原因之所在。因此,从海洋角度研究第四纪古全球变化,已成为当前古全球变化和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重点。在这方面,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以及相关的海洋研究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风成黄土及其形成下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国岩漠·砾漠·沙漠·黄土分布与主风向关系图”显示西北地区的第四纪黄土堆积是以风力为主的综合因素所形成,即就地起沙,近沙成土,一定地域的黄土在物源上隶属于一定地区的沙漠。黄土高原及新疆天山、昆仑山北麓的黄土地层结构的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典型风成黄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地貌单元上最早开始堆积的层位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均始于所有黄土剖面中的下粉砂层(L_(15))。该层以下的第四纪沉积类型因地而异,为非黄土沉积(湖相、冲洪积相及火山岩相等)。由黄土高原各代表性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新疆于田黄土下伏的安山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黄土层开始堆积的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约1.2MaB.P。风成黄土的开始堆积是与黄土南缘各造山带(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及秦岭等)强烈的新构造隆升并产生区域环境效应有成因联系。这一更新世早期的事件层位得到了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地貌学及地外物体高速撞击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玻璃陨石等事件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一、办刊宗旨《第四纪研究》是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发展趋势,刊登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涵盖第四纪有关的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其宗旨是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研究蓝先洪(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地理有关珠江三角洲.成因已有人提出多种形成演化模式[1]。本文依据该地区徽作古生物、岩性、孢粉、地球化学及14C年代资料,讨论珠江三角...  相似文献   

20.
庆祝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暨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10月9~11日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承办。学术大会的主题是“中国第四系的多样性与全球变化——过去、现在和将来”。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专家学者、第四纪学术界的老同志和研究生约400多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组织了特邀学术报告,安芷生、汪品先、吴新智、丁仲礼院士分别以“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一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低纬过程的轨道驱动”、“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学说在中国的实证”和“亚洲季风演化同全球冰量变化的可能联系”为题,对涉及我国第四纪的重大问题做了十分精彩的诠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会还就石笋、人类活动及效应和中国古人类演化的行为模式请有关专家做了综述性学术报告。大会期间,近300名学者就中国第四纪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分为15个专题,在分组学术讨论会上做了口头报告,近40名代表就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了展板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