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接风向风速计是基层台站常用的测风仪器,它能提供瞬时和定时风向风速资料,具有使用方便,性能稳定的特点,其结构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通过电缆连接。整套仪器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时刻不停地工作着,时间久了难免会出问题,有好多问题只要我们观测员具备一定的电子知识,懂得电接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就可以自己排除,为此我们就使用中碰到过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依据天气形势及机载GPS定位系统、温度测量仪、空中宏观记录、地面雨量、天气实况、卫星云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有航线设计的2006年4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评估采用航线播撒和重点区域播撒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发现,采用重点区域播撒的区域比采用航线播撒的区域降水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机载激光云降水粒子探测数据、FY-2G静止卫星资料及其反演的云参量、上机宏观记录资料和当日08时探空资料,详细分析了2020年5月28日在贵州省西北部开展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中和作业后的云的宏微观物理参数。结果表明:(1)作业前拟作业区域有云系覆盖,云体亮度在-5~-14℃之间,云顶高度为3~4 km,云顶温度在0~-10℃之间。作业后3 h内云体亮温值明显下降,云顶温度降低至-30℃左右,云顶高度明显抬高,作业区5 km的范围有所扩大,表明作业后云体发展;(2)云降水粒子测量过程中发现,云粒子主要出现在5~6.3 km之间,降水粒子则主要存在于4~4.5 km之间,相同时刻所测量到的降水粒子比云粒子数浓度少1个量级。不同温度层级的粒子形态也不一致,0~-4.7℃主要是柱状冰雪晶,-6.5~-7.2℃主要是宽枝状、针状聚合体冰雪晶。  相似文献   

4.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英  吴爱萍 《贵州气象》2009,33(2):35-37
2005—05—31-06-01,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具备降雨条件而又非重点降雨区(据省气象台分析预测)的猫跳河流域及时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试验。该文以此次试验为个例,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的掌握、作业组织实施积累经验,同时也为今后对猫跳河流域梯级发电开展增雨服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小英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2(2):91-93,I0002
采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广西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数据,结合作业期间的相关气象资料,分析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在影响广西的天气系统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出现明显增强,降雨明显增加,降雨实况均比常年同期偏多,偏多程度在1成~2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连年干旱已成为制约山东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缓缓旱情及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我省自1989年起,开始进行飞机人工增雨工作、起降机场设在潍坊。由于夏季积云较多,不利于飞行,同时针对我省春、秋季旱情严重的特点,增雨作业的时间为3—6月和9—10月。1989和90年共实施作业飞行50架次,100小时51分,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作业的天气条件、云层条件的选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 1°×1°再分析产品、FY-2C卫星云图、区域站降水资料,对陕西北部定边县2008年7月13日飞机增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乌山脊前冷槽下滑与中纬度短波槽叠加后在内蒙古西部生成西北涡,700 hPa在河套地区建立南风急流,西北涡东移中与南风急流交汇,在河套地区加强,提供了降水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西北涡的东南部生成中-α降雨云团,该云团造成定边县出现降水。定边县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作业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周围台站,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广西1997年4月11日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提出了根据天气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模式等进行作业指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广西1997年4月11日飞机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提出了根据天气系统、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模式等进行作业指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雷达、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等资料,运用区域对比分析方法,对2016年5月23日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飞机增雨作业天气进行效果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在作业前云顶温度-8℃,云粒子有效半径16.28μm,过冷水较丰富,具有一定的增雨潜力;作业后各项云参数、雷达参数以及地面降水量均有所增长;而对比区各项云参数在作业前后变化不明显或减小,地面降水量有明显下降趋势。因此认为该次增雨作业是一次较为有效的增雨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4年6月5日人工增雨作业实况和711数字雷达回波以及地面雨量自记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深厚的层状云系中,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可以加快混态云的冰—水转化效率,增强降水能力。分析结果为指导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2017年5月20—22日,受高空槽和切变线影响内蒙古地区的天气过程有利于实施增雨作业,此次过程中共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6架次,地面作业209次,作业影响区总面积为56 996 km2,增雨总量为16 116万吨。该文运用云降水精细化分析处理系统(简称CPAS系统),利用多普勒雷达数据、FY2卫星反演产品、GRAPES模式产品、探空等资料,对此次过程的作业需求、天气形势、云系结构、作业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此次增雨作业效果良好,有效缓解了旱情。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天气分析、探空资料、卫星云图和人工影响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5月10—11日降水天气形势、飞机增雨作业条件和增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天气过程影响系统为蒙古低涡,充沛的西南水汽输送和辐合条件有利于产生降水,系统移动慢,影响范围大,降水持续时间长。(2)雨水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3000~8000m,-4~-6℃的湿层出现在850~600hPa之间,湿层较厚,水汽含量高,层结稳定,飞机增雨作业条件理想。(3)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准确预报降水性质、影响范围和降水时段,合理设计飞机增雨作业方案,有效提高了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月上旬末到8月中旬前,黔东南州处在强盛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全州出现了连晴少雨、持续高温,蒸发量大的严重伏旱,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危害。州委。政府决定开展人工增雨抗灾工作,并指令州人工增雨防范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经周密安排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的情况下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就1995年8月3日的人工催化增雨作业过程做一总结分析,试图积累点滴经验供今后工作参考。1前期天气形势和天气气候概述7月,极涡偏弱且偏于新地岛使西西伯利亚地区成为较稳定的强大脊区,从而使锋区主要位于30°~45°N…  相似文献   

15.
武汉一次对流云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综合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收集整理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的相关证据,利用雨滴谱、GPS/MET水汽、多普勒雷达和地面分钟雨量观测资料,对2014年9月28~29日武汉一次对流云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效果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对流层中低层上干下湿结构有利于对流发生,作业前水汽向武汉附近集中,雷达回波顶高为10 km左右,且作业目标云处于新生或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作业条件;(2)通过催化目标云与对比云的对比分析发现,催化后对流单体的最大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强回波面积等物理参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整个生命史延长30 min以上,其中F1对流单体经催化后在00:33~00:51经过武汉观测站,形成的降水粒子在1.85 mm粒径处出现峰值,且粒径和数浓度快速增长至最大;(3)3个目标云此次催化后的增雨率均超过36%。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大兴安岭地区秋季森林防火工作是黑龙江省人影工作的重点任务,在开展森林防火、扑火人工增雨作业及筑建生态屏障中,黑龙江人影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持续发展取决于作业效果,因此效果检验是人工增雨的重要环节~([1])。目前,国内外对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更为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河南省自动雨量站逐时降水资料、天气图资料及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分析了2007年3月23日河南省飞机、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飞机和高炮、火箭影响区1 h雨量增加0~4 mm,且作业时段内影响区维持较大降水。春季低槽、切变线天气过程,K指数在24℃左右、850 hPasθe在40℃左右时,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在0~-16 g.s-1.cm-2.hPa-1之间的区域为最佳作业区;雷达反射率因子在30 dB z左右的降水发展阶段,作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次飞机冷云增雨作业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60多年,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但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一直是个难题。传统上,利用雨量计和目标/对比区统计数据评估人工增雨效果,结果大多不确定。对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而言,从科学上给出令人信服的效果检验更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2017年3月19日,陕西省实施业务飞机冷云增雨作业播撒含有750 g碘化银(AgI)的催化剂,播撒线长125 km。作业后卫星、雷达观测到一条与播云线对应的清晰的云迹线,地面雨滴谱仪观测到相应的雨强、雨滴数浓度、雨滴直径增大,表明播云使云体产生了增雨响应。针对这次增雨过程,从连片雷达回波中分离增雨作用造成的回波增强带(增雨影响回波)和确定了自然降水回波强度,建立增雨影响回波强度(Z)与地面雨强(I)的拟合关系(Z-I关系),定量研究人工增雨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增雨影响时间约4 h,增雨影响回波区域(增雨影响区)面积为5448 km2。该区累计降雨总量和增雨总量分别为1.518×106 m3和8.04×105 m3,增雨影响区内增雨率达53%。(2)总降雨量、增雨量、自然降雨量随时间先增后减,总降雨量与增雨量的峰值同步,两者峰值都早于自然降雨峰值;催化后146 min (04时47分,世界时,下同),每6 min增雨量达到最大,为4.9×104 m3;催化后174 min (05时15分),增雨雷达回波面积达到最大(1711 km2),面积峰值滞后增雨量峰值出现。(3)增雨影响区位于播撒线下游,呈条带状;区域内总降雨量空间分布为中间大边缘小,与增雨量空间分布一致。(4)此次增雨作业改变了降雨时、空分布,促进降雨形成,增加了地面降雨量。   相似文献   

19.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云回波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雷达连续观测所获取的降水回波资料,对2000年7月29日人工增雨作业前后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普勒雷达图像作业前后的变化,分析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物理响应。运用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建立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系统,采用活动区域对比方法,对一次聊城市莘县高炮、火箭增雨作业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次作业相对增雨量17.16%,影响区面积622.92km^2,总增雨量940609.2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